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敬老院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9:43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王润年 拓玲

  记者采访时,村党支部委员韦双社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听说咱村上的敬老院快建成了,村民们这两天都来找我,急着‘预约’敬老院的房间呢!”双社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为难。儿不养老,要把老人送进敬老院,非但没有引来周遭的非议,大家还争先恐后,到底是为啥?

  2003年,村民陈秋玲移民搬迁到中心小区后,办起了农家乐。客人一来,单一天三顿饭就够她忙活的,丈夫在外包工程,一周也回不了几次家。搬迁之前在山上住,陈秋玲离老父亲的房子还近些,一有空,她便到父亲家洗衣做饭。现在她下了山,再要去看父亲就得走2里路,赶上农家乐经营的旺季,就恨自己分身乏术了。生活好了,房子也大了,陈秋玲想过把老人接过来和自己住,但又怕客人们打破了老人的作息习惯。

  和陈秋玲一样,村里多位干农家乐的农户都产生了经营与照看老人的矛盾。群众向村上一反映,村两委会便开始了合计。虽然祥峪沟这几年富了,但村上还有个别无儿女的老人生活无依无靠,如果建一个像样的敬老院,不仅可以由村上把孤寡老人照看上,农家乐的经营户也可以交些生活费,把自家老人托管在敬老院,经营发展中的后顾之忧便迎刃而解了。盖敬老院的消息在村上一公布,一时间找副书记韦双社的村民特别多,大伙都想提前预约,因为敬老院只规划了24间房,可村民李桂英却说:“想住进敬老院的老人可不只20几位,许书记这一弄,把老人们拢到一起了,吃喝有人管,又省得儿女操心,岂不是活得更畅快。”

  经反复商议,许志成和村两委会决定由村上垫资30万元,把敬老院盖起来,地址就选在白家沟口一处僻静的地方。2005年7月,建敬老院的工程队动工了,自打动工的那一天起,一位弯了背的老人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转转、看看,因为26间房中的一间寄托了老人很多希望。

  老人叫魏治福,今年已90岁高龄。建敬老院的地方原本就是魏老残破的瓦房。在许志成的带领下,祥峪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因为儿孙多为智力低下、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至今,魏老一家六口的生活仅靠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维持。敬老院动工前,许志成帮魏老和老伴石秀英在工地旁盖了间水泥房,并许诺敬老院盖好后,让魏老首批住进新房。

  春节前走进魏老家,老伴石秀英正在灶房准备年货,高挂在灶房里的一块块猪肉,增添了不少年气。石秀英说:“许书记对村上的老人非常牵挂,咱家贫困,他每年正月都要送钱,现在敬老院马上就盖好了,这个年咱心里过得最踏实,也最甜。”短短半年,敬老院已初具规模。26平方米一间的住房铺了地板砖,挂着白炽灯,拉开铝合金窗便看得见整个祥峪沟美丽的景色。

  每天不用做饭,有人伺候吃穿;累了可以坐在炕上看电视,也可以邀约几个老人下棋、玩牌。这种生活对于一辈子操劳的石秀英老人来说想都没想过,但有了敬老院,这衣食无忧的生活老人过完春节就能享受上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