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慈善诊所“雪中送炭”遭遇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0:29 大华网-汕头日报

  3个月免费义诊近1500人次 对更多患者爱莫能助

  慈善诊所“雪中送炭”遭遇尴尬

  6名医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为近1500人次的困难群众免费施医送药,如今每天患者仍然络绎不绝上门求医,几乎“踏破门槛”。汕头市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开设的粤
东首家慈善诊所自去年12月初开业以来,为许多贫困群众“雪中送炭”,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赢得社会好评。但由于医疗条件和能力所限,大量到此求医的患者无法得到救治,诊所对危重病人更是爱莫能助。我市热心慈善的人士呼吁,应设立更多社区平价医院、卫生站点,加快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位于市区北海旁直路的存心慈善诊所,只有几十平方米的面积。从早上9点开始,这间小屋就挤满了看病的患者。固定在这里“坐堂”的6名医护人员,是我市各大医院的退休医师和护士等,开设中医、西医、骨科门诊。他们不拿一分钱工资,凭着一颗爱心施行义诊,尽心尽力为病人解除及减轻病痛。金平区乌桥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家中经济拮据,靠领取低保救济金度日,本人双腿患病糜烂已有四五年之久,由于没钱看病,病情日渐加重。日前,他来到诊所求医,经过精心治疗,病患已基本痊愈。像他这样看不起病,到诊所得到免费救治的贫困患者还有不少,他们对诊所医生充满了感激之情。

  尽管工作只有短短数月时间,但在存心诊所义诊的医生护士们感慨万千。今年50岁的陈雪璋女士,是原市中心医院专家门诊部的护理师,去年刚刚退休,近日应聘来到诊所担任护理师。陈雪璋告诉记者,病人的康复就是诊所医生最大的“酬劳”,一位患先天性脑瘫的年轻病人,在诊所经过治疗有所康复,见到她就亲热地喊:“陈医师阿姨!”听到这话,陈雪璋心中的欣慰无以言喻。在诊所上班义诊的医生的奉献精神,还感染了其他医务工作者,市中心医院、汕大附一医院的一些医生护士经常在下班后或节假日期间,来到诊所义务帮忙。

  存心慈善诊所开设以来,救治了不少贫困病人,但在运营中也遇到新的问题:上门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诊所医生感到应接不暇,有的危重病人限于医疗条件更是无法救助。对此,存心善堂福利会会长蔡木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萌发开设慈善诊所的想法,源于到善堂求助的许多贫困群众都是患病急需救治,过去往往是数十元、几百元地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但有的患者拿到钱后,在一些医院还看不了一次病,有的被一些“狮子大开口”的黑诊所所骗,常常白花了钱还治不好病。希望通过慈善诊所,以较低的成本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这一想法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响应,一位乐善好施的李女士捐赠设立了专门的基金,诊所每月从中支取15000元购买药品等,维持基本的运营。但这笔医疗资金,对目前的求医者需求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因此目前只能限定救治具有民政部门证明文件的低保人员、五保人员、特困人员等贫困群众。对危重病人,采取给予补助金的方式,转送到大医院就诊。

  蔡木通说,面对许多满怀希望前来求医但“不符合条件”的群众,诊所的工作人员时常感到于心不忍,却又爱莫能助。目前,存心慈善诊所如同“初生婴儿”一般,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医疗业务上给予指导;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在将来条件的许可下,扩展诊所的医疗场地,配备更多的医疗设备,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为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服务。他还表示,目前还有不少病人由于经济问题看不起病,希望能加快社区平价医院、卫生站点的建设,推进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本报记者李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