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救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5:14 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 | |||||||||
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播出节目《尴尬的救助》,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出门旅行碰到意外,尤其是碰上了钱包或者车票丢失,着实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为了减人忧愁,在辽宁省的沈阳市,一家长途客运公司建立了由员工捐款成立的救助基金为遇上这样情况的旅客垫钱购买车票,只要旅客承诺到时候归还车票钱就可以了。无独有偶,辽宁省葫芦岛市火车站派出所的民警也捐款建立了类似的基金。现在,这两个地
唐永林:哥们,20元钱,回去就给你邮过来,卟咚就给我跪下了。 唐永林:那么硬一条汉子,那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吧,扑咚一声,不困难能给你跪下吗?不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能来找咱们吗? 解说:唐永林是辽宁省葫芦岛车站派出所的所长,给他跪下的不是犯罪嫌疑人,而是一名没钱坐车回家的黑龙江旅客。当时在场的还有派出所的民警和教导员刘海祥。 刘海祥:他就跪那儿,所长扶起来说,我能帮你,我个人也能帮你。有表,当时就填上表,打个条,因为这个钱是我们民警建立的旅客应急救助基金。 杨玉军:在送他的过程当中,他是相当感动又感激,说是我过两天还到葫芦岛来,这30元钱我一定要还上,肯定要还。 解说:刘海祥和杨玉军是唐永林的同事,他们俩见证了旅客下跪求助的一幕,还亲自把他送上了火车。那位旅客信誓旦旦,民警们对他充满了期盼。 刘海祥:填这表,看这身份证,单位,当时没核实。估计这个承诺,那个心情,怎么他也,一般的男子汉,不到这个程度,那能给跪下吗? 唐永林:到现在石沉大海,他也没把钱邮回来。 解说:旅客下跪求助,但是在真的得到救助款后却再也杳无音信,这样的情况对葫芦岛车站派出所的民警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而他们设立的旅客应急救助基金因此正面临尴尬局面。唐永林告诉我们,现在旅客救助基金已经是入不敷出,这是当时他们设立基金时没有预料到的。 唐永林:单从救助基金这个问题来讲,应该说被救助者,及时把钱返回来,你比如说借出去3000元钱,来回的滚动还3000元钱,就达到了救助旅客的目的。 解说:葫芦岛火车站位于山海关外,是北京通往东北的必经之地。唐永林告诉记者,车站平时客流量每天有七八千人,像春运这样的高峰时间,客流量都在一万五千人以上,旅客发生意外、向民警求助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唐永林:有些旅客因为钱丢失了,或者是把钱花光了,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吧,滞留在车站,回不去家。有的人就民警提出来,说能帮助点,解决点车票问题,这样民警就自己掏腰包了,自己掏了10元,8元的,有的最多掏50元钱,为旅客买票回家了。 解说:2002年4月,葫芦岛车站派出所38名民警每人捐款100元,集资成立了旅客应急救助基金,想更好地救助无钱返乡、钱包或车票丢失的旅客。 记者:旅客应急救助基金是无偿的救助呢,还是一个临时的借款? 唐永林:应该说是暂时借款。我们给你买张车票以后,你回去以后,把那钱给邮回来。这样呢,我们把邮回来的钱充到旅客救助基金以后,让旅客救助资金良性循环吧。为更多的旅客服务,这么个初衷。不是说把钱给你了,你钱就石沉大海了,就不拿回来了,不是这意思。 解说:无独有偶,据车站民警介绍说,在350公里外的沈阳客运站有个类似的旅客救助基金。记者登上了火车,随着春运的客流来到了沈阳。 韩闽榕:我们是97年开展的救助急难旅客基金 解说:韩闽榕,沈阳经纬客运公司总经理。 