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创新执法理念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和谐城市哈市噪声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1:40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胡占富

  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哈尔滨市民期盼已久的一个梦想。目前,这个梦想正在悄悄地变为现实:居民区不分日夜的卡拉OK偃旗息鼓了,噪声刺耳的塑钢加工点搬出了居民区,收废品车的流动梆子声不再随时随地搅扰清静。

  据环保部门统计,自2005年3月哈尔滨市建立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以来,经过300多天持续整治,万余起噪声扰民投诉得到处理,噪声案件投诉量从最高峰时的每周700余件下降到去年底今年初的每周100件左右。哈尔滨的噪声污染长效治理机制初见成效。

  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生动故事,传递着政府亲民、务实、创新的执法理念。

  集中攻坚,“重灾区”重享安静

  在哈尔滨建设“适宜人居”城市的进程中,噪声污染无疑是一大障碍。但噪声扰民由来已久,其整治该从何入手?

  市环保部门经过认真调研,针对市民反映最为强烈的卡拉OK、加工修理业、高音喇叭等噪声污染问题拿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努力建立噪声治理长效机制:有固定场所、经营性、规模化的噪声源被列为“重灾区”,多年难根治、百姓反映强烈的噪声源被列为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先后开展了街面高音喇叭、卡拉OK、加工汽配等多个专项整治活动和“安静日”、“安静直通车”集中整治活动。

  道里区民安街曾以“大理石一条街”而闻名,那里的切割、打磨噪声一直困扰着周围居民。专项整治展开后,工商部门取消其加工许可,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不让店主占道经营,街道、社区与店主签订责任状,环保部门帮其寻找合适的加工车间……“大理石一条街”终于实现了只经营不加工。“多年不敢开窗户,现在总算可以开窗睡个安稳觉了。”面对上门征求意见的工作人员,民安街附近居民异口同声。

  通过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东大直街等区域的高音喇叭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集中整治,中考、高考期间周信访量比历年平均水平下降100多件;通过集中整治,居民区加工修理业做到了只经营不加工……现代城市最难治理的噪声污染在哈尔滨得到初步控制。

  长效机制,一招破解整治“怪圈”

  “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这个全国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噪声治理“怪圈”,令执法者疲于应对,整治成果难以巩固,居民群众反复投诉。

  面对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明确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上来”。相关部门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认真调研、详细论证,于去年3月份,建立噪声扰民长效治理机制,探索标本兼治的方法。

  长效治噪机制,重在预防和“源头”把关。环保、工商等部门在项目审批时就进行分类管理,对污染较小的项目,通过发放告知承诺书的方式,使其了解环保要求;污染较重的项目则在审批时就卡在居民区外。在日常监管中,对环保信誉好的业户挂“绿牌”,对群众投诉多的企业亮“黄牌”,充分调动企业自律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长效机制的建设过程当中,哈尔滨市充分发动社区群众和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建立了以环保等执法部门为主导,社区和群众共同参与的三元环境监管新机制,夯实和强化日常的基础监管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00余个社区建立了三元监管新机制,初步形成了市、区、街、社区四级管理网络,把噪声污染问题解决在市民投诉之前。

  齐抓共管,十部门形成“治噪”合力

  根据多年的噪声治理经验,单靠环保部门治理噪声受到诸多限制,效果很差。去年,哈尔滨市在建立噪声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过程中,构建了环保、公安、工商、行政执法、文化、交通、综合整治、各区政府、法制和媒体等10个相关部门联动的强势,扭转了以往各部门“单打独斗”及推诿扯皮的局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治噪”合力。

  中考、高考期间,环保、公安、工商、行政执法、文化、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巡查行动,噪声污染案件同比下降100多件。在随后开展的加工、修理扰民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区政府和环保、行政执法、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法律、经济、行政、思想政治和舆论等多种手段齐头并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噪声整治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凡是噪声污染问题,不管归哪个部门管理,都统一接下来,然后按部门分工进行分转,防止了各部门之间推来推去,支得群众投诉“无门”。执法监督和监察部门责任追究等制度,则保障了群众投诉案件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

  只是逗号,“安静城市”任重道远

  城市的噪声小了,扰民投诉少了,但治噪任务依然艰巨。

  根据统计显示,哈尔滨去年共受理扰民噪声投诉10843件,案件办结率达到96.4%。核查、分析这些噪声投诉,卡拉OK、室外高音喇叭、风机水泵噪声污染依然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

  “作为一个大城市,噪声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通过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才能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市环保局局长毕林涛说,噪声防治只有逗号,没有句号。随着气候的转暖,一些方面的噪声污染必会反弹,哈尔滨将一方面坚持依法整治,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让市民长久地享受到安静的生活空间。

  短评:真抓实干成效自见

  每周700余件的扰民噪声投诉量减至100多件,百姓怨气少了,政府威信高了,初步的成效令人振奋。

  成效来自真抓实干。其一,变突击治理为日常持久治理,通过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治理网络,执法部门、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实时监控,治理效果立竿见影。其二,变一只手抓为多只手捂。10余个执法部门联动执法,打破过去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围堵过去谁都可管、谁又都不管的执法漏洞:只要有投诉,不管谁的“领地”,都有人出面管。各部门出发点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真抓实干,成效自见。

  噪声治理的实践,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心系民生、关注民声,把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其经验,对破解“疯狂残土车”、“烂手爪子”、“马路拉锁”等城市管理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