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民用十年积蓄收养单亲特困家庭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5:27 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

  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播出节目《市民用十年积蓄收养单亲特困家庭孩子》,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儿童的成长状况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02年8月,黑龙江省肇东市的市民姜丽娟用自己的十年积蓄办起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专门收养那些单亲特困家庭的孩子,三年多过去了,现在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
的孩子一共有24人。而姜丽娟,这个特殊的母亲,也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娄亚平:我叫娄亚平,今年14岁,来这儿四年了。

  曾可新:我叫曾可新,今年13岁,来这儿两年多了。

  刘静:我叫刘静,今年12岁,来这儿已经两年了。

  刘小惠:我叫刘小惠,今年11岁,来这儿三年多了。

  李凯:我叫李凯,今年11岁了,来这儿已经两年多了。

  解说:屏幕上的这些孩子都来自于黑龙江省肇东市的单亲特困家庭,现在他们拥有一个特殊的家——位于阳光街上的阳光慈托站。记者到达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小冲突。

  李凯:你要不要脸?

  解说:孩子打打闹闹,又制止不住,让这户大家庭的母亲姜丽娟很生气。

  姜丽娟:等我进屋的时候我一看,李凯和付聪聪就打在一起了,然后呢你推我我推你的,然后我问他,他也没吱声,就生气。当时都哭了,掉眼泪了,后来我寻思要吃饭了,我也没太大说他。

  记者:你今天中午怎么回事啊?和那小朋友怎么吵架了?

  李凯:他们跟我得瑟。

  记者:得瑟?

  李凯:嗯。

  记者:你自己没犯错误吗?

  李凯:犯了,跟他们打闹。

  解说:午饭之后,姜丽娟专门找李凯谈心。

  姜丽娟:上午你是不是做得太凶点了?不能老打老闹的,得懂道理。

  李凯:那他们老是打我呀

  姜丽娟:那你还是打他们了呗

  李凯:我没打他们,他们跟我闹。

  姜丽娟:你把话跟我说明白,遇到什么事情你跟我说,懂吗?

  李凯:懂。

  解说:对于姜丽娟来说,调解20个孩子的争端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不是偶然。

  记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们中间,会经常发生吗?

  姜丽娟:得说是经常发生。你看这20来个孩子呢,几乎是每一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

  记者:那你这样不累吗,每天要调解这些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

  姜丽娟:这都好几年了,成了我家的习惯了。

  解说:姜丽娟今年50岁,10年前下岗后经商,先开了药店又开了工厂,由于经营有方,几年后,她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2002年,她萌生了一个让很多人惊讶的念头,那就是代养单亲家庭的孩子。

  记者:三年前的时候你怎么会萌生这样一个念头,给单亲家庭的孩子营造一个大的家庭?

  姜丽娟:当时呢是到我一个同学家办事,他家有个外孙,他的父亲被判刑,母亲呢不算会过吧,然后就离家出走了。把这个孩子扔在他的外公外婆家,然后他外公喝酒之后就拿他出气,就要打他。

  记者:当时你看到这个孩子挨打,你是什么样滋味?

  姜丽娟:我就觉得这种孩子挺可怜,没有母爱、没有父爱的孩子,实在是太可怜。我就跟我爱人商量,那时候就想办一所孤儿院。

  记者:那当时你有经济条件来抚养这么多孩子吗?供他们读书、吃住?

  姜丽娟:当时我就想如果要养五个六个的吧,问题不大,说句实在话。

  解说:姜丽娟的这种想法得到了丈夫樊守礼的支持

  樊守礼:我的态度非常坚决 坚决支持她

  解说:樊守礼曾经在部队服役多年,那时一家老小全靠军嫂姜丽娟一人照料,老樊对妻子怀有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樊守礼:既然她选择了她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作为我当丈夫的我得支持她

  得全力支持她。

  解说:在丈夫的支持下,姜丽娟像当初开办药店一样张罗起来。她先后6次到市里,两次到省城,费尽了周折,终于在2002年10月办起了黑龙江省第一家私人社会福利院——阳光慈托站。6名单亲特困儿童成了首批入住阳光慈托站的孩子。几个月后,9岁的李凯来到了这里。

  记者:刚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这个孩子?

  姜丽娟:几乎是每天都要紧着说他。因为什么呢?只要他进了这个家门,你就听见他嘴就不住,不管和男孩子女孩子打呀、闹啊。

  解说:淘气的李凯有着不幸的遭遇,一岁那年他的父母离异,把他寄放在姑姑家中,之后他的父母相继离开肇东,再也没有回来。在李凯的记忆中,关于父母的最深刻印象,是他四岁那年,母亲打来的一次电话。

  记者:那个时候她跟你说什么了?

  李凯:她说你过得怎么样,我说挺好的,她就挂了。

  记者:就说这一句话吗?

