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安警方昨紧急通报近期接连发生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案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6:02 三秦都市报

  昨日西安警方紧急通报称,西安市近期接连发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两亿多元,受害群众众多。希望广大群众能加强防范,特别是能引起中老年群众的高度警觉,切勿盲目投资,以免受到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集中专项行动破案13起

  西安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展开侦破,全市经侦部门集中统一行动,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犯罪案件作为打击重点。经侦支队迅速牵头组织全市经侦部门开展“集中开展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活动”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活动短期内已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市经侦部门在集中行动中共破案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人,刑拘30人,涉案群众共计27.2548万人,涉案金额1.9747亿元人民币,追赃4194万元人民币。有力打击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这两类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有效保卫了西安经济安全。

  五大特点识破经济骗子

  根据警方介绍,此类经济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涉案金额巨大,受害群众比较多,社会影响面广,社会危害性极大。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主要是针对已离职退休在家的社会中老年人群,这部分人群往往思想警惕性不高,投资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及法律知识,一旦投资上当受骗,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生活。

  2、犯罪经过周密的策划和预谋。涉案的公司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册时间短,甚至有的虚报注册资本,虚增注册资本。成立公司就是为了实施作案;其二犯罪的手段经过精心策划。犯罪分子雇人在上班时间深入到住宅小区专门面向离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群办讲座、作宣传,引人受骗;其三骗得钱财后迅速外逃。这些都表明其整个犯罪活动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3、犯罪手段具有欺骗性。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骗取资金的目的,往往采用隐瞒经营权限,夸大实力和经营效益等手段,以高息为诱饵引诱群众参与投资。首先是为公司取含有高科技名词的引人注意的响亮名称,吸引公众注意;其次是利用各种形式广告大肆宣传;其三为其不法行为披着合法的外衣,对外宣传号称国家级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吸引投资者;其四承诺高额利润回报,群众只投资不承担风险。几起案件的回报率都在11%到15%以上;其五利用合同的方式增加信誉度,让群众感到其手续是合法的。

  4、吸收主体和手段的非法性。未经国家授权的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不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而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或者吸收手段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5、利用传销模式进行犯罪活动。通过讲课,发展会员骗取吸收资金,骗得钱财后迅速转移供个人挥霍,这些都表明其整个犯罪活动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不要轻信此类投资宣传

  警方提醒市民说,此类犯罪往往以刊登广告、散发宣传单、上门推销等方式,以销售旺铺、合作经营、投资收益等手段,以高息、高利为诱饵,引诱群众甚至组织参观所谓的公司及项目为幌子,吸引群众投资。

  其次群众投资前应咨询有关部门,查看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是否真实合法,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群众投资前要考察三个方面:一是看行为人实施吸收存款的行为是否获得批准;二是看行为人吸收的是否为“公众存款”,即是否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三是看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是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群众若发现此类问题,可向当地工商部门、公安机关或银监部门进行举报,并告知亲属朋友不要参与其中进行投资,以防上当受骗。

  警方同时也正告那些企图进行类似诈骗活动的不法企业,打消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等手段谋取利益的念头,如敢以身试法,公安机关必将严厉打击,无论是其企业本身还是相关责任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本报记者 卢华 通讯员 张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