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4岁女生迷恋网络生活半年内3次网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9:4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核心提示

  继前日本报推出报道《课间游戏小学生一刀刺死同班好友》后,本报昨日又针对中小学生间流行“重度类”网络游戏推出后续报道《你的孩子在“扮演”什么》,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许多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记者,讲述自己子女的经历和对事件的看法。

  而本报记者在昨天的进一步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不仅仅是类似此次出事的少年们所效仿的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一些以家庭、婚姻、生活为主题的养成类游戏或网络互动游戏,也牢牢地把一些少男少女拴在电脑前。阿芳,就是其中的一个……

  人物:阿芳(化名)

  15岁。

  初中三年级,家在梅州。因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网络婚姻导致厌学情绪,后被母亲转到佛山一所中学念书。

  昨天,在母亲鼓励下,她与记者通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讲述了自己长达半年的网络生活。

  1虚拟生活伴随了她半年

  游戏花费

  网吧上网费

  游戏在线的时段收费

  购买礼物送给“情人”、购买“武器”的开支

  去年暑假期间,刚刚念完初中二年级的阿芳去同学家中玩,自此,她开始接触网络互动游戏。这是一款以武侠小说为原型的游戏软件,游戏中由众多形形色色玩家组成的虚拟社会令她一下子着了迷:游戏中的江湖恩怨、英雄人物、爱情故事在她眼里神气之极。从那天开始,阿芳迷恋上了网络生活。

  “我开始不懂怎么玩,甚至怎么进入游戏中寻找角色都不清楚,是同学阿丽手把手教我的,她当时已经有一年多的游戏经验了,她说自己还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男朋友。”阿芳说。

  玩网络游戏需要钱,尤其是互动游戏,刚入行的“菜鸟”由于技术生硬,什么都不懂,在虚拟世界中更是处处需要金钱来打点。比如需要高手指点就得送对方礼物、锻炼本领需要花钱,购买“武器”、送朋友礼物什么都要钱,而网络中的买卖行为需要现实中真正的金钱来实现。这对没有任何收入,全靠父母生活的阿芳构成了压力。

  阿芳说,如果是在网吧里面玩互动游戏,有三方面需要花钱,首先是网吧的上网费,然后是游戏在线的时段收费,最贵的是游戏进行中购买礼物送给情人、购买“武器”等开支,“有的人一年可以花掉几万元的游戏费用。”

  父亲收入不多,阿芳不可能维持每天几十上百元的网络游戏费用。终于,在同学指点下,她在游戏中认识了一名小伙子,她成了他虚拟生活中的女朋友,他则利用高超的网络游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支援了阿芳在游戏中所需要的开支。

  这样的虚拟生活一直伴随了阿芳半年。

  2在虚拟社会中她与十个男子谈过“恋爱”,与三个男子结过婚,离过两次婚,这些游戏记录里面都会有详细的档案记录。

  虚拟世界中“结婚”现实生活里早恋

  “与现实生活如此接近,我当时已经有些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社会中自己的真正角色了。”阿芳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游戏技术的日益精湛,她所扮演的虚拟江湖中那个名叫“天外仙女”的女侠客已经被很多游戏同道所熟悉,“江湖”中随时至少有几百名玩家同时在线,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有,男女老少,善恶忠奸斗智斗勇,攻城略地,不知疲倦。

  阿芳说,网络互动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里面每个人都是现实中的人扮演的,令人真切地感觉到大家的存在。两个月过后,阿芳不再是“菜鸟”,她依靠自己的“手段”、“美貌”获得了一些朋友乃至“情人”的支持,让自己在游戏中的段位不断升级。一旦进入游戏,自己的名字、身份就已经固定下来,要使自己不断进入更高的境界,就得不停地进取,如果中途退出,以前成绩、段位什么的都得作废。阿芳说这就是网络最能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

  阿芳说在虚拟社会中她与十个男子恋爱过,与三个男子结过婚,离过两次婚,这些游戏记录里面都会有详细的档案记录,“与现实中的社会行为没有任何区别。”她说,里面的结婚场面非常令人着迷,有江湖好汉们送礼物、有媒婆出面说亲。阿芳说,沉迷在网络中的那段时间,曾经有无数个男人要求与她见面约会,最远的在黑龙江,对方看过她的照片后表示要千里迢迢过来看望她。面对这些诱惑,当时14岁的她听从了同学们的建议,一概拒绝对方的要求。直到阿文的出现。

  阿文是阿芳游戏中结婚的第三个男人,在游戏中是一个武功高强,给予阿芳很多经济支持的伴侣。“我至少在游戏中花了他十万块钱,在现实生活中折合人民币也有一万元左右。如果不是我,他可以将在游戏里获得的积蓄变成现实中的现金。

  去年10月份,阿芳与湛江来的阿文见面了,对方高大帅气,长相斯文,正是阿芳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从交谈中她知道对方23岁,在湛江一家酒店做服务生,而阿芳当时在网络中告诉对方自己十八岁,阿文居然也相信了。此后的几个月时间内,阿文除了每半个月来看望她一次外,依然经常给她寄钱来,每个月总有三五百元给她用,同时两人一起在网络游戏中携手闯荡江湖,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不分彼此,快意生活令阿芳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终于,到去年12月份,成绩原本一般的阿芳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临到放假前的半个月时间,她不再上学,任凭母亲打她,父亲电话中骂她也没有进入学校。她只对网络感兴趣。

