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勾画新蓝图 力促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展望辉煌“十一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3:27 哈尔滨日报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吴天飞

  编者按: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哈尔滨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细读《政府工作报告》,一座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跃然纸上。

  展望“十一五”,抢抓机遇铸辉煌

  热词 抢抓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机遇一】 经济日益全球化,特别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将进一步助推哈尔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的发挥;

  【机遇二】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有利于哈尔滨市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机遇三】 国家加大对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支持哈尔滨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使哈尔滨市面临更优越的政策环境;

  【机遇四】 已经构建的产业基础和城市格局,为快发展、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机遇五】 2009年在哈尔滨市举办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将发挥重要作用;

  【机遇六】 在抗击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全市上下体现出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精神,将成为推进哈尔滨发展的强大动力。

  热词 强力推进

  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推进一】 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推进二】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推进三】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推进四】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推进五】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眼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都市圈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推进六】 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取胜开局年,打造“六新”快发展

  新城市:路畅天蓝

  关键词 文化立市

  【举措】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主线,挖掘以音乐文化、冰雪文化、建筑文化、金源文化、异域文化、工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资源,吸收国内外现代文化成果,建设开放创新、和谐高雅的城市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公益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办好“哈夏音乐会”等大型文化活动。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举措】实施“一环六线十桥百路”工程。启动三环路建设工程,实施轨道交通一号线、机场路迎宾线等6项工程。加快实施城市供水、供热及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推进磨盘山水库、西泉眼后备水源、水厂改造以及达连河等沿江供水工程建设,完成道里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续建西南部集中供热和热电厂扩建工程,启动哈东集中供热、平房工业区供热等工程建设,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1%;完成文昌污水处理三期工程,启动群力、信义沟、呼兰河、阿什河等11个污水处理工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建设松北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工程。推进群力堤防工程建设。

  关键词 环境建设

  【举措】实施兆麟街区开发、沿江风景线升级等综合整治工程,启动萧红故居扩建、文庙区域整治、俄罗斯风情园、高丽风情街扩建、黛香湖公园等工程。启动何家沟生态线建设。加快城区绿化,新增绿地700公顷,植树150万株,新建改造一批高标准绿地、公园、庭院和景观大道,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制定松花江哈尔滨段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加强对松花江水体的监测、评估和保护,推进市区生态廊道、城市生态景观、草原湿地恢复保护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 城市管理

  【举措】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构建以市为主导、区为主体、街道和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构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加强占挖道路、市场摊区、乱贴乱画和建筑垃圾残土运输等专项治理,提高街路清扫保洁、道路维修养护、园林绿化抚育、清冰雪等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推进供热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物业管理。

  关键词 科技兴市

  【举措】组织制定哈尔滨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规划,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产值增长20%,专利申请量3000件。

  新农村:富裕文明

  数字新农村

  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20%———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优质品种面积,粮食作物标准化面积增长20%。

  60%———加快发展畜牧业,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

  2000万———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突破2000万亩。

  “442”———实施“442”工程,支持4个县(市)争创全国百强县(市),扶持40个区域中心镇和200个中心村加快发展。

  4.8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8万人饮水问题。

  50万———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万亩,造林30万亩,退耕还林4万亩。

  1000———启动100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实现通车500公里。

  农民新生活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强化农村卫生工作,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规范发展农村便民医药连锁店。解决被征用土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生活。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全年培训农民工3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实现转移劳务收入45亿元。

  农村新体制

  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机制。推进乡镇机构、义务教育、乡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化解乡村债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金融组织,探索发展农业保险。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新举措:诚信政府

  亮点 转变职能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经济调节、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来。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健全公共应急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强化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

  亮点 依法行政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完善工作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切实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程序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执法监察,保证政令畅通。

  亮点 诚信政府

  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完善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评估、决策听证和公示、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对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增强政府公信力。

  亮点 廉政建设

  加强廉政和效能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监察,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效能建设,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办公费用支出。

  新经济:多点增长

  工业增加值增长16.5%

  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发展机械制造、高新技术、食品、医药4大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科学规划和发展工业园区。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的规划建设。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

  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坚持旅游与会展相结合,强化“哈洽会”、“哈夏音乐会”、“冰雪节”三大品牌,培育夏季清凉旅游品牌,提高哈尔滨国际啤酒节、依兰漂流节、阿城金源文化节等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推进天恒山风景区、龙凤山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东北地区城市间合作体系建设,共同打造旅游无障碍区。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次增长18%,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9%。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优化住宅供应结构,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宅,积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试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办法,稳定住房价格。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控制住房与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量,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努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培育汽车、住房、旅游等新消费热点,加快餐饮业业态创新和结构优化,鼓励支持家政、中介、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转型。鼓励企业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改建300家“农家店”。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

  加强银政联手和银企合作,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环境。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大做强融资担保机构,筹建哈大齐工业走廊融资担保公司。鼓励外资银行在哈尔滨市设立机构、开展业务。支持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新发展:七路并进

  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

  推进燃气化工总公司、建工集团及交通系统企业改制进程,做好哈轴集团、东轻公司、电缆厂等企业改制。启动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工作。加快学校、医院等企办社会职能分离。开展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试点,健全国有控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完善政策措施,支持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机制。从今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担保能力,安排1000万元设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为重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制定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办法和有效的监管制度,创新财政管理制度和理财方式,完善财政资金分配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刚性预算,提高预算透明度和约束力。启动住房货币化分配。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

  做好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后期管理工作,全面实行“联动管理”。推进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以对俄合作战略升级为重点,

  加快发展对外经济贸易

  以“俄罗斯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对俄经贸合作,加快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组建对俄工业研究院等对俄科技合作中心,推进轻型飞机复合材料等60个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外贸骨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办好第17届“哈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现利用外资的重大突破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继续推进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等招商形式。建立健全“招商代表制”,大力推行委托招商,借助中介组织的招商网络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扩大引资规模。支持开发区二次创业。

  加强国内经济合作,

  提升区域合作发展水平

  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在资源开发、科研教育、产业整合等方面实现互动互补。加强与东北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间市场互通、产业互补、设施共建、信息共享。

  新生活:健康安全

  人均收入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

  百姓安全

  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能力。推进社会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防控体系建设。

  健康卫生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和医疗市场整顿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推进“大冬会”各项筹备工作,新建市滑冰馆,翻建市人民体育场,安装健身路径1200件(套),建设市级体育示范社区20个。

  社区建设

  投入8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69个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型服务设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卫生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教育水平

  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加快普及12年教育。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重点改造一批薄弱学校。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加快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扶贫济困

  全年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10万人。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增基本养老保险7万人。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筹集教育助学金165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2万人。加快低价位商品房开发,改造危棚房50万平方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