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部分建材市场停售欧典地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4:17 新京报

  退货投诉纷至沓来,欧典发表声明称3·15晚会曝光问题是宣传失误所致

  欧典地板被3·15晚会曝光后立即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昨天上午,京城一些家居建材市场纷纷暂停销售欧典地板,而北京工商部门也正在展开详细调查。欧典公司昨天下午在新浪网上对此发出声明,称这是“企业形象宣传层面所出现的失误”。

  

部分建材市场停售欧典地板

  昨日,西城工商分局德胜工商所人员到福利特家具城,将欧典地板下架。

  市场部分建材市场主动停售

  昨天上午10时,西城工商分局德胜工商所人员对马甸福丽特家居建材城的欧典地板专柜现场检查,并对欧典地板所有产品进行了暂停销售处理。此时,欧典地板专柜前围着不少要求退订金的顾客,到中午共接到了9起投诉。

  专柜里多是价值百元的强化地板,没有发现售价2008元的天价欧典地板,但央视曝光的印有“欧典德国研发中心成立于2002年,共投资1000万欧元”等内容的宣传材料随处可见。

  一位欧典地板销售人员说:“欧典地板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就是宣传过了头”。福丽特市场人员介绍,上午9时刚营业就接到了10多位消费者的电话咨询,纷纷询问欧典地板质量到底如何,其中有五六位要求退货。

  记者随后走访或致电一些建材市场,丽泽建材城、居然之家、百安居、红星美凯龙等家居建材市场一大早就已采取措施,主动暂停欧典产品的销售,等候工商的调查结果和欧典方面的处理意见,并表示,近期购买过欧典地板的消费者可先行登记,一旦有结果将及时反馈给消费者。百安居则称,已订货消费者可选择退货。不过,也有不少市场称还没有接到政府部门的权威定性,尚不会做出反应。

  厂家工商未发现标签问题

  位于通州工业开发区的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是欧典地板的委托加工商,昨天记者致电这家企业,其办公室一位龙姓男士告知,他们与欧典公司确实是合作关系,双方签了协议委托加工的,“可以算是欧典的一个生产基地”,他透露,通州工商人员正在该公司调查了解情况。

  工商查看了账册、地板检测报告和生产加工车间,欧典地板标签上标注的生产商是吉林森工北京分公司,这与之前3·15晚会央视记者在这家企业车间里看到的情况有所不同,当时报道称产品标签上没有标注真实的生产厂家吉林森工。

  专家贴牌洋货很多国内制造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贴牌生产现象其实很普遍,目前市场上一些用“进口品牌”做宣传的木地板品牌其实很多都是国内制造,然后“贴牌”对外销售。这主要是因为进口的成本太高,使得木地板企业不得不进行本土化生产。

  另外,欧典是连续三次6年使用中消协3·15标志的品牌,截至记者发稿时,中消协称正在紧急协商处理意见。

  欧典高价地板确为进口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位于南四环丰台科技园区的北京欧德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楼前台会客登记册上显示,丰台工商分局经检科人员已到该企业展开调查核实,不少经销商和媒体记者也都前来“探营”。

  “是欧典的问题,欧典绝不隐瞒”,负责接待的总裁助理闫广才说,从当晚被曝光后,公司连夜统计消费者反馈、市场反应等相关数据,并先后接受了国家工商总局、丰台工商、消协等部门的调查或询问。他坚决表示,公司售价2008元的“2008”系列实木复合地板、船甲板系列绝对是进口的,来自德国或比利时,没有贴牌销售。

  对于百年欧典德国总部是否真实存在一事,闫广才未正面回答,只说欧典与德国汉姆贝格公司是签了协议的合作关系,北京欧德是那家公司在国内的代理商。欧典问世以来,在全国范围投诉很少,消协方面的投诉记录为零,因而才连续六年获准使用中消协3·15标志。公司正在整理相关资料,届时会表明公司态度,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晚上,一则欧典公司的声明出现在新浪网上,称“为给消费者带来影响表示深切歉意”,做了三点说明,称“欧典”商标已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典、挪威、中国香港等16个国家地区注册,公示了真木纹2008、真木纹2004、第四代船甲板共三种系列的产品属于进口。

  声明中特别对虚假宣传问题做了解释,表示是“欧典对企业形象宣传层面所出现的失误”,欧典2004年企业宣传手册错把欧典在德国合作的生产基地,误写为德国欧典企业,手册现已进行回收处理,重新赶印了新宣传手册改正。另外,欧典也一直向消费者真实公布生产厂家,产品宣传手册、产品包装标签全部明细标注,“是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

  消协消费者注意保留票据

  市消协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目前事情还没有行政部门的最终定性,消费者不用太着急退货,但要注意保留好购买时所有的票据,可先期到相关市场、部门进行登记,等待结果出来。这位人士表示,如果欧典地板最终被认定构成欺诈行为的话,那就得加倍赔偿消费者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廖爱玲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韩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