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区医院价格低、离家近,百姓因何不去?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百姓为何不离?哈尔滨市百姓就医现状不完全调查文、摄/本报记者 张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0:36 哈尔滨日报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卫生部门推出社区医院“首诊”制,小病不出社区。这一新招,能否“药到病除”?社区医院能否承担重任?记者近日走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站等一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对哈尔滨市百姓就医的现状进行调查。

  哈医大一院可以说是哈尔滨百姓心中最权威的医院之一,也是他们看病的首选之地。3月13日、3月14日,记者分别于早上8时和下午3时来到哈医大一院门诊楼,亲身感受百姓
看病难现状。从哈医大一院出来后,记者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南岗区奋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原哈尔滨第九医院)和道里区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原省商业医院),感受社区医院门庭冷落的窘态。鲜明的对比之下,我们感受到推进社区医疗仍然任重道远。“为能看上病,早上7点半就来排号”,“排了两个小时却排错了科”,“饿了一上午也没检查上”,“要想看病得楼上楼下跑”……记者在大医院就诊听到的这些抱怨,反映出看病难现状。场景一: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二楼

  3月13日早上8点10分,膝部疼痛的记者来到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二楼218圆厅挂号,看到挂号窗口外只排了十几个人,心喜。可来到外科,长长走廊上已坐满了候诊人。在最里的一个门牌下找到了骨科,赶紧将病本交给导诊员,她在病本上写上了“34”,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打量四下,座无虚席,只能站着。

  见一时还轮不到,记者到内科诊室看看。那里的人是“相当”的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摩肩接踵,几十米的走廊挤了一百多人。有的患者难受得弯着腰,家属在一旁搀扶着;由于人多空间小,许多人都脱下棉衣用手抱着,甚至有人热得只穿线衣;整个走廊弥漫着汗味、孩子的哭声、患者的呻吟声、候诊人的唠嗑声、患者的询问声;走廊里、楼梯上手握诊疗本、化验单游走的人川流不息。每个诊室门口都摆一张桌子和坐着一个导诊员。诊室内还有隔断。记者问已经坐进隔断内的患者几点来排的队,他们说:“为了能看上病,早上七点半就来排号了。”许多患者排了一上午队为的就是能坐到诊室内的候诊椅上,因为坐到那里就意味着今天能看上病。

  场景二:

  哈医大一院骨科诊室

  3月13日上午10点,记者回到骨科诊室门口,前面还排有7个人。10点10分,记者终于进了诊室。诊室被间隔成4个小诊室,记者和其他五六个人被分在四诊室。每个诊室外都有两排座椅,坐着五六个候诊的患者。记者在四诊室外坐等的时候,有3个男子从诊室出来,边走边气愤地说:“排了一上午,还排错科了。排了两小时的队,进来医生一句话就把我支到神经科了,今天是白来了!”他们是从外地来的,给其中一个男子看头痛,人生地不熟,稀里糊涂排了两个小时竟排错了科。大约10点半,记者进了诊室,终于得见专家,诊断:滑膜炎。两分钟记者出了诊室。两小时排队,两分钟诊断。

  场景三:

  哈医大一院218圆厅取化验单处

  3月14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医大一院二楼218圆厅取化验单处,取化验单的患者和家属已排成了长队。香坊区的刘大爷是一大早陪老伴来看病的,上午排了两个多小时才看上病,医生让做血液和尿液的检查,做完检查已是中午,老两口就等在走廊里到下午3点多才到218圆厅取化验单。刘大爷说:“上大医院看病就是个排队,挂号排队、看病排队、化验排队、取单子也排队,就连上厕所都排队。中午我们没回家,吃了点面包对付一口,取了化验单,还得排队让大夫看,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看上。”社区医院门庭冷落,医生百无聊赖。有患前来,医生不亦乐乎,服务热情,问诊仔细,记者在社区医院里受宠若惊。场景一:

  道里区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3月13日11点多,从哈一大医院出来,记者赶到道里区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与医大门诊前私家车、出租车拥挤的景象相比,这里门庭冷落,门前没有停一台车。大厅里没有患者,只有导诊员一个人,看到记者进来,导诊员非常热情地问:“您需要什么帮助?”问得记者心里热乎乎。得知记者是经纬社区的居民,导诊员直接引导到一楼里侧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诊室。诊室里没有患者,只有两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她们耐心地询问记者病情后,做出了和医大一院专家一模一样的诊断:滑膜炎。还细心地给记者讲解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与大医院人挤人、排队等着叫号的情景比起来,记者在社区医院里的就诊可谓一路绿灯。看病只用了20分钟。

