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夏花六十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08 舜网-济南日报 | |||||||||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是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她创作和演出的杂技《顶碗》征服了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被誉为“杂技皇后”。从62年前步入马戏团“夏家班”门槛的那一刻起,夏菊花走出了一条辉煌与坎坷共存的杂技艺术之路。在中国杂技家协会五届三次主席团会议举行间隙,记者采访了这位年近七旬仍为中国杂技奔波的老人。
难舍的杂技情 夏菊花是安徽潜山县人,幼时家贫,被送进马戏团“夏家班”,6岁开始学艺,至今已有62个年头。解放后,“夏家班”并入武汉杂技团,夏菊花很快成为团里的领军演员。1957年,她创作、表演的节目《顶碗》荣获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比赛金质奖章。夏菊花自豪地称:“我用的道具都是真瓷碗,没有经过改造,表演时观众可以亲自上台验证”。夏菊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名闻国内外的杂技明星,被誉为“顶碗皇后”、“杂技皇后”。 文革中,夏菊花遭受迫害,腰部受伤。“党和人民把我培养起来,我不能轻易就不演了。”抱着这样的念头,受伤后的夏菊花没有放弃杂技事业,边接受治疗边训练演出。1972年,夏菊花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杂技调演。她的表演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但第二天,夏菊花却被告知不能再演了。从此,夏菊花离开了承载了她近三十年梦想与辉煌的杂技舞台。 但是,离开舞台的夏菊花并没有远离杂技。1981年10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成立,夏菊花担任杂协主席至今。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杂技艺术家,多年来,夏菊花在众多国际杂技大赛中担任评委,促进国际间杂技艺术交流。 创新是杂技的出路 古老的杂技艺术要想保持活力,持久发展,必须立足于创新。《顶碗》之所以成功,正是有赖于夏菊花的创新精神:她将柔术与传统的“顶碗”相结合,融入单层双飞燕、双层双飞燕、双层双飞燕拐子顶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双脚从背后曲卷,用脚面托起头部碗塔,将碗送向前方”当年,夏菊花提出这样的动作设想时,许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她通过三年刻苦演练,最终创出了这套“不可能”的动作。 “观众都想看到新鲜的内容,可以说杂技的生命就在创新,不创新杂技将会失去生命力”。夏菊花认为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经验值得推广,该团用杂技的形式演绎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一举成功,并多次赴《天鹅湖》的故乡俄罗斯演出,引发较强反响。 山东是杂技大省,作为杂协主席,夏菊花一直关注我省与我市杂技事业的发展,她对近年来我省、我市杂技事业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所取得的快速发展感到高兴。同时,她希望我省杂技加大创新力度,排演一批更新更好的精品节目。 重视国内市场 杂技界有这样的说法: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杂技不乏精品,也不缺市场。但却只是国外市场红火,国内市场如同温吞水般不温不火。 作为老一辈杂技艺术家,夏菊花有三个舞台,一个是国际舞台,一个是国内剧场舞台,还有一个是在工厂、农村、部队的舞台。在她的眼中,人民群众是杂技艺术的阳光与土地,离开了他们,杂技艺术便脱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夏菊花期望着通过杂技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完善国内的演出市场,让杂技艺术深植到喜爱它的人民群众中去。 (本报记者 王海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