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您将看到8000年的历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6:41 华商网-华商晨报

  

您将看到8000年的历史(图)

  辽代铜鎏金面具■资料图片新闻解释:鎏金技术

  我国的鎏金技术,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在铜器表面(银质鎏金,就是涂在银质上),经温烤后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褪。

  晨报讯(记者何骞)这是一对神秘的银质面具,它们被发现于一对辽代贵族夫妇尸体的面部,男主人的面具上留有胡须,而女主人的面具为银质鎏金。

  “这种面具不仅是当时部分契丹贵族的葬具,还可能说明这对夫妇在当时社会神权体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它们将作为富有北方地域特色的展品首次展出。”辽宁省博物馆的一位专家介绍说。

  今年“五一”起,这对面具将与其他展品共同组成“辽河文明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装修一层楼布展8000年历史

  据省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省博物馆新馆自开放以来,其三楼一直处于备用状态,这次举办“辽河文明展”,整个楼层将全部开放,其面积将超过2000平方米。

  “现在从楼梯上不去,我们必须得走工作人员专用的电梯。”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记者在三楼看到,大量的胶合板已将整个楼层分割成大大小小若干个区域,其中可隐约看出小隔断的痕迹。

  据悉,目前省博物馆正在加紧调集文物。这些展品将上起旧石器时期,下到清代,横跨8000年历史。

  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许英红介绍说,目前我省准备以此冲刺本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去年,省博物馆以“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文物专题展”曾获得过此项殊荣。

  神秘面具主人可能是萨满教

  本次展出的面具出土于凌源的一座辽代夫妇合葬墓中,其中男性面具留有胡须,女性面具为银质鎏金,高颧骨、面颊丰满,粗犷的面型显露着北方草原民族的风貌。

  据介绍,当时这种面具均是按死者面形仿制,首先工匠要按戴面具者的脸型特征,用木头雕刻一个面具模型,然后把金属薄片置于面具模型上,用槌在模型上慢慢打制,使其成型。

  “这种面具也许还说明死者的另一个身份,他们有可能就是萨满,在当时社会他们被认为是沟通天人关系的特殊使者,拥有很高的地位。”那位专家说。

  据了解,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

  在展品中,除有这套金属面具引人注目外,还有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猪龙、出土于朝阳的辽代黑白双色玛瑙围棋子。展览还将引入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并将由真人表演原始人打猎归来的场面。

  李张刘王曾是辽代沈阳大姓

  “我们计划展出的这座辽沈州卓望山无垢净光塔石棺是建国前在沈阳南郊出土的。”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座石棺不仅是在铭文上记述了辽圣宗钦哀皇后、辽兴宗及其仁懿皇后埋葬佛舍利的史实,而且还对当时的沈州(今沈阳)进行了描述。据了解,带有“沈州”铭文的石刻极为少见。

  从铭文可以得知,在公元11世纪40年代,沈州(当时的地址就在今日故宫附近)居民主要是汉族,以李、张、刘、王为大姓,并且很多低级官吏都由汉民担任。

  相关链接

  契丹人面具的由来

  早期的契丹人死后将尸体用树皮包裹放在树枝上,在没有任何葬具的露天葬式上,要按照死者生前形态进行包裹,然后套上一层网衣即可捆在树上。

  但为了能让亲人看到死者整洁的面容,以供瞻仰之用,又保证面部不被鸟虫喙咬,往往制作一木质面具盖在死者脸部。

  契丹建国后,开始实行土葬,遂将木质覆面改制成金属面具,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民族覆面葬俗能达到契丹那么广泛的程度,随着贫富等级的出现,面具也有金、银、铜、铝等质料,成为一种标志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