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奉天大鼓面临“后继无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06:54 华商网-华商晨报

  晨报讯(记者何骞)曾经名噪老沈阳的“霍派”奉天大鼓,而今只有一人会传唱。

  生存还是毁灭,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昨日,沈阳市群众艺术馆召开发布会,表示将对奉天大鼓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培养传人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活性繁殖”。同时还将有偿征集相关资料。

  现状:大鼓难学后继乏人

  “我爷爷传下的这奉天大鼓唱腔实在是太难学了,我琢磨了这么多年还是觉得不上口。”“霍派”奉天大鼓代表人物霍树棠的孙女、沈阳市民霍志玲说。

  霍树棠上世纪初曾名噪一时,由于嗓门大、唱腔好,还获得外号“火车头”。据说张作霖非常喜欢他的表演,还曾专门请他到帅府来表演。这门技艺不仅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曾经学过,而且赵本山表演的《摔三弦》就是其中一个流派的演变。

  奉天大鼓表演通常需要3个人,演唱的人面前支一大鼓,左手持板儿、右手拿鼓键子,旁边一人拉三弦儿,一人拉四胡,可是由于后继乏人,现在撮拢3个人很难。

  “爷爷传下来的艺术,现在就只有哥哥霍大顺一个人会唱几段。”霍志玲显得有些惭愧。

  保护:有偿征集相关资料

  “今年初,由我们馆申报的奉天大鼓保护项目,名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示项目中,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大鼓的抢救性保护。”沈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育民说。

  王育民介绍,目前奉天大鼓保护经费预算已达60万元,“我们将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奉天大鼓的唱词、音乐、大鼓历代代表人物的音像资料以及演出乐件等实物。”

  除欢迎无偿捐献外,有关部门还将进行有偿征集:对1977年~1988年期间和1966年以前的相关出版物和内部印刷品,以原定价10~20倍付酬,对无定价或早期的孤本以及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协商定价付酬。

  传承:希望能培养一批传人

  有关部门还准备资助现有奉天大鼓传承人,并请他们帮助培养一批大鼓传承人。

  2005年,奉天大鼓成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后,有200多人曾找到“霍派”后人想学习大鼓,可好景不长,都纷纷因难学而“辍学”了。

  “这次我们将在资金技术上对奉天大鼓传承给予优惠条件,除霍家兄妹外,还将邀请一些艺术家对学员进行指导。”王育民说。

  如果您有关于奉天大鼓的相关资料,可拨打咨询电话(024)88721248。

  奉天大鼓

  又称东北大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度盛行于沈阳,故又称奉天大鼓。最初的演唱形式是演员操小三弦自弹自唱,并在腿上绑缚节子板击节。

  奉天大鼓有一套完整的基本唱腔,如四大口、四小口、慢板等,后吸收京剧、京韵大鼓的唱腔,曲调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