韩闽榕:这个急难旅客救助基金不是说救助你困难,而是救助你到我们客运站发生这个意外的这种困难情况,所以我们帮助你,在这个发生意情况,你能顺利回家。 解说:经纬客运是沈阳当地最大的客运企业,和葫芦岛车站派出所一样,由于经常遇到旅客求助的情况,员工捐款1600元,成立了旅客救助基金。韩闽榕是基金最初的发起人,在1997年1月,她遇到了一名从郑州来沈阳旅游的大学生求助。 韩闽榕:当时他的那个西服就被刀拉开了,钱都被偷光了。当时他的车票是一百多块钱。这个钱给他,当时给他送回这个上车,送回到目的地的时候,我们期盼着这笔钱能够回来,但是呢没回来。 记者:这是葫芦岛车站派出所收到的一封感谢信,信呢是贵州省安顺市一位农村妇女写来的。她当时因为被骗流落到葫芦岛,没有钱买车票回家。正是在葫芦岛火车站派出所民警们的资助下,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民警告诉我,这对他们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但是,这样的感谢信在旅客应急救助基金成立以来,他们也只收到了这么一封,而能够及时返还钱款的人也不超过20个。救助基金出去的多,回来的少,这无疑让他们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而这样的困境也同样摆在了沈阳经纬客运公司的面前。 韩闽榕:第一笔资助基金进去以后,接二连三我们这个基金,这个钱支出的是好几笔。但是呢连续几笔都没有回来。半年时间里我们这个钱就剩五百多块钱。 解说:基金设立时有1600元,半年下来就只剩下三分之一,这巨大的落差让韩闽榕感受有点复杂。 韩闽榕:非常焦急的,这个是到我们这里都是眼泪汪汪的, 记者:这些人没有把这个钱还回来,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韩闽榕:钱不回来的时候,大家确实也是挺泄气。觉得你看我们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 唐永林:跪在地上的都有,拽着衣服角的都有。完了管教警察叔叔的都有,总的来说吧。有些民警觉得这么有被骗的一种感觉,心里也不舒服。 解说:记者在葫芦岛火车站拍摄了三天,没有遇到一名求助的旅客,也没有发现站内救助基金的公开告示。民警解释说,救助款有去无还,现在已所剩无几,所以只能低调运作。在春运高潮前一天,他们挂出了一条语意含蓄的条幅。这种不敢大张旗鼓宣传救助基金的尴尬,其实在葫芦岛和沈阳两地同时上演。由于救助基金完全依赖于旅客自觉还款,基金运作日益困难。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那些受助的旅客没有及时还款? 旅客:你困难时人家帮助你呗,这钱怎么着人家这也是辛苦挣来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得还人家的呗。 旅客:应该是诚信问题。 旅客:还是一个诚信跟素质问题吧 旅客:作为一个正常人,不应该那样。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钱你拿了去了,应该如数给人家还回来,还要表示感谢。 解说:借钱不还,是因为诚信缺失,这是旅客们给出的答案。而设立救助基金的民警们作出的解释则显得更为宽容。 唐永林:守信用的,也就把钱还回来了。要说不守信用,或者是家里有困难,回去还不上,这种可能性肯定都有。 刘海祥:有的旅客可能也考虑到,这钱反正是公家的,不是个人的。也可能说他们是学雷锋,无私奉献,其实不是的。 记者:那有没有根据旅客留下来的具体信息,比如地址电话去找找看这个人,他们为什么不还钱? 韩闽榕:查过,有查过。 记者:查过什么结果呢? 韩闽榕:查过多数是没有回音。 记者:就说你没有找到,找不到这个人? 韩闽榕:找不到这个人,对,对。 解说: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记者到沈阳客运西站进行实地调查。西站是沈阳客流量最多的一个公路客运站,每天运送旅客超过一万人。 记者:现在这么多年下来,这返还的比率能有多少? 陈少秋:能有三分之一吧。 记者:三分之一。 解说:经理陈少秋向记者介绍了2001年以来救助基金的运作情况:沈阳客运西站从2001年到2005年五年内,一共救助了51名旅客,只有17人返还票款,救助基金共支出907元,只回收了353元,现在基金只剩下了200多元。