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可忽视的公路污染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7:29 红网-湖南日报

  

不可忽视的公路污染带

  成堆的生活垃圾蚕食公路。左丹 摄

  本报记者左丹 通讯员 杨之英 曹蜜

  2月9日,正月十二。长沙县的乡镇和农村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中,时不时的爆竹声、稀少的行人和大门紧锁的店铺,无不显示着人们还在享受过年的闲适与惬意。

  而位于107国道旁的国道唐田养护站,却从5日就忙碌起来了。与公路打了30多年交道、年过半百的唐田养护站站长张泽晃告诉记者:“经过7天的长假,公路沿线的垃圾又堆积成山了,我们上班第一天就是清理这些垃圾。”

  据省公路部门负责人介绍,尽管全省公路系统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清理公路沿线的垃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业的兴旺、路边经济的繁荣,公路沿线垃圾污染日益凸显,亟须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垃圾蚕食公路触目惊心

  据悉,公路沿线垃圾主要分四大类型,一是沿线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二是附近工厂企业和村民建房产生的建筑材料垃圾;三是过路车辆抛撒的各种垃圾;四是修建公路遗弃的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垃圾。

  2月9日上午,记者跟随107国道唐田养护队的治理运输车采访,看到国道G107线1582+500到1612+500这30公里内,花花绿绿的生活垃圾、堆积成小山的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在一家名为“新兴土菜馆”附近,生活垃圾几乎是每隔10米就有一堆,风吹过来还有塑料袋满天飞舞的“景观”。走到林场管理处路段,长达100米的建筑垃圾就在眼下,其中有相当长的一段,垃圾竟倒到了公路中间。东山段东红饭店附近显得更加邋遢,公路两旁的排水沟完全被堆满的垃圾与粪便堵塞,沿路的居民用泥土把公路的排水沟隔开,可以当蓄水池,也可以当石灰池,还可以当化粪池。记者就看到一户人家直接把公路旁的水沟当厕所与猪圈的下水道,成了地道的化粪池,不仅“臭气远扬”,里面还爬有许多的虫子。

  省道、县道的情况亦不容乐观。省道S103线10公里+700米到21公里内,11公里多长的公路沿线有12处垃圾;县道树新线旁长沙轴承厂厂区门前有一条200米长的垃圾带,不仅完全堵塞了公路的水沟,而且已与公路持平甚至高出路面,一到下雨天,公路因无法排水而成为小河……“你们所看到的情况在全省来说并不是最差的。如暮云镇公路沿线垃圾堆成山,恶臭薰天。邵东县有个集镇将其木材市场设在公路两旁,不仅成堆的垃圾令人侧目,而且严重影响交通畅通。据我们前两年做的统计调查,全省亟须取缔的以路为市的集镇市场就有876处。”省公路局路政处徐建平处长介绍。

  集镇生活垃圾是其主要来源

  公路沿线的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呢?

  据长沙县公路部门的同志介绍,公路沿线四大类型垃圾中最主要、最令他们头疼的是生活垃圾:点多面广,且与日俱增,目前一时又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公路沿线的集镇。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公路两旁的集镇如雨后春笋般冒立。以107国道为例,该国道是1989年初改建的,才16年时间,不少公路的地段就变成“巷道”了,长沙县境内的30公里国道两旁建满了住房,开满了商店、饭店。

  目前全省2万多公里长的公路,集镇如藤上结瓜一样,越来越多。这些集镇大部分又都是当地赶集的场所,每月逢村镇赶集的日子,集镇公路便成了肠梗阻,四面八方的赶集者将公路堵个水泄不通,并扔下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而全省大部分集镇,发展初期都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长沙县境内省道S207线上有金井、高桥、路口、春华、黄花、果园六个集镇,除黄花有专人专车负责收集垃圾外,其余集镇的公路垃圾便处于无序状态;再加上管理等因素,这些赶集带来的垃圾和集镇居民自身产生的垃圾,就自然而然堆积在公路两旁,导致有些集镇入口处垃圾成灾、恶臭难闻。2005年5月为迎检,公路部门在S103省道长沙县江背镇路段就清除了200多车垃圾。

  此外,由于垃圾倾倒场建设的滞后,导致公路成为部分单位、企业生活和建筑垃圾的天然倾倒场。据悉,目前长沙尚无一个垃圾处理厂,仅在城北的黑麋峰有个大型的国有垃圾倾倒场,如城南洞井镇运一车垃圾到此倾倒需要300元/车的运费,费用很高。所以部分集镇和单位虽花钱请人倾倒垃圾,但其运输者有的常常趁天黑将车开至无人处,将整车垃圾倾倒在公路两旁。

  而公路部门将公路沿线垃圾收集后也常常苦于无处倾倒。长沙县公路局周江玉副书记介绍,2年前他们曾专门买了一块地用于倾倒垃圾,然而不到2年时间,这块地就填满了,现在收集到的公路沿线垃圾又面临无处倾倒的窘境。

