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宣武抢救老字号手工制作绝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0:40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闫雪静通讯员马晨陈虹)步瀛斋的千层底布鞋、马聚源的缎小帽、瑞蚨祥的盘扣、萃文阁的八宝印泥……昨天,宣武区数家老字号“盘点”传承百年的手工制作技艺。据了解,该区将把这些“绝活”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一挖掘和保护。

  “步瀛斋的千层底布鞋全部是手工制作,而且二十几道工序,道道有讲究。就说纳鞋底吧,要求一英寸纳81针……”“再比方说马聚源的缎小帽,讲究的是帽盔按下还能弹起
来,尤其是帽顶上的小揪揪更绝,老匠人们都是只缝三针就能镶得结结实实……”老师傅们声情并茂地讲着老字号里的手工制作绝技,件件精巧细致、回味悠长。

  据了解,在大栅栏和琉璃厂地区至少有20余家老字号保留着历史传承的手工制作技艺。这些老字号有着少则几十年、多则数百年的历史,手工技艺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传承办法,由老师傅手把手教给学徒。在历史变迁中,部分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挖掘及保护。

  地处东琉璃厂的萃文阁是从1929年开始经营文房四宝的老店,尤以印章知名,老师傅郑怀忠忧心地告诉记者:“萃文阁名噪一时的绝技‘牛角水印’和‘铜章’都已经失传。尤其是牛角水印,在半公分见方的章上,刻上花边再压上松树枝,每一道刻印都比头发丝还细,它的失传让知情的老辈人感到很痛心。现在,店里最知名的八宝印泥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多数老字号经营者认为,保护好传统手工艺,一方面需要体制上的创新,打破口口相传的传统。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使老字号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比如瑞蚨祥的盘扣,传统上只有一字型和琵琶型两种款式,现在已经根据衣着款式和顾客喜好开发出上百种造型。

  此外,有的产品虽然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但手工制作仍然作为传统被保留下来。北京同仁堂药店副经理贾文生说了这样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位内行的老顾客拿来个老方子,要求我们做0.3克的黄米药丸。这种药丸工厂没法生产,我们用手工的办法制作出来。”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负责人说,该区于2004年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项目保护规划”,老字号的手工技艺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准备逐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胡铁湘摄

  相关链接

  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月公布

  本报讯(记者刘冕)今年8月,本市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保护名录》将向社会公示。昨天,崇文文化馆馆长武良田透露,该名录将包含30个保护项目论证报告,每个项目都需经过专家论证、政府审批、向社会公示后命名的过程。

  目前,崇文区已完成20余个文化遗产保护代表项目,绢人、京城叫卖、盔头等京腔京韵的老技法都囊括其中。5月,崇文区保护办公室将完成30个保护项目论证报告定稿任务,并收集实物、完成拍照制作项目图片集。在专家论证等工作完成后,崇文区将在这些项目中选出10项申报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月下旬,崇文区将聘任100名专职人员,成立10人专家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地毯式的普查。”武良田表示,普查将做详细笔记,并做到分类别登记、整理造册。

  (图1)步瀛斋的工人在纳鞋底

  (图2)萃文阁的工匠在刻印章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