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带着新农村建设议案上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2:09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杨兴文

  即将赴京参会的哈尔滨市3位全国人大代表,向记者披露了他们今年提案的主要内容。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强乡村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支农资金效率,新农村建设不要盲目“创新”、继续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促进更多农民近地转移等提案内容,无一不体现着代表们对新农村建
设的殷殷期望。

  姜鸿斌

  生产发展是一切之本

  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虽为工人代表却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就是姜鸿斌。

  姜鸿斌说,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一切之本。而呼兰、双城等地多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他任职的“黑龙江正大”,一直遵循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每年为农民增收4000万元,每年发放工资5000多万元,支付各种生产加工费用1亿多元,直接间接带动呼兰近10万人就业,并且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打造成能出口创汇的名牌农产品。

  姜鸿斌认为,减少农民并不等于农民都进城,应大力提倡通过产业化方式,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裕劳力,这样就可以极大缓解农民工进城带来的许多社会矛盾。

  当然,农业产业化面临着农产品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姜鸿斌提议,国家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时,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在他看来,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产业化,支持产业化就是支持农民。

  刘丽秋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6年的乡党委书记履历,使刘丽秋对农村基础薄弱有着切肤之感。

  水稻插秧时,水利设施坏了。庄稼生长时,下场雹子。瓜果成熟时,道路不通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因为农业基础薄弱而险象环生。

  刘丽秋认为,农业基础投入,投资大、见效慢,现阶段农民没有能力投入,而应由国家承担,就像城市设施不能由市民承担一样。国家的投入,长期效益是农业生产保障和粮食安全,短期的是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前两年到双城经济开发区任职的刘丽秋,感到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也同样重要。开发区每年都要招收大量工人,但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农村青年寥寥无几。

  刘丽秋建议国家要像重视义务教育一样重视农村职业教育,让不能升入高中的农村青年,初中毕业就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成为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杨 光

  新农村建设百年大计

  科学管理位于第一

  身为农民身在农业领域的杨光,对新农村建设更为关切。

  杨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百年大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率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切忌搞首长项目和形象工程。

  杨光建议,第一,这个管理体系要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这种规划既要顾及当前,更要展望未来。比如乡村的路怎样修、学校怎样建?一些零散的小屯要适时撤销,合并到大村屯中,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大量的配套投入,还便于管理。第二,管理体系要控制资金的流通渠道,钱什么时候花、怎样花?第三,管理体系要追踪资金投入的效果,钱到底干了什么、干得怎样?

  杨光说,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这些资金的使用要经得起审计和问责,资金用得好,农民受益多。否则,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挫伤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农村道德观念缺乏导致犯罪率上升,是杨光调研时发现的重要问题。他还将在人代会上提议,加强农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如果一个社会“缺德”了,钱再多也没了用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