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聚焦“十一五” 谋划城市发展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23 哈尔滨日报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王 哲

  编者按

  “十一五”,是哈尔滨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一个战略机遇期,一个黄金发展期。

  昨天,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以大会发言的形式专题审议了《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11名市人大代表就“十一五”规划(草案)涉及的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展望】“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提高,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投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从今年起,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担保能力,安排1000万元设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大力营造

  优良发展环境

  刘成刚代表

  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护,加大政府服务力度,规范和完善行政职能,改善服务方式,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取消一切以所有制为界限、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打破行业(部门)垄断,完善具体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及支持民营企业创造更多财富。开辟多种融资渠道,针对私营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设立专门针对私营企业发展的投资基金;加大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银行建立适合私营企业市级授权授信制度及资信评估体系,使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及时得到信贷支持,从而使民营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民营企业还要完善自身内部管理,参与国企改革,扩大规模,增大科技含量,增加企业支柱,创造民营企业品牌,促使民营企业向混合型经济多元化方向发展。

  引导促进民营企业

  及商服业健康发展

  吴建新代表

  近几年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扩大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与先进地区相比创造的增加值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纳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偏小,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市人口比重偏少。为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增添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总量,加快小康建设进程,建议哈尔滨市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产业集群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结构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重在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导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融资担保机构、创业协会等公共支撑体系,整合各类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速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集群发展,促进哈尔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工业·旅游·教育

  【展望】“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将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大工业调整、改造和创新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哈尔滨市将强化“哈洽会”、“哈夏音乐会”、“冰雪节”三大品牌,培育夏季清凉旅游品牌,提高哈尔滨国际啤酒节、依兰漂流节、阿城金源文化节等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推进天恒山风景区、龙凤山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东北地区城市间合作体系建设,共同打造旅游无障碍区,力争今年接待旅游者人次增长18%,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9%。

  “十一五”时期,哈尔滨市将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12年教育,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创新型城市

  袁启鸿代表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一决策,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哈尔滨是哈大齐三大城市中最有优势的城市,也是一个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的中心城市,因此建议哈尔滨市应按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落实国家要求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哈市经济很好发展,成为创新型城市。为落实这个战略,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抓好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应要求所有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投资者要到位;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五为”工作措施;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落实以人为本观念上应全面实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三留人”政策;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使哈尔滨市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哈市要全面改善吸引外资投资环境及城市建设融资的措施。要很好改善吸引外资环境,加大城市建设融资的途径及金融机构建设。应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大旅游新格局形成

  朱文玮代表

  要全面把握发展趋势,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柱地位,全面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全省综合性、国际化的旅游中心城市,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切实发挥哈尔滨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为加强旅游产业主导地位的确立,在政府的引导上应进一步完善措施,成立旅游管理机构,加强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旅游工作的力量。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向旅游业倾斜。在税收、工商、土地、林业、水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要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强化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中心城市为支撑,以交通干线为依托,突出各自优势与特色,强化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城乡联动的发展理念,构建全市旅游空间网络。在旅游局应设立规划审批办或大项目办,负责全市旅游规划的审批和旅游项目的管理,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突出发展绿色生态游、沿江休闲文化游、都市农业旅游,促进全市大旅游新格局的形成。

  把教育发展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孔玉范代表

  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教育是知识创新、培育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是加快城市发展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现实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十一五”期间应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网络,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全民教育体系。把教育发展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健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对教育工作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尤其要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县级教育转移支付“封闭运行”机制。严禁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入。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并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把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农村

  【展望】到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高等级路面贯通,农村信息网络进村覆盖率达到90%,旱涝保收田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0%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0%。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束缚

  计勇凯代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市政府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纳入“十一五”规划,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要把城乡发展当作重大的历史任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加快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统筹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要结合城区大型工业企业的搬迁和城市功能的调整优化,积极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合理转移;逐步优化城乡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通过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妥善处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保的长效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一体化;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乡社会公益事业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形成以哈尔滨市为核心,以阿城市、双城市、五常市、宾县、尚志市等卫星城市为外围的哈尔滨大都市圈。

