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深入社区随“片儿医”出诊看患者是怎样被留在社区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0:57 大连晚报

  

本报记者深入社区随“片儿医”出诊看患者是怎样被留在社区的(图)
改变老百姓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已成当务之急,本报记者深入社区

  随“片儿医”出诊

  看患者是怎样被留在社区的

  ■文/本报记者唐榕

  ■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本周一是节后难得的一个好天气,将近中午时,家住新石道街的张大爷(化名)就在老伴儿的陪伴下来到家对面的石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要找管他这一片儿的“片儿医”季医生帮他看看上周五刚从市内一家大医院拍的CT片。听说季大夫下管片儿出诊去了,张大爷老两口决定在这里等她回来吃中午饭时请她看。中心一位领导见此情景想另找一位医生帮他看,可两位老人坚称,“我就想找季医生。”

  把门诊搬到居民家

  张大爷要找的季医生名叫季梅琴,是从我市某大医院退休后,被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对普通市民来说是近年来刚听说过的新词,它和一般大医院专科医生不同,必须是掌握全科业务,对所有常见病、多发病有较深了解,对病人患有什么病、病情进展到何种程度、是否需转入专科医院及时治疗能迅速、准确判断的医生。季医生就是这样的“全科医生”,她与中心其他30多位“全科医生”一道,承担着辖区3万多居民的包片儿医疗服务,成为与“片儿警”齐名的“片儿医”。

  周一一早,季医生把上周五就预约好来中心检查、治疗的居民安排妥当后,9时30分,背上一只出诊包“下片儿”去了。别小看这只出诊包,那可是中心为每位“片儿医”定制的,与白大褂上的胸卡一样,是他们的身份证明。包里装着听诊器、血压计及一些必备药品,有时走在路上都会有居民叫住她,请她帮忙量量血压、听听心肺,当然这些都是免费服务。

  季医生这天去的第一户是84岁的孙大妈(化名)家。季医生与这位大妈的感情格外浓厚。因为孙大妈当年曾是居民委的干部,就是她帮助刚到中心的季医生敲开许多居民家的门,为他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我2000年4月一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就要求我们挨家挨户登门走访,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居民不配合。”季医生说,居民不是不给开门,就是开门后刚一听来意便不悦地说:“俺家没有病人。”甚至一位正在装修的住户认为这是送“晦气”,把她骂出门来。幸亏孙大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大忙,使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建档任务,并很快与辖区居民建立起密切联系。现在,除定期走访外,只要听说孙大妈不舒服,她无论多忙都要过去看一看。

  出了孙大妈家,季医生又赶到石峰街林老先生(化名)家。虽说都属季医生管的“片儿”,可由于这里的居民楼都建在“西山”上,有时从一户到另一户要爬几百级台阶,难怪季医生脚上穿的是一双旅游鞋。季医生最难忘的是今年春节刚过的那个大雪天,林老先生的老伴打电话到中心请求大夫出诊,季医生立即赶过去。那天的雪下得太大,马路上的雪积了厚厚一层,可走到林老先生家楼前时,却见通往该楼的几十级楼梯上一位老人正在扫雪,她正是林老先生的老伴。她是怕季医生摔着,特意冒雪出来把楼梯上的积雪清出能走一人宽的小道。

  随后季大夫来到石道巷患心脏病刚出院的王大妈家。一见季医生,王大妈的儿子就连声说:“我妈的命就是您给救的。”原来王大妈春节期间一直感觉心情烦躁,初六那天觉得上不来气,于是她儿子就给季医生打电话。中心给每位“片儿医”都配有手机,要求医生24小时开机,因此接到电话后,季医生立即赶了过来。一进门就发现王大妈嘴唇青紫,躺都躺不下,季医生见状立即要求王大妈到大医院住院治疗。可王大妈的儿子却面露难色,因为他们一家刚从外地搬来不久,对市内各大医院都不熟悉。于是,季医生陪同他们来到市内一家大医院,直接将王大妈送入病房,然后再去办理相关手续。主治医生说,王大妈的病如果救治不及时,后果会很严重。

  上午走访的最后一户是李大妈。李大妈长年卧床,季医生记得第一次走进李大妈家时,差点儿被室内的异味呛出来。但季医生却二话没说在老人的床边坐下,认真为老人体检。老人说,由于自己的家里乱,连女儿都不太愿意在她床上坐,没想到季医生丝毫都不嫌弃自己。

  中午12时,季医生回来了,她连饭都没吃就将张大爷的CT片子拿出来看。张大爷说,大医院的医生说他得的是脑栓塞,他老伴悄悄对季医生说,老爷子这几天为此有了思想负担。季医生将片子研究一番后告诉老人,栓塞的只是小血管,用一个疗程的药就能解决问题。老人听后顿时放下心来,一直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季医生每天巡诊都是根据健康档案,对老人、慢性病人进行有计划的走访,按照中心规定,这种登门服务是完全免费的。而对于病人预约出诊,则只收取5元出诊费,有时一些搬出社区的老居民也请她出诊,只要她有空儿,即使是百合山庄、泉水小区她也要赶过去。辖区许多居民就是依赖她,即便有条件搬到新建小区,也不愿意搬家。