  李凯:嗯。

  记者:那在你印象当中,你妈妈什么事情还能在你的脑海里有这么一点印象?

  李凯:就打电话那次。

  记者:其它呢?

  李凯:没有。

  记者:那你四岁的时候你妈妈给你打的电话,你就能记到现在啊?

  李凯:它在我记忆里非常深。

  记者:为什么这么深啊?

  李凯:因为那是我妈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

  记者:你妈妈长什么样啊?

  李凯:不知道。

  记者: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什么感觉吗?

  李凯:不想要我了。

  解说:在阳光慈托站里,大部分孩子都像李凯一样,因为父母离异而导致单亲甚至失去父母,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父母一方去世变成单亲。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一段令人心酸的经历。

  姜丽娟:这些都是我们孩子的档案。

  记者:这个是有多少份呢?

  姜丽娟:一共是20份。现在我们家就是20个孩子。

  记者:就目前在的孩子的登记表是吗?这些孩子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姜丽娟:单亲特困。你看这个孩子,母亲病故,父亲离家出走,奶奶不能打工挣钱,奶奶都70来岁了。父母离异,母亲残疾,无劳动能力。

  记者:这些孩子都是从哪里挑选出来的呢?

  姜丽娟:我们这里有一个春雷女童救助对象,都是从那里挑选出来的。像慈托站里的那些孩子,主要是从这里挑选的。

  记者:从春蕾女童这个活动挑选的。

  解说:赵传虹是肇东市妇联主席,在多年的妇联工作中,她接触了上千个单亲儿童。

  赵传虹:有些孩子家庭已经贫困到一定程度了,他们没有生活来源,所以说非常贫困。吃、住都没有安全的地方,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记者:那么这些孩子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赵传虹:本身家庭不健全,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喜欢与人沟通 不愿意与人交往。在行为上自控能力比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也差,容易有暴力行为、 暴力倾向。

  解说:虽然姜丽娟原本只打算收养五六个孩子,但是慈托院一成立,送来的孩子数量很快超过了她的预计,最多的时候达到26人。这段时间,大部分孩子放假在家,屋子里显得特别热闹。

  :

  记者:给十多个孩子包饺子得包多少个啊?

  姜丽娟:四五百个吧。

  记者:四五百个?

  姜丽娟:对。

  记者:挺多的啊。平时都是孩子们跟你在一起帮你包吗?

  姜丽娟:平时不能,平时孩子上学没有空。这两天这些考完试的、放假的他们能帮我包,平时都是我自己。

  记者:孩子最多的时候忙得过来吗?

  姜丽娟:反正也能忙过来,我们家好像历来就习惯了,总是做饭得做几锅或者做菜做一大锅,已经习惯了。

  记者:你这一个月算过吗,伙食费上要花多少钱啊?

  姜丽娟:没太细算,大约也得两三千块钱一个月,因为我家人多。

  解说:别看现在姜丽娟和孩子们亲如一家,但是最初她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特别地不容易。刚来到慈托院的单亲孩子,不是孤僻冷漠就是惹是生非,而且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生起气来。

  姜丽娟:一开始我有点看不惯,我说你看你们生啥气呀?我给你们做吃的,早上很早起来给你们做饭吃,然后呢,负责你们上学、交书费钱。你们动不动就生气,我说你们哪来的气啊?

  樊守礼:我爱人有时候她是急性子,她承受不了回来就跟我说这孩子怎么办?我说就得安安心心地慢慢说服教育。

  解说:在丈夫的劝说和开导下,姜丽娟尽力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十四岁的娄亚平是最早一批来到慈托院的孩子。她的家在肇东市下辖的曹武县,在她9岁的时候,母亲和她生患残疾的父亲

离婚。五年来,母亲杳无音讯。

  姜丽娟:来头一天他爸送到这儿还挺好,到第二天哭得哪,莫名奇妙地哭,把我们家这些人都哭得不明白咋回事,怎么问也不吱声。

  记者:姜阿姨说你刚来的时候特别喜欢哭,是不是这样呢?

  娄亚平:是。

  记者:为什么呢?

  娄亚平:我想家。

  记者:不愿意在这儿待吗?

  娄亚平:嗯,有点。

  记者:你刚看到姜阿姨的时候,她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娄亚平:感觉好象不认识,我就在想她能不能对我好啊。

  解说:在慈托站不远处是肇东市火车站,从来没有见到过火车的娄亚平在屋里听到火车的声音,感到非常好奇。

  娄亚平:我就听见火车,我就跟姜阿姨说,我说火车是什么样的啊?然后姜阿姨就感觉挺惊讶的,说你没见过火车吗?我说没有。

  姜丽娟:我说那好,姜阿姨今天领你去看火车。

  解说:当天,姜丽娟就带着这个平时沉默寡言,动辄哭泣的小女孩去看火车。这一天在娄亚平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记者:你第一次看到火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娄亚平:是白色和红色的吧,感觉外面还有很多人等着上车,然后我就感觉那个火车特别特别漂亮。

  记者:和你想象当中的一样吗

  娄亚平:不一样。

  记者:那么你想象当中火车应该是什么样的?