  3妈妈让女儿“失恋”

  转校后,阿芳开始新的生活

  面对女儿的沉沦,母亲王女士先是打骂,后来开始采取技巧性的办法,从女儿的记录本里面得到了阿文的电话。

  没有开口骂人,没有表示自己的愤怒,在电话中王女士向远在湛江的阿文说明了女儿14岁的实际年龄,希望阿文理智对待这件事情。对方认真考虑后答应保证不再和阿芳谈恋爱,并且同意一起劝说阿芳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我以为她真的18岁,她说自己已经没有念书了。”阿文在电话中说自己将断绝和她的交往,同时尽力劝说她离开网络世界。

  果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阿芳开始变得消沉,王女士知道女儿在网络世界中失恋了。

  随后是过年,父亲回家,经过商量,决定带女儿到佛山一家中学继续上学。王女士放下手中的生意,今年年初,阿芳与家人一起来到了佛山,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和我的三个“老公”

  一位网络少女的BBS游戏笔记

  大家一看题目一定吓坏了,我和我的3个老公。真的,玩了那么久游戏,我最开心的就是有我的3个“老公”陪着我。不是我花心,老换老公,我的3个老公都是认识的,而且是一个帮的。所以我在帮里或好友里叫“老公”,他们一定要我带名字叫,要不没人回我或3个一起答应。哈哈。

  我的第一个老公(以时间先后排列)叫“谴绻仙凡间”。他标准人妖一个,但从不装女人。

  他之所以练女仙是因为女仙漂亮(倒!)曾是我们帮“群雄天下”的帮主,但后来因为他要考试,所以就比较少上了。但我们一直在QQ上聊着。很多人也知道我

  有个不上线的人妖老公。

  后来到结婚系统开了后,我的第二个老公出现了。那时马上要开结婚系统了,但仙凡是个女号,结不到婚。但我看到官网上漂亮的新娘服,好想穿啊……婚礼在第二天晚上9点帮战结束后……我们的婚礼一度卡得来人都走不动。牙牙说是一人一半费用,但是也是他全部出的,哈哈。来参加婚礼的人,每人进来都会出1000元,所以我当天收到的贺礼也是很丰厚的……就这样,牙牙成为我第二个老公。

  那第三个老公是怎么来的呢……我的第三个老公是“一生好运”,其实也可以说是仙凡的“老公”,但仙凡的号到后来一直是我在玩,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一生是我的“老公”。开了结婚系统后,一生因为本人有女朋友,不敢在游戏里找老婆了,但结婚又有很多好处,所以当我一给他说的时候,他马上就说好啊。我就上仙凡的号和他结婚……就这样,我开始有3个老公了。作者:★灵气★

  “网络游戏吸引的不只是男孩子,也有很多未成年女学生抵御不了游戏内容的吸引,这就如同精神鸦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本报近日连续推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话题后,读者纷纷来电来信建言献策。还有不少家长表示,网络游戏一方面吸引男生崇尚暴力,另一方面也针对女性向往浪漫、崇拜英雄的心态推出了众多温柔型的游戏内容。导致一些缺乏家长监督的女生们从游戏网络开始,直至徘徊在网络与现实中难分彼此,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早恋。

  王女士(家庭主妇):我女儿迷恋上网络游戏,学习的动力一点都没有了,我终于找到她网上的“男朋友”,幸好我碰见的是一个讲道理的人。结果证明,只有彻底断绝她不健康的社会关系才有可能让她回到正常生活中来。

  王先生(公务员):我的侄女曾经为了寻找网友多次离家出走。我觉得有些家长平时忽略了孩子,如果在节假日带他们出去游玩、走亲戚、逛商场,少给他们长时间接触电脑的机会,就不会有后来的麻烦。

  李先生(企业老板):网络游戏作为一项娱乐产业本身有它存在的道理,只是我们这个社会在各个方面没有做到应有的监管,让孩子们有了太多太容易接触的机会,导致其在学生中泛滥。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是家长不要过多地让孩子独处,尤其是不要给他们上网成瘾的机会。

  不仅仅是游戏!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游戏”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社会学把“游戏”视为儿童实现社会化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换句容易理解的话说,孩子们正是通过玩过家家、学警察抓坏蛋这样的游戏来学习各种社会角色,进而知道他们长大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的。然而,今天的“游戏”形式和形象已经和传统游戏大为不同,离开了学校的孩子渐渐和大人们一样陷入“孤独”,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伴侣。很多家长对“新技术”眼前一抹黑,陌生、不解、抗拒、反对,离孩子的内心也越来越远。

  要知道,网络游戏的背后是一个个庞大的成人团队精心设计的成人化的空间。商业的游戏软件本质上绝不是为了教育,而是赚钱,所以游戏的种种设置,都在通过利诱和“强制”来把参与者导向单一的结果即尝试———喜爱———迷恋———沉迷。这种游戏本质上更适合成年人而不是少年儿童,但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使得孩子们在网络游戏面前完全无法抵抗诱惑。

  游戏,绝不仅仅是游戏!需要反思的,也许不是孩子。

  互动平台

  本版近日将围绕“中小学生网游”这一话题进行连续报道,欢迎致电本报记者,讲述您的经历和看法。记者陈明、周洁莹 见习记者叶辉丽

  邮箱:gzrbsdz@21cn.com

  电话:13790035801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