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男子受困北京受助40元苦寻恩人18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6:2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曾令飞

  开栏的话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阐
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为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人心,并形成行为准则,本报推出《知荣明耻》栏目,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真善美与假丑恶,令人受益匪浅,也促人深思。

  今天刊出的这个故事,让人深深地感动。感动的不仅仅是张菊花无私助人的善良情怀,还有张建军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

  区区40元钱让张建军感激了18年,报恩之心也支撑着他苦苦寻找了18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找恩人的过程,比单纯的报恩更加珍贵,是一种更大的报恩。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美德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加以提倡和发扬。如果每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

  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姑娘张菊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无私地帮助了素不相识的河北小伙子张建军,使钱物丢失而身无分文的他得以返回家乡。

  18年后,念念不忘姑娘无私相助的张建军,终于费尽周折找到了这位阿拉善姑娘。

  电台接到求助电话

  2006年1月9日上午,内蒙古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九点热线”栏目像往常一样正在播出节目。此时,导播胡意达意外地接到了一个从江西南昌打来的电话,一个名叫张建军的男子急切地对胡意达说,18年前,他出差到北京时,身上所带的钱物不幸丢失,就在他焦急万分、万般无奈之际,一个叫张菊花的阿拉善姑娘给了自己40元钱,他才得以顺利回家。

  “18年来,我心中一直充满了感激,一直没有忘记当年帮助过我的那位善良的阿拉善姑娘。我曾想过许多种办法要找到张菊花,但都没能实现,我甚至想过亲自来阿拉善张贴寻人启事。”张建军说,自己就是想当面对张菊花说声谢谢。张建军恳请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帮他寻找张菊花。

  胡意达被这个故事和张建军的感恩之心深深地打动了,他答应张建军,一定要帮他找到张菊花。可是事情毕竟过去了18年,时过境迁,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一个只知道姓名的人呢?她还在阿拉善吗?

  户籍档案调出11个“张菊花”

  “你叫张菊花吗?你身边有叫张菊花的人吗?”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九点热线”在连续两天滚动播出寻人启事而没有回音的情况下,胡意达想到了求助公安局。阿左旗公安局户籍管理大厅的工作人员一下子从户籍档案中给他们调出了11个叫张菊花的人。

  究竟哪一个才是他们要找的人?胡意达很快想到,按照张建军的描述,18年前的张菊花是个20岁左右的姑娘,那么她现在的年龄应该在35岁至45岁之间。锁定目标后,他们发现这个年龄段里有两个人,而且都在巴彦浩特镇,一个住在巴镇西关村,另一个住在巴镇健康花园王府山庄。胡意达决定先找住在近处的健康花园王府山庄的张菊花。

  按照公安局提供的地址,胡意达很快找到了他们要找的第一个张菊花。听了胡意达的来意后,张菊花的脸上现出惊讶,她却淡淡地说,我记不起来了,随后又说,有又能咋样,没有又能咋样?望着眼前这位淳朴的中年妇女,胡意达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张菊花就是他们要找的人。一番交谈之后,张菊花向他们道出了18年前发生的那件小事。

  40元帮人迈过一道坎儿

  1988年9月,22岁的张菊花只身来到北京,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她此行的目的是给姐姐买干洗机上的零件。买好自己要买的东西后,她想到颐和园去看看。

  正在颐和园游览时,一名神情焦灼的小伙子和她搭话,小伙子告诉她,他从河北邯郸到北京出差,不小心把钱物弄丢了,这里既没亲戚又没熟人,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看着这名和自己弟弟年龄差不多的小伙子,张菊花开始时心里有点儿犹豫:帮,还是不帮?

  这时,她想到了当天上午发生的一件事——由于她不会讲普通话,一直找不到干洗机维修店,后来在一位好心的包头大姐的帮助下,她才顺利地买到了零件。这件事让她感触很深:“既然别人能帮我,我为什么不能帮别人?”

  她从外套中掏出40元钱,递给小伙子,小伙子一个劲儿地说谢谢,小伙子让张菊花留下地址,以便回去后把钱寄给她。张菊花却怎么也不肯留地址,只是告诉对方自己叫什么名字,家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从北京回去后,张菊花没有向任何人讲过这件事。

  “这件事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我都忘了,想不到他还记得。”张菊花说。

  通过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的空中连线,18年后,两个人第一次通了话——

  “菊花,你好,我太激动了,你还记得我吗?”

  “张先生,你好,你还能听出我的声音吗?”

  “18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你对我的帮助。我能帮你做点什么?我怎么感谢你?你尽管说。”“谢谢,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你已经感谢过我了,你还记得我,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张建军说,他以前在河北邯郸的一家企业工作,企业破产后,他来到江西南昌发展,目前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还不错。

  主持人问张建军,40元钱值得你这样寻找18年吗?张建军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当时我在北京孤身一人,举目无亲,想回家,又没钱,就在这时张菊花帮助了我,让我越过了那个坎儿。从哪一刻起,我就下决心,不管今后有多难,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善良的姑娘,一定要把钱还给她,一定要对她说声“谢谢”。

  感恩的故事传遍神州

  2月13日22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冷暖人间”栏目播出了张菊花的故事,故事感动了无数听众。电台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热心听众发来的短信——

  “40元钱虽然是有限的,但它背后隐藏着一种信任,它反映着一种社会风貌,真心希望像她这样的菊花能够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菊花慷慨传杯水之助,建军感激报泉水之恩,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愿温情传遍人间!”

  “岁月逝去了,逝不去一颗感恩的心。菊花朴素而美丽,大姐不愧于这个美丽的名字。你用行动证实了爱的存在,犹如菊花点缀了没有生气的春天。”

  阿拉善的一名听众说,事情不大却折射出在建设

和谐社会时最需要的道德和诚信。

  本报

呼和浩特3月17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