  记者楼上楼下走了一圈,没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只有几个住院的病人。医生几乎都闲着。

  场景二:

  南岗奋斗社区服务中心

  3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南岗奋斗社区服务中心,看到候诊大厅里只有两个患者在开药,楼上各诊室都没人看病。诊室里的医生或聊天或在无聊地等着下班。医院像是刚装修过不久,二楼圈楼旁摆满了绿色植物,候诊环境温馨。百姓嘴上说大医院里看病贵,心里却“迷信”大医院。社区医院离家近又便宜,百姓因何不买社区医院的账?再贵再难也上大医院

  在哈医大一院,记者随机采访了在内科候诊的20个患者,从海拉尔来的李女士说:“我们一家三口坐了13个小时的火车,头一天下午到的,就住在医院门口的小旅店里,每宿10元/人。今天一早上就来排队了。不过他们说这大医院看病太贵了,光做检查就得好几百元,我们那1公斤牛奶才能卖上1.6元,这回出来看病,得花上几头牛一年产的奶钱呢!”其他的被访者中两个来查肾的一个尿频、一个手肿;两个胃疼要做胃镜;一个是脸上过敏了来看病;一个来给孩子检查血液;其余的都是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检查。在他们当中多数人是盲目而来。龙江电工研究所退休的于大爷是陪老伴来看病的,他说:“老伴的心脏病得了三十年了,这两天不太好。”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去社区医院看时,于大爷说:“社区医院,我们那儿没有,有也不知道在哪儿。哈医大一院有名,在这儿看放心。医生给诊断后,我们再回家到附近的诊所点滴,在这儿治太贵。上次我呼吸道感染在这儿住院,花了好几千呢!”

  于大爷说出了大多数百姓就医的想法。许多患者一有病首先想到的是上大医院请专家看,然后到药房买药,再回小诊所点滴。

  记者手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百姓热议和政府关注的话题,像哈尔滨百姓看病难的情况,在其他大城市也同样存在。有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32万家,但是有60.7%的人认为,现在看病比从前更难了。据记者调查,哈尔滨市像医大各附属医院、省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每天的接诊量达几千人次。为了缓解看病难,各大医院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挂号难、住院难等问题,但是看病难仍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记者看到,单是哈医大一院骨科出诊专家,每人一上午至少要看20-30个病患。按平均一个病患看10分钟计算,医生一上午恐怕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一位不愿露名的三甲医院的院长这样对记者说:“造成大医院里看病难主要的问题是,需不需要到这级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拥了上来。这样不但百姓看病要排队,医生超负荷工作,而且会直接影响医生的问诊质量和服务态度,患者就诊环境必然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医院开始频频扩建。哈尔滨市的三甲医院哪个不是越修越大,小医院却越来越萎缩。这就造成基层医院发展不起来、大医院太庞大、服务不到位、老百姓看病难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循环,就应该哪一级的病找哪一级的医生。如果基层医院能够消化一些小病患者,百姓就诊难的状况就可以得到一定缓解。”

  信不过社区医疗的软硬件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站打出了小区居民就诊,可以享受免挂号费、免诊疗费、享受打折等优惠,也未能吸引居民有病上社区医院的热情。记者从经纬二道街到经纬十二道街随机采访了30位附近居民。经纬三道街的郭大妈说:“我有病就上医大的几个医院,或是省医院、市第一医院。”王大爷说:“社区医院条件不好,大夫医术行吗?”在被采访的30人中,有六成人不知道该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心在哪儿,更谈不上去那看病了。只有不到7%的人去过社区医院看病。八成以上的居民有病去大医院。张阳先生坦言:“现在交通方便,大医院又多,到大医院看病总觉得心里踏实,靠得住。不要说是大病,小病也得去大医院,有病可耽误不得。”

  记者手记:看来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技术的不信任和百姓寻专家看设备的就医观念,成为阻碍市民跨入社区医院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社区服务不同于医院模式,基层医院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是简单换个牌子,百姓需要的是硬件、软件都过硬的社区医疗服务。除此之外,部分社区医院不在医保医院行列,享有医保的病人不能在社区医院看病,也阻碍着人们走向社区医院的步伐。因此,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充实到各级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加大政府投入就成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

