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80分“民间队”打遍南京无敌手 参赛曾被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3:08 龙虎网

  【龙虎网讯】“八十分”是一种南京人非常喜爱的扑克玩法,四个人两副牌就能玩起来了。它不像桥牌那样高高在上,老少都能参与,所以在南京普及得很广泛。

  在中华门东城内的城墙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地道的老南京人,祖辈或是修城墙的工人,或是看城的守军。

  现在他们以打“八十分”为业余爱好,并形成了气候,他们组织的“南京民间队”打遍南京无敌手,已经小有名气。

  一包石林烟开始

  认识老贾,是在去年金陵晚报举办的“丹枫雨露”杯八十分大赛上,他们组织的选手拿到了比赛的第一名,捧走八千元大奖,老贾是领队。

  老贾全名贾成宝,住在边营21号,出门几步,就是中华门城墙。知道记者来采访,老贾把他们民间队的牌友们都叫到了家里,抽着烟喝着茶,大家聊起了他们的城南旧事。

  “大约是在1988年的样子,八十分这种玩法传到了南京。”老贾回忆道,他们这些人从小就玩一副牌的“四十分”,所以有打“八十分”的底子。他和牌友刘永强,算得上是南京最早一批接触“八十分”的人。

  刘永强外号“电脑”,计算能力特别强,牌打到残局只剩几张的时候,他能把对手手里的牌,算个八九不离十,底牌扣的是什么花色,几分,他也都能算出来,是高手中的高手。

  1993年,家门口几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开始正儿八经地玩起了八十分,打牌要抽烟,所以大家就以一包四块钱的石林牌香烟为输赢。倒不是为了赢这一包烟,消磨时间是目的。

  从这一包石林烟开始,大家玩起了八十分。最早玩牌的地方就在城墙下,尤其是夏天,摆一小方桌,泡上一壶浓茶,青砖黛瓦掩映下,好不自在,这是牌中自有颜如玉般的悠闲。

  老贾家里开的是经营烟酒的杂货店,遇上阴雨天,就把“战场”挪到老贾的杂货店里。13年来,天天有牌局,打法仅此一种,就是“八十分”,麻将什么的,他们一概不玩,这是他们的执著,骨子里透着老城南人的个性。

  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一带玩八十分的人多了起来,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七八岁的小孩都会玩。城墙边的巷子里,一路过去,六七张牌桌摆开,那是常有的事情,场面很是壮观。

  小小牌中有真情

  时间推到1996年,那一年,南京举办了第一次上规模的“八十分”比赛——“嘉年华杯”八十分大赛。在报纸上看到比赛通知后,老贾就代大家去报名,因为是团体赛,必须要有团体名称,就取“南京民间队”为名,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那次有1000多对选手参加的全省比赛上,“南京民间队”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成绩。这一次比赛,让大伙认识到了他们打“八十分”的水平和在南京的位置。随后民间队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附近晨光厂、南汽的职工,有开出租车的的哥,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个人。

  热心的老贾被推为领队,只要有“八十分”比赛,老贾就牵头为大家组织。1998年,在模范马路有一个比赛,因为知道消息晚,老贾赶在最后一天去报名,为节省时间,他骑着家里新买的“3个飞”的自行车到中华门,然后打车去模范马路。

  等报好名回来到中华门,车子却不见了,这车要四百多块,价格不便宜。回到家后,老贾向爱人撒了个谎,算是瞒了过去,直到今天,老贾的爱人都不知道,车子是为了去报名而丢的。

  牌友们都知道这个事情,所以对老贾很敬佩。民间队的牌友们,在一起已经打了十多年“八十分”,彼此关系都很好,偶尔为了牌而脸红,过后都是和好如初。

  自从拿了“丹枫雨露”杯的大奖后,得奖的张建军和范卫东在夫子庙的一个饭店里摆了两桌酒,把牌友们都请了过来,推杯换盏直到酒瓶见底,这是老城南人的豪爽。

  参赛中曾被歧视

  这么些年,南京大大小小的八十分大赛,“南京民间队”几乎都参加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老贾说:“凡是比赛,我们还没有出过前三名的。”

  对于得来的荣誉,大伙都很珍惜,老贾从屋里头找出了打比赛拿到的奖状和奖杯,还有一些在队员各自的家里,如果全都放一起,能有几十个奖项。

  而民间队的参赛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也曾经被“黑过”,有一次参加某个洗浴中心举办的比赛,报名费20元,每打一场加收20元。根据规则,一轮比赛后,积分最高的为冠军,依次类推。

  刘永强那对积9分排首位,按理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排第二的是某赞助商的老总,主办方为了讨好赞助商,单方面推翻之前的规则,要求第一名和第二名重赛。

  刘永强说:“我们都是些平民百姓,没地方讲理,那时的比赛还不正规,没有比赛监督,只好吃哑巴亏。”不过重赛时,他们还是赢了对手,用实力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这次比赛,让刘永强至今难忘,不过现在的比赛,这样的“暗箱操作”已经不可能再有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十分”比赛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公平,监督也更得力。

  “南京民间队”见证了南京“八十分”运动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演变。

  铭记城墙下岁月

  因为在各种比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圈内都知道中华门内有一群“八十分”高手,慕名前来学技的人不少。

  “秦虹那边的,共青团路的,都有过来的,他们一般是先来看看,看过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敢坐下来打的,因为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老贾说。

  为了让牌友们打八十分的环境得到改善,刘永强在张家衙那租了一个房子,装上空调,牌友们不管打不打牌,每天都要过来看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里天天都很热闹。

  老贾说,他们想把这里搞成一个俱乐部,做一个门脸,上面写上“八十分俱乐部”或者“八十分训练营”,但还没来得及做。有了这个小小的俱乐部,就能吸引南京更多的八十分爱好者过来切磋牌技,作为领队,老贾有着他自己的计划。

  不过因为明城墙风光带的建设,城墙边上的房子马上都要拆迁了,老贾说:“这里是南京最后少数几个城中村了,早晚是要拆的。”说这话时,老贾充满了惆怅。

  大伙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老贾建议等以后拆迁了,再另外找一个地方,作为大家集中活动的地点,民间队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的。

  十几年来,在城墙根下,大家打着八十分,目睹岁月的流逝,见证城市的发展。有一天大伙都会散去,分布到城市各处的高层住宅中去,但是他们都不会忘记那段城墙下的记忆,那些以牌会友的情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