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博客邓勃:倡珠江文化塑吾土吾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本报记者邓勃

  蜿蜒千里,贯城而过,珠江,披三千年海洋文明之长风,冲击着我们这个泱泱古国。深谙其中精要的黄伟宗———

  还没见到黄伟宗,就从电话里听出他是一位热情的老人。我在快速阅读他四十多万
字的《珠江文化论》,我要先认识他。

  根据黄伟宗电话指引,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家。

  他家不大,才80多平方米,小小的客厅挤满简陋的家具。电视旁边放着一盆珍珠兰,从已凋萎的花可看出它曾经的灿烂,但我看见一条新枝上又冒出了好多花蕾,看来,很快又要清香满屋了。

  

博客邓勃:倡珠江文化塑吾土吾民

  提出“珠江文化论”

  “我是‘贫下中农’,家徒四壁,都是书啊。”黄伟宗用他温和的笑容带我进入他的书房,他说,他喜欢坐在书的中央。书架陈旧,“这书架起码二十年啦,是别人淘汰的。人家不要的我要!现在都装满了。”我坐的旧沙发旁的地下,脚一伸就踢到一堆书。

  三边书架,黄伟宗的书占了近一半。从1986年开始的第一本专著《创作方法论》至今他已出了12本400多万字的著作,内容集中于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化学。经他手编纂的各类书籍更多:“这是刚出版的。”黄伟宗手中的《珠江文化系论》还飘着油墨的香味。

  “‘珠江文化丛书’其它九本也将陆续出版,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立体文化工程”。黄伟宗是最早提出珠江文化概念的,那还是1989年。2000年6月,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两年后,被批准为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珠江文化,披3000年海洋文明之长风,会合近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经济制度等成果,有力地影响并参与到这个千年古国的现代进程中,从而大大地改变已有的文化格局,包括儒家文化的正宗地位,在根本上重塑或改造着我们的国民性……”

  黄伟宗这一时期与一批学者大力开掘珠江文化研究课题,并在海内外学术界提出“珠江文化论”,经过十几年的发掘和论证,他认为珠江文化代表着中国的海洋文化,开放,进步。

  说起珠江文化,黄伟宗滔滔不绝。

  “自找苦吃”老毛病

  黄伟宗今年七十有一,自称“自找苦吃”的老毛病越来越重了。

  1950年,黄伟宗在读初二,虚报两岁谎称十八当了兵。四年半的军旅生涯,和平时期没扛枪,抗美援朝没过江,一直当文职,之后用两个月“吞完”高中课程,一考而入大学……窗外,绿树成荫,黄伟宗在绿影里陷入了自己的遐想,下意识地拨弄着手里的书本。

  “毕业后,我进入了《羊城晚报》社当文艺副刊编辑,当时为欧阳山写了一些评论文章,支持他的作品,结果在‘文革’时被打为‘黑秀才’,受到批判。1979年,我应邀回到母校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从此,我进入了文学理论、美学与哲学领域,之后,开始珠江文化研究。”

  “飞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

  “山重水复路何方?走得一程是一程!”这是黄伟宗的境界。

  “做有意义的事!”黄伟宗这位老人在我签名本上写上这一行字,字迹刚劲,神态饱满。

  采访回来经过广州大桥,桥下,珠江水在流淌……这里,还藏有多少秘密?

  每天必打三个电话

  “我夫人陈淑婉。”一位妇女提着菜入屋,黄伟宗向我介始。黄伟宗指着窗边的鲁迅瓷像说:“这是我1961年结婚时,姐姐送的。”“我第一眼看中他,就因为他诚实可靠。”陈淑婉插了一句话,会意地微笑。

  黄伟宗有八个兄弟姐妹,有一个妹妹比他小15分钟,“我的兄弟们现在都是教授。”黄伟宗说了三遍。

  为了拍照的事,夫妻俩进房间为穿什么嘀咕了一番,出来时,黄伟宗系着一条红色的领带,神采飞扬……

  “他真的好忙。”陈淑婉说,“不过他还是肯做一点点家务,我们吃完饭,他都洗碗的。”陈淑婉说了许多,但最令人感动的是这样一句话:“他出差在外,每天一定打三个电话回家。”

  黄伟宗小档案

  1935年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化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