  避免财政支农资金“撒芝麻盐”

  曲敏代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明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因此,政府应逐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既在存量中适度调整,又在增量中重点倾斜,并逐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系。为避免财政支农资金“撒芝麻盐”和“打水漂”,通过“以物代资”、“以奖代补”、“整合捆绑”等政策措施,提高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新村”建设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它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应依靠高素质的农民来完成。此外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政府投入资金也不能只搞“新村”建设,例如教育的投入,应完全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及贫困学生住宿费,让农村适龄学生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和一定时期的“干中学”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政府应选准配强村党支部,实施“领头羊”或“领头雁”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用他们的事迹鼓舞、带领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都市圈·对外开放

  【展望】“十一五”时期,应实施市域城镇化战略,打造都市圈,加快主城区新区、中等卫星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序列完备、功能结构合理、布局空间有序的城镇体系。

  “十一五”时期,哈尔滨市对外开放水平将显著提高,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打造“一心六核”格局

  于亚滨代表

  “十一五”是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科学发展观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哈尔滨市应加强哈尔滨都市圈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以哈尔滨为中心,重点培育阿城、双城、肇东、宾县、五常和尚志六个区域副中心,形成“一心六核”的空间发展格局,应抓紧编制都市圈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土地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专项规划等。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空间管治,重点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与土地利用结构,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制度。深化区域职能分工,强化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主要功能以管理控制、研发中心为主,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办工、中介、咨询、信息、房地产、研发、旅游、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之适应的高档次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宾馆酒店、商业零售、专卖店等生活性服务产业。加强生态系统网络维护,构筑与都市圈空间体系相平衡的区域自然生态体系。此外,还要搭建人才交流、市场体系和旅游合作的共赢平台,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组织机构,制定各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共享,污染治理共担政策,完善改进领导考核制度,真正实现哈尔滨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既要“走出去”

  又要“引进来”

  慕永耕代表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五年将是哈尔滨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哈尔滨市的对外开放水平,是实现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全面增强外向意识,形成合力,营造浓烈的对外开放的氛围和气势。切实增强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意识,积极扩大公众参与度,培养全民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和勇气。加强领导,协调管理,形成合力,加大引导和扶植力度,加大对外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力度。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为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改变过去注重数量胜过重质量、政府行政推动胜过市场拉动的局面;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注意引资的范围和导向;注重与国际产业的承接,充分利用好各种优势资源。优化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充分发挥对外经贸对哈尔滨市经济的牵动作用,以科技为先导,加速科技能力的转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贸易方式的优化;充分利用地缘、历史、文化、人脉优势,大力发展对俄贸易。加强对外合作,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政府·保障

  【展望】“十一五”期间,政府应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将累计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0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万人,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0.4万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万人。城乡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政府权力

  应走上法制化轨道

  于逸生代表

  在当前与未来的五年里,应该如何建设我们的政府,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已经日益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建议政府的权力应当进一步弱化。要不断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政府不能代替企业招商、融资,甚至替企业决策,政府应该成为市场的监管者,而不是领导者。为市场经济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其意义远远大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主导。政府权力应走上法制化轨道,政府权力的法制化必须是行政工作全部纳入法律轨道,而且要从制度上彻底剥离国家权力和执法人员以及执法机关的利益关系。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有法律依据,任何越权行政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制止。政府权力必须伴随着责任,任何不正当行使权力及消极不作为行使权力,必须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应当建立权力行使重大失误主管领导引咎辞职制。此外,政府不但要通过自身的诚信表率示范社会,同时要通过政府的努力治理企业和个人信用缺失行为,提高社会的信用度,造就一个诚信、守信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

  选拔人才

  充实劳动保障队伍

  白杰代表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和再就业不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长远,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下岗再就业工作,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养老保险制度。再就业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新的发展形势和满足下岗职工就业的愿望来看,再就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工作平台的建设。采取特殊政策选拔一些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年轻有后劲的人才作为骨干充实到劳动保障队伍中。同时加强对劳动保障队伍的培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为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劳动部门的岗位技能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下岗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后能够独立就业或很快有用武之地。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