  垃圾已成为公路部门一块心病

  “公路沿线的垃圾问题是我们公路部门的一块心病。”在采访中,省、市、县公路部门负责人都如是感慨。

  省公路部门负责人介绍,“全省公路系统每年至少进行3次大的清扫,即全省系统的两次省检和一次各市州的自检,再加上平时的清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省公路系统处理垃圾投入的资金达3000万元以上。”但受财力、物力、人力的影响,公路部门处理这些垃圾往往力不从心。

  以长沙县境内的107国道为例,30公里线路,只有6-7名养路工,即使不吃不喝24小时全天守候在公路沿线,也无法杜绝村民乱倒垃圾的现象发生;唐田路政执法中队只有4名队员,要管辖150多公里的漫长线路,除了巡路、清障工作外,还有治理运输车辆超载限载的任务,对乱倒垃圾现象,队员们纵有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而垃圾对公路的影响和危害却是不容怠慢的。

  首先是造成公路水沟堵塞,影响公路使用寿命。水,是公路的天敌。如果水沟堵塞,水不流通就会长期浸泡路基,时间一长路基就开始松动、下沉,路基和路面开裂,露出基泥。如省道103星沙镇螺丝塘劳动农场路段,因公路两旁水沟被垃圾堆满,三叉路口段地势又较低,这段路被水浸泡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行人怨声载道。长沙县毛塘铺路段,水沟堵塞严重、臭水横流,2公里长路面又是坑又是洞,公路局对其进行清障,一次就投入近80万元,还只能疏通那段水沟。

  公路部门同志感叹,由于集镇垃圾管理无序,加之建房对公路排水系统的损坏,几乎是“建一个集镇烂一条路”!

  其次是带来路障和安全隐患。长沙县路政张跃林中队长说:“S103省道上的血案就是典型例子。在黄花与永安的交界处,居民趁黑把一大包垃圾倒在了公路上,骑摩托车从那里经过的一名男子,压到垃圾被滑出地面,当场被摔死。”

  再次是影响路容路貌有碍观瞻。长沙县公路局每年为清理公路垃圾,至少要牵涉到三分之一的精力。泉塘至沿家山之间的泉沿线仅10公里,年前一次清出的垃圾就有100多车。按照省级“七无三有”的标准,公路局每年保洁300多公里就要花费400多万,光扫帚每个养护队每月就需购买60多把,去年买的2块处理工程废土的地现在变成了当地村民的垃圾场,已经被堆满,无奈之下养路工只能在道路旁处理垃圾,还经常造成路政人员与居民发生纠纷。

  保护生态平衡亟待共同关注

  对公路沿线日益凸显的垃圾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国际环保法博士杨兴认为,其影响和危害将滞阻经济发展,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是不可忽视的生态污染带。

  杨兴博士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公路垃圾不仅影响路容路貌,而且影响投资的硬环境。尤其是城市的出口公路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它的好坏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试想哪位投资家会对一个垃圾围城、出城公路两侧垃圾成堆的城市感兴趣呢?

  从生态的角度看,公路垃圾将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首先公路沿线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自然堆放,容易产生甲烷,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素之一。其次,公路垃圾长期堆放,容易污染公路两旁的土壤和水源。垃圾中的有害成分经长期风吹雨打,将渗入到土壤和水源,经农作物吸收,又将回到人类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中。尤其是农村的垃圾中含有许多农药残留废物,这种污染因子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其危害性更大,影响和危害当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破坏当地土地、耕地、水体、空气环境的自然平衡。再次是破坏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疾病传播的角度看,公路垃圾长期不处置,有可能成为各类传染病的传染源。如每到夏天,因气温高,露天堆放的垃圾滋生蚊虫,发出恶臭气味,极易引发传染性疾病,再加之许多公路两旁餐馆林立,食客来自天南海北,疾病传播也将更为广泛。

  针对公路沿线垃圾问题,公路部门与专家认为,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村民从思想上接受垃圾危害自身健康、污染环境的理念。其次要在各集镇设立环卫部门,配套垃圾清运车、收集车、装载车等,切实解决集镇生活垃圾。如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每日都有环卫工定时对主要街道垃圾进行回收,黄花镇按街道划分区段,责任到人,每日两次清扫,轮流值班,做到全天保洁。再次,严格按照公路法,控制建筑物与公路的合理距离。形成一个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为经,交通、规划、土地、工商、公安等部门横向协作为纬的强大的综合治理网络。最后,加大公路清扫和管理力度,设立专职卫生监督员,配备环卫监督车,对公路沿线实行卫生流动督查,对群众的不文明行为给予督查举报。只有上上下下形成合力,才会还公路一个清洁平坦的本貌,还集镇和广大农村一个生态平衡、卫生舒适的和谐环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