  娄亚平:我就以为火车是很长很很长的,然后呢没有颜色的。

  记者:没有颜色?

  娄亚平:嗯。

  解说:那一天,娄亚平第一次看到和她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火车从眼前呼啸而过,而姜丽娟也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小姑娘绽开的笑容。

  姜丽娟:她当时就可高兴了,就不像在咱屋里那个态度了,就好象小燕儿飞出屋那种感觉似的,就可激动的样子了。

  记者:那是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这么高兴吗?

  姜丽娟:对啊。

  解说:看火车回来以后娄亚平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而姜丽娟也对娄亚平投入更多的爱护和关心。一天晚上,在睡觉前查房的时候,姜丽娟发现娄亚平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

  姜丽娟:我晚上起来给她服了两次药,然后又给她用酒搓了两次,我害怕高烧烧成肺炎呢。后来到两点来钟我说我领她去打点滴吧。

  娄亚平:都已经半夜12点多了,送到

医院的时候。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了,就特别特别难受,然后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看见姜阿姨一宿都没睡,站在那儿看着我呢。

  记者:当时她跟你说了些什么呢?

  娄亚平:她说你终于醒了,我一晚上都没睡。

  记者:你当时看到姜阿姨这个样子,你在想什么?

  娄亚平:我在想我的亲生母亲又会怎么样呢?然后我就哭了,然后就扑在姜阿姨怀里,我说姜阿姨你对我太好了,我真的想叫你一声妈妈。

  姜丽娟:她叫这声妈,我就觉得可不得劲了,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

  记者:你是怎么想的?

  姜丽娟:我就想,说句实在话,我就想我的责任有多大?她要管你叫妈,你必须担负起妈妈的责任。

  解说:要给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担负起当妈妈的责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这些单亲孩子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在经济还宽裕的2003年和2004年,姜丽娟还多次拿出积蓄,带着孩子们去北京、哈尔滨、大庆等地旅游。

  解说:从慈托院成立到现在,转眼间三年多过去了,抚养二十几个孩子,十几万的积蓄很快就花了出去。这个当地知名的女企业家如今过着拮据的生活。

  姜丽娟:经济上有点紧张,得这么说。因为今年是24口,去年是30口大家庭啊。

  记者:你有没有算过,这一年下来,这些孩子身上你投入多少?

  姜丽娟:也初步计算过,大约也得四五万块钱吧。

  解说:年底到了,肇东市妇联主席赵传虹专程来看望姜丽娟一家。

  赵传虹:今年给的暖气还挺好的吧?

  姜丽娟:今年好多了,今年物业公司也换了。

  赵传虹:去年我们春节来的时候到处是冰柳子。

  姜丽娟:那都是小物业供暖,现在是大物业。

  赵传虹:比去年好多了?

  姜丽娟:对。

  赵传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春节刚过,我们到慈托站去看这些孩子的时候,一进屋之后,墙角都是结上冰。然后暖气都已经停了。

  解说:去年,由于迟迟没有交齐取暖费,二月份,慈托站的暖气被停了。

  姜丽娟:每一年到秋季取暖的时候,因为我们取暖费是一大笔开销。今年是16000多。

  记者:就是现在,交了吗这笔钱?

  姜丽娟:我才交了5000块钱,5000块钱还是从我们同事那儿借了3000呢。

  记者:如果交不上的话会给你们停供暖吗?

  姜丽娟:有可能。

  解说:孩子们快乐无忧的生活着,但是对姜丽娟来说,却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照顾孩子们,姜丽娟无暇顾及企业。现在,她的工厂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为了补贴家用,姜丽娟只能抽出晚上的时间做些手工活。糊这样一只纸壳四分钱,一晚上做三四个小时,一个月做一万两千多只,也只能赚到500块钱。而这些钱对于一个20多个孩子的大家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记者:现在算下来每年你要支出四五万块钱,靠什么来支撑啊?还是吃老本,有吗?

  姜丽娟:老本没有了,吃光了这几年。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得借了,我再想办法或者开工厂或者是做买卖,不管干什么我得再想办法。

  记者:你对这个慈托站是什么样的期望?

  姜丽娟:怎么说呢,使一部分孩子,不能说大部分,使一部分孩子吧,能让他失去母爱的同时再得到母爱。失去家庭温暖的,在这里重新找到家庭的温暖。

  记者:你觉得你能够给这些孩子这些吗?

  姜丽娟:我能给,我指证我是能给,我指证我能做一个称职的母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