那么这些没有还钱的旅客究竟去了哪里? 记者:我看到上面这些登记的这信息,都不是很具体。 陈少秋:这个主要是当时,我们被救助这些乘客,他们一个是带的证件不全, 另外比较着急回家。只能靠当时乘客口述登记。 记者:那象这样的旅客你们自己去找过吗? 陈少秋:没找过。 解说:记者选择了2005年11名没还钱的旅客留下的登记资料,到沈阳当地的一家派出所检索相关信息。首先要查的是三名没还钱的旅客,他们都来自距离沈阳50公里远的新民市,每人借款只有10元。第一个旅客的名字叫作谢晓东。 记者:谢晓东这个人没有啊? 民警:没有。 记者:那么再帮我查赵世东? 民警:没有,按名字查没有。 记者:再麻烦你帮我查个人,叫吴卫民。三个人都没有? 民警:除非确切的出生日期,或者确切的身份证号,这个人才能够查得准,名字也不一定就这个字,同音字,也有可能。 记者:也就是说他们当时留下的记录,并不能真实地反应这旅客的情况。 民警:对。 解说:采访至此,记者已经体会到了救助基金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民警还帮记者查询了辽中县一名还钱旅客的资料,名叫孙艳。结果显示,辽中县有11个名叫孙艳的人,虽然还无法确定哪个是还钱的旅客,但至少她的信息是真实的。 记者随后又查询了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其他没还钱旅客的资料,结果更让人意外。 记者:根据在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查询的结果,记者发现在沈阳客运西站的救助基金使用记录上,很多旅客留下的是不实的信息。2005年,没有及时归还借款的一共有11个人,其中就有8个人,他们的查询结果是查无此人。这些旅客他们所借用的钱款少的只有十几、二十几元,最多的也不超过50元。他们当时为什么留下了虚假的姓名和地址?动机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他们这么做,伤害的却是旅客救助基金所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诚信。 解说:记者再次来到客运西站,把检索到的结果告诉了客运西站的经理陈少秋。 记者:查了一下,05年不是一共有11个人没还吗?我们查了这里头,查了一下有8个人,姓名地址都是假的。 陈少秋:都没有? 记者:对,虚假信息,估计没说实话。 陈少秋:当时可能说到我们这儿登记的,都不是真的,还有这情况啊。 解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么多年下来,沈阳经纬客运公司救助过的旅客中,还款的不到一半。葫芦岛车站派出所的救助基金花出去6200多元,只收回来300多元。为了维持继续运作,这两个旅客救助基金都先后捐了四次款。 记者:但是这样靠民警不断地捐钱,也不是解决的一个办法。 唐永林:还是衷心地希望被救助旅客,把钱邮回来,使咱这个循环下去。 解说:对救助基金的设立者来说,收到旅客的及时还款无疑是最大的安慰。这是葫芦岛车站派出所提供给记者的影像资料,2002年4月基金成立后,民警杨玉军遇到了第一个求助的旅客,一名在秦皇岛服役的军人。这名旅客让民警们一直记到了今天。 杨玉军:他就说,能不能帮我解决一张到秦皇岛的车票/我一看这部队的战士,当时我二话没说,从我自己兜里面掏出10元钱。 唐永林:第一个还钱的是秦皇岛的一个军人还回来的,还了10元钱。10元钱,他还过来的,这第一个,我记忆里比较深的,印象挺深的。 记者:你们当时收到这汇款单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唐永林:心里挺高兴的,就像劳动成果被承认了似的,这个想法。 解说:同样是十块钱,能让在外碰上急难的旅客安心回家,也能给设立基金的唐永林和韩闽榕他们带来的是莫大的安慰。旅客救助基金,不仅仅是对个别旅客雪中送炭,它同样拷问着整个社会。 字幕:春运期间,全国预计共运送旅客20亿人次。 葫芦岛车站派出所和沈阳经纬客运公司已发起新一轮的捐款。 1月14日,又一个旅客救助基金在沈阳火车站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