  社区医院有话要说

  据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宋主任介绍,该中心具备进行血尿常规、心电、B超、CT等常规检查的诊疗水平。就拿一般的病来说,大医院小医院区别并不大,尤其是诊断很明确的病,比如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治疗更是相差无多。百姓不到社区医院来看病,很大程度上是百姓对社区医院存有偏见。到他们这看病的多为老年人。他们曾多次下社区为所辖区的居民建医疗档案,但大多数居民存在抵触情绪,开展工作近两年,已建立的居民医疗档案仅有1800余份。社区医生有责任对辖区内百姓的常见病进行了解,对大病能早期发现。但还需要让居民理解社区医生的劳动,了解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不同于医院。其实,社区医疗机构的实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薄弱,看一般的小病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比去大医院省时、省钱,像一般的感冒在社区中心花费的时间是大医院的十分之一,费用是其三分之一。

  在南岗奋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社区医生工作中最难的是为居民建立医疗档案。他们挨家敲门给居民免费建立医疗档案,可是得到最多的答复是“又是社区医院,你们不就为了卖药吗”。该中心的刘主任说:“我们从来没有派任何人到社区卖过药,我们到社区义诊从不卖药。现在有好多卖药的打着社区医院的旗号到小区搞活动,义诊,目的就是卖药,大大损害了社区医院的形象,影响百姓到社区医院就医。”

  记者手记:南岗奋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设在原市第九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检查设备齐全,医疗水平足可以满足一般疾病的治疗,所辖6万多居民,下设的芦家社区服务站所辖8万多居民。道里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设在原省商业医院,所辖3.8万多居民,下设北安社区医疗服务站。这两家社区服务中心都是建在二级医院里。据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宋主任介绍,医院抽用了急诊室的原班人马来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出诊的医生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水平,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本科生,完全可以承担社区居民的首诊。奋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刘主任说,为了加强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南岗卫生局连续两年对区内地段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全科医生”已有六七十人。为了改善居民就诊环境,市第九医院领导特意将医院重新装修。然而就是这两家哈尔滨市社区医院的示范医院,每天前来看病的居民不过20余人,经营压力非常大。哈尔滨市像以上两家示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境况都是如此,更何况更基层的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这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把患者往区医院分流需要大力宣传与引导,同时必须提高社区医院硬件、软件水平,由此提高百姓信任度。在我国三级医疗网的功能定位中,一级医院承担的是解决附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预防保健,二级医院是一般性的专科医疗服务,三级医院解决的是全省或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然而现状却是无论大病小病,人们都想去大医院,小医院很少有人问津,以至生存艰难。而实际上社区医院有着大医院不可替代的优势。经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宋主任说:“比如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应该说是大病,但是最好的方式是在社区就诊。但现在大部分患有这些慢性病的患者都到大医院就诊。这些病是需要长期的观察、管理的,大医院的专家的确厉害,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就某个人的病进行管理和咨询。而在社区,这些就是社区医生的本职工作,而且他们非常愿意做这项工作,并能做得非常好。”据了解,经纬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常对已建立了医疗档案的居民进行回访。居民有病了打电话到社区医院可以咨询,有病来不了,社区医生可以上门服务,非常方便。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对社区医院的投入逐年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将由人均1元提高到2元;同时大力建设社区医院网络,目前已建立社区医院180个,覆盖率70%;医保定点机构的社区医院达到114所,占63.33%。哈尔滨市一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到社区卫生机构看病离家近、费用少,因此老年人“光顾”最多。吴桂英老人对记者说:“我的退休金只有500元,生活不富裕。到大医院看病太贵,我和老伴都有慢性病,因此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还有一部分中青年人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在大医院排队候诊,也正在向社区医院靠拢。但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了解不够,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和引导,因为只有市民的了解和信任,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原动力。哈尔滨的社区医院仍处在发展阶段,需要的是百姓的认同理解和政府的财政支持。目前哈尔滨的部分社区医院的确存在着设备不全、不能都用医保卡、私人承包等问题,还需尽快调整解决。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一定时日,但“看病在社区”终究是大势所趋。

  相关链接:

  天津市从1992年开始实行社区医疗服务,是我国实施社区医疗服务最早的城市。现在天津社区医院的就诊覆盖率达50%以上。居民有了病大部分都先来社区医院,如果是大病,社区医院会及时地把病人转向大医院,基本恢复后可以再回到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护理,重症病人还可以设立家庭病床,一样可以报销。许多一级医院在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之前,连年亏损,现在却有不菲的收益。天津市的做法的确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局面,值得哈尔滨市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