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宜居家园催奋进———代表、委员热议“三个适宜”城市发展新目标(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22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张秀巍 鞠红梅

  一个紧扣时代脉搏的新取向,格外清晰。

  一个契合群众意愿的新目标,催人奋进。

  立足易居,着眼安居,着力康居,共建美好家园。“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心系民生,激情满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水平,让城市水碧天蓝,让百姓安居乐业。

  适宜人居作动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恰逢其时,未来五年全市人民将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环境而奋斗。

  【代表委员观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水平,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取向。这一城市发展新目标,准确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民心所向。

  刘忻、胡永昌等代表、委员认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是城市发展的条件,也是城市发展的目的。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渴望拥有碧水、蓝天、绿地的自然生态,舒适、方便、整洁的居住条件和友善、诚信、安全的社会环境。把适宜人居作为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下来,既是对过去发展经验的继承,更标志着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向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转向,那就是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把城市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努力营造并不断完善良好的人居环境的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恰逢其时,是“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

  审视现实,“宜居”差距尚存。郝伟哲、宋薇等委员、代表表示,哈尔滨市在全国50个城市的适宜人居水平位居第20名。这一方面说明,哈尔滨市建设适宜人居城市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哈尔滨市经济实力、人均收入、城市功能、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程度不同的差距,必须奋起直追。

  【代表委员观点】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和高兴为最高标准。立足易居,着眼安居,着力康居,打造适宜人居的城市,要肯花大气力,求大突破。

  打造适宜人居的城市,首先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各方面最基本的需求。孙锡文、张世卓、王明德等代表、委员认为,为居民提供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标志。让居民喝上洁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新鲜的空气、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具备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出行方便、有安全感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每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

  人大代表朱文玮、政协委员郭家林认为,打造适宜人居的城市,应突出体现人文关怀。要注重在人与历史、人与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和人与邻里之间达成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文态环境。强化“人居空间”意识,合理调配城市的功能和物质形态,实施老城区更新改造,加快危房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做到“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关注群众的求安需求,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给老百姓一个更加自由舒适的生活空间,给投资者一个无忧无虑的投资环境。

  打造适宜人居的城市,应突出体现城市特色,尤其应突出体现生态保护。张大军、赵翠娟、霍玉夫、徐晓阳等代表、委员认为,保护生态、建设宜于人居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大课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治气、治水、治噪、治废力度,着力解决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使哈尔滨市尽快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使广大市民生活在蓝天、绿色、安静的优美环境之中。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城市外围绿化屏障和城区绿化网络建设,构建乔木、灌木、花草、藤类科学搭配,高楼大树相映成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花园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聚民智、系民心,哈尔滨阔步走向“宜居新城”。一座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最适宜人居的北方城市,正蓄势崛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