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天津作家讲述一个真实霍元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0:56 大连晚报

  天津作家讲述一个真实霍元甲

  他本人与霍家做了多年邻居,称霍元甲的核心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电影有丑化的成分,希望观众不要受误导

  ■文/首席记者张晓帆

  “早在22年前,我就写出了真实的霍元甲。霍元甲的后代对电影《霍元甲》表示气愤,这种感觉我很理解。”昨日,长篇小说《霍元甲》、《曹雪芹》的作者,天津农民作家晨曲先生特意与本报取得联系,表达他的观点。晨曲还将198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霍元甲》一书的文字稿传给记者。

  晨曲先生一直与霍家是邻居,20多年前,他在霍元甲的故居里完成了《霍元甲》一书。此次他致电《深圳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及本报4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希望观众不要受电影的误导,能够认识一个真正的霍元甲。

  《霍元甲》当年发行70万册

  2月19日,霍家后代携同律师召开了由天津、北京等40余家媒体参加的新闻通气会,正式表示将起诉电影《霍元甲》,一时之间成了热点新闻。昨日,年过五旬的晨曲先生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他也出席了这一通气会。“电影《霍元甲》对大侠的爱国主义精神淡化得厉害,更注重他对于武术的理解。事实上,霍元甲这一人物的核心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电影在一些情节的处理上有丑化的成分,霍家后代感觉气愤是可以理解的。”晨曲表示,他本人与霍家做了多年邻居,霍家后代的婚丧嫁娶他都会参加,对霍家情况十分熟悉。

  晨曲原名王洪海,家住天津近郊小南河村,这里正是霍元甲的故乡。为此,他近水楼台先得月,于上世纪80年代初写了1万多字的文史资料《武术大师霍元甲》,被几家报刊连载。接着,他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小说《霍元甲》。写到一半的时候,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红遍了大江南北。看到电视剧的巨大反响,晨曲曾心灰意冷,以为不会再有人看小说了。这时,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几名编辑赶到小南河村找到晨曲,劝他完成这部小说。于是晨曲又拿起了笔。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也为了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晨曲躲进了霍元甲的故居。他文思泉涌,1984年5月31日,18万字的《霍元甲》脱稿。7月,晨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霍元甲》正式出版,印数达70万册。此书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中播出,不但得到了霍家人的首肯,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

  希望大连观众认识真实的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出生在小南河村一个武术世家。他家并非豪门富户,不过是村中一个中等农家,种几十亩盐碱地,粗茶淡饭勉强温饱。霍元甲青年时习武成名,先在家乡小南河村有些声望,后来挑柴到天津卫去卖,一气儿打败了几十个混混儿,名声才传到天津城。霍元甲中年时期基本上是在天津谋生,去码头上当装卸工,在农劲荪的怀庆药栈当伙计。这一时期,他经常匡扶正义,除暴安良,做过不少为天津百姓称道的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京津地区惨遭涂炭,愈来愈重的民族耻辱唤起了霍元甲的爱国之心。为雪国耻,霍元甲曾先后挫败在中国嚣张一时的俄国大力士、英国大力士和日本柔道队。1909年,霍元甲为救中华,强国强种,在上海毅然创立了精武体育会。不幸的是,日本侵略者暗下毒手,霍元甲过早地舍国土而去……”这段文字是晨曲在长篇小说《霍元甲》自序中的一部分,寥寥数语,却说出了霍元甲真实的一生。

  “在电影里,霍元甲成了好争第一、狂傲骄横的人,结果得罪他人,造成灭门绝后的悲惨下场,成了霍家的千古罪人。”晨曲表示,尽管他没有来过大连,但是知道大连的电影院是全国一流的,大连市民喜欢看电影,《霍元甲》也取得了不错的院线成绩。“我觉得,应该让大连观众认识一个真正的霍元甲,他其实是一位深藏不露、很有涵养的人,行侠仗义,他的爱国精神值得现代人追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