  居民家里多了个亲人

  王月是香炉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片儿医”,前天轮到她值“主班”,这一天她要24小时守在门诊接待居民。王月的桌上有个制作精美的牌子,上面除印有她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外,还有她的个人格言及手机号码。

  香炉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来是西岗区医院,随着医院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也由整天坐在门诊等待病人上门的医生,变成走街串巷的“片儿医”,最初她觉得一下子沦为了“江湖郎中”,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就在每天十户、八户的走访中,她与辖区居民熟悉起来,不仅了解了每户居民家中成员的健康状况,也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特别是了解到许多贫困居民的实际困难后,她感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面对的是“病”,而更多考虑的是“人”。以前作为医生,她把每位前来就诊的人都称为患者,可现在作为“片儿医”,她称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是“居民”。

  王月这天的班值得很辛苦,因为这天上午她要格外关照一位“特殊病人”。这位居民生活困难,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按道理应该立即住院治疗,可他担心拿不出太多的医药费。考虑他的实际情况,王月给他开的是一种价格最低的治疗药品。

  这种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一般不提倡使用,因为搞不好病人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为最低限度降低不良反应,护士遵医嘱将吊瓶的滴速调为每分钟10滴,每隔10分钟王月就跑到输液室为他量一次血压。这个一般情况下顶多1小时即可输完的吊瓶,这位居民一直用了5个多小时终于平安地输完,王月也松了一口气。

  “以前我在这里工作那么多年,也看过数不胜数的病人,虽然有些病人大多是附近居民,可我几乎不认识。现在我除了值班外,每天都在居民区里走家串户,不仅了解了管片儿居民的健康情况,还了解了许多他们的家务事。有位居民前一阵子总是血压高,后来我们熟悉了才得知她是与儿媳闹矛盾,我就利用走访的机会做双方工作,缓和婆媳矛盾,很快她的血压就降下来了。”王月说,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到的优势,因为“片儿医”不仅了解居民的病,更了解有些病人的致病原因,从而可以针对病因展开治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王月每天出诊时在路上总会有人跟她打招呼,许多老人都说,感觉王月就像自己的闺女,感觉家里从此多了个亲人。

  六位一体的亲民服务

  1997年,国家卫生部提出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理念。所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按照一定的区域人口比例,居民从住所步行10分钟~15分钟可到达的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肩负起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目前,我市市内四区已建成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西岗区石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先后通过ISO9000、ISO14000、ISO28000质量认证,成为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第一人”。

  西岗区卫生局一位负责人士介绍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代表政府向居民提供卫生公共服务的机构之一,就是要用亲情服务取得居民认可,用低廉的价格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时下许多大医院设立的导诊小姐不同,香炉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导诊员是中心的领导。候诊大厅除平日接待社区居民求医问药外,每月还要举办一次面对居民的健康讲座,届时大厅内总是座无虚席。中心除诊疗室外,还有专门为残疾人康复设立的康复训练室,每天都有三十几位残疾人到此接受定期康复训练。输液室的椅子可不一般,那可是比照桑拿休息大厅的休息椅定做的,输液时躺、坐可随意调节。卫生间的设施更是人性化,如果不是看着里面为挂吊瓶而设的挂钩,一定会以为这是哪家宾馆的卫生间,而挂钩有左有右,那是考虑到输液患者每次输液时都要换手而精心设置的。

  许多市民反映,感冒发烧到大医院时,化验血常规至少要20元,一个吊瓶就需上百元,而青霉素之类便宜的药这些大医院根本不给开。

  石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各种检验项目收费都较大医院低不少,前段时间感冒患者较多,该中心的青霉素使用量也增加许多,虽然每支青霉素的价格仅0.7元,中心的利润微乎其微,且注射风险较大,但严格限制大处方、从基本药开起,是中心用药的基本原则。各种诊疗费的低廉让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为居民提供微利服务外,还对特困群众的诊疗费实行减免,虽然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了各种政策扶持及人员培训等多方支持,但其承担的六项职责中有五项完全是公益性的,仅凭其中的医疗一项微利服务维持中心运转,其难度可想而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片儿医”们风里来雨里去,可他们的收入与大医院的医生们无法相比,“片儿医”们是凭着感情和信念坚持为居民服务。因此,改变老百姓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真正让感冒、发烧、拉肚子、老年病、慢性病治疗不出社区,已成为当务之急。

  图片说明:季医生定期到这位老奶奶家巡诊已有7年时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