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二环十三郎的飙车生活:影响速度的都是敌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16: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磊

  北京报道

  豁爷的真实名字叫赵震,不过没有多少人记得。

  圈子里的人都管他叫豁爷,“豁”是“豁出去”的意思。在北京地下飙车圈子里,豁爷的车和他的人,类似于图腾。认不认识豁爷或者坐没坐过豁爷的车,都能成为自己江湖地位的一种象征。

  但是豁爷说,一年半以前,他的地位就已经被人取代。那是一个拥有真正速度的人——“二环十三郎”。

  江湖传言,十三郎在晚上九点钟的时候,开车绕北京二环一圈,只要13分钟。最快的时候,甚至只需要8分钟。北京二环的长度是32.7公里,熟练的老司机在同样的时间段绕行一圈至少需要80分钟。

  豁爷说,他的梦想是和二环十三郎飙上一场。但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2月8日,北京六环上发生了一起

车祸,豁爷的摩托车钻进了一辆货车的肚子里。交警事后说,肇事的摩托车压根就没装刹车。

  现在的豁爷是个瘸子。但他还是想见十三郎,看看这个飞驰在北京二环的人。

  速度就是标杆

  “没有人见过十三郎。但很多人确信,开车穿行在夜间的北京二环,偶尔旁边呼啸而过的快车里,会有一辆属于十三郎。”在外企工作的一位女孩子,在她的博客里写过这样的文字。

  十三郎的故事最早开始于2005年8月。那时《头文字D》刚刚上映,有关速度和梦想的一切正在被人狂热追捧。

  当时有人说,北京有一群玩车的小孩儿,他们的速度并不亚于周杰伦在电影中的表现。他们也有自己的图腾——二环十三郎。

  传说中,这个用时间作为自己字号的年轻人,拥有一辆并不出名的白色战车,屡屡在夜间出没。在他们的世界里,速度就是标杆。而他们的圈子从北京二环钟楼过街桥处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这是十三郎自己的圈子。2005年的夏天,二环十三郎确定了自己圈子的价值和话语体系:他最终完成了13分钟绕行二环一圈的记录,并树立了自己“十三郎”的名号。

  这是一个类似于传说中的速度——北京市设计二环路时,对它每天的车流量给出过一组数字:在时速60到80公里/小时的基础上,每小时车流量为8000辆。换言之,二环每分钟的流量是133辆。而“13分钟绕行二环一圈”的车速,超过二环规定限速60-80公里/小时将近2倍,这也意味着,每分钟要超车266辆。

  这是一种纯粹的速度竞赛——豁爷说,相比于飞驰在北京六环或者京承高速的飙车赌局来说,十三郎的圈子显得非常简单,要么你能够战胜别人,要么,你就“看着别人的尾灯,吸着别人的尾气,抬头接受别人的打击”。

  刘伟强在拍摄《头文字D》的时候,曾经对这种圈子作出描述——亚洲大都市中的少年男女,即便懵懂也隐隐感到生存的压力,拥挤的空间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闷。通过飙车这种行为,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颠覆某种“秩序”——在影片里,这两个字就写在陈小春的夹克背后。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吸引年轻人。在这个环节中,一个清晰的标杆——对于速度的掌控最终体现为话语权的掌控——开始逐渐出现。而研究青年隐秘圈子的学者们通常认为,清晰的价值体系能够承担组织纽带的作用,“即使这种价值认可是错误的,但正如学者们公认的,‘因为一个共同的敌人,让我们变得更加团结’”。

  在十三郎的圈子里,影响速度的一切障碍都是敌人。对于旁观这个圈子的人来说,即使旁观,也能体会到那种超越束缚的愉悦——正如那个外企女生的博客中所说的,“不要试图从速度的竞技中寻找选择这种竞技的理由,而是要看为什么这种竞赛得以成立,他们选择的价值和话语体系是什么。”

  警方心理学家说,这是一种挑战秩序的行为——而十三郎的出现,瞬间变成了这种行为的现实表象。

  十三郎现身

  北京警方第一次听说二环十三郎的传说是在2006年1月初——当时,北京交警在国贸桥附近驱散了一群试图在此飙车的年轻人。警方人士说,在这个时间段左右,总是会有超速被抓的年轻人提起十三郎的这个名字。交警认为,这些人试图以十三郎的神话确证速度可以挑战秩序。

  在学者们看来,这就是十三郎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传奇的根源。“对于这个隐秘的圈子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的氛围——不确定十三郎是不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在13分钟之内穿行二环,甚至,不确定他是否真正存在,或者,仅仅就是一个传说。”

  “但青年人会更乐意相信,既然有这个说法,那就肯定有人能做到。”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说。

  在2月10日晚9时47分,二环十三郎终于不再是个传说。

  当天晚上,北京交警大队监控中心发现,东二环朝阳门北向南方向主路上出现两辆飞速行驶、“咬”得很紧的轿车。两车反复并线、疯狂穿插,两车所过之处,险情不断,不少受惊车辆几乎发生碰撞。

  十分钟后,这两辆车已经到了西二环的复兴门桥——交警说,在当时的时间段,从朝阳门出发绕二环至复兴门桥,一般的司机需要30分钟的时间。

  北京市西城交通支队西四队副警长康晓利用了四分钟时间赶到了复兴门桥2公里之外的阜成门桥——但却发现,这两辆车已经绝尘而去。

  9时59分,车辆到达西二环和北二环交接处的西直门桥。前来封堵的交警熊立军说,“因为它车速太快,没办法截,然后我就马上赶到西直门桥南出口处,把二环路四条车道全都给断掉”。最终,在全被堵塞的车道中,二环十三郎现身。

  北京交警说,这是一种典型的飙车行为——“飙车未必是超速,超速也未必是飙车,飙车指的是他这种在道路上互相穿插追逐,对其他车辆安全行驶构成威胁,这叫飙车,换言之,他们这种行为可以被界定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范畴”。

  事后,十三郎承认,当他在进行飙车时,他的一群朋友们,正站在鼓楼桥上等着他们的车辆回程。

  十三郎自己认为,用13分钟跑完二环路,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他说如果飙车的时候能够获胜,自己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他甚至说,他最快的速度是在六环上开摩托车,“时速315公里”。而据了解,F1赛车的急速转弯时速仅为327公里左右。

  这使得十三郎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神话。但警方在羁押十三郎后发现,他们有可能在加速这个神话的传播。

  一个圈子的诞生

  有关十三郎的事件在警方的描述中,只不过是一次难度较大的执法行动。但在飙车族的圈子看来——他们拥有自己的论坛——他们必须作出的检讨是,如何能够在躲开警察的前提下,跑得更快。

  他们没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速度,但每个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实现这种速度——这是飙车群体的追求,在豁爷看来,这也是他们的宿命。

  事实上,在十三郎圈子的QQ群上,他们用“稀少的车流,接近红区的转速,引擎的咆哮,卸压阀上美妙的声音”来界定自身的特征。豁爷说,圈子里无比喜欢这样的语境。

  根据交警通报,从2005下半年开始,地下非法飙车有抬头的迹象,“其中有用以赌钱的,也有纯粹就是喜欢这种急速感觉的”。

  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说,生和死之间的这种交接的地方,实际上是最有可能体验死亡恐惧,当战胜这种恐惧时,心理上的确得到了一种很大的满足。另外,在这种过程当中,改装车的速度和声音,不仅给飙车者刺激,也同样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大刺激,正是在这样的相互刺激中,心理得到满足。

  学者黄辛隐在他的专业论文中,曾经引述心理学家阿瑟帕尔的话说:“青年努力组织他们的环境,以便取得种种满足:安全、减轻痛苦、理解、归属、有用、有能力、愉悦、希望和改造。”

  而在相关的定义中,这种针对环境的组织,最后会形成一个隐秘而稳固的圈子——曾经有学者说,伙伴的关系在青年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文化、语言和价值观念都有影响。甚至有观点说:由于青年文化属于成人文化,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伙伴关系甚至表现出取代家庭关系的倾向。

  而这个,已经被公认为地下飙车群的群体特征。豁爷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认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共同满足,跟输赢无关”——很多时候是有人提出挑战,双方都分别打电话通知自己的朋友助阵,输赢仅仅就是谁给谁加满一箱油。

  心理学者更愿意将这种竞赛视为一种自我价值的另类认定。他们担心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这种体验——这种圈子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因而会变得更加稳定,“甚至十三郎的被捕,会更加使他们确信速度可以挑战秩序”。

  根据交警通报,按照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二环十三郎已经被处以行政拘留7天并处500元罚款;其未按规定安装号牌、未携带驾驶证、行驶证的交通违法行为被分别处以300元罚款。

  但交警们更担心的问题是,十三郎飙车不再会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在他们的隐秘圈子里,一个地下图腾已经正式从传说变成了现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