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规划是迈好第一步的关键——走向新农村系列谈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6:51 山西日报

  坚持规划先行,规划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体现特色,注重实效,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摘自《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讨论稿)

  新农村到底什么样?建设新农村从哪方面入手?这恐怕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农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美。但是在农村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许多地方有建设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当然,造成这种现状不能怪农民,有些事情单靠农民是难以做到的。

  建设新农村,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尽量做到心要热、头要冷,既不能慢慢腾腾,又不可操之过急,想清楚了再去做。正如于幼军省长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所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新农村建设,都要从做好规划破题、入手,规划先行,积极而又扎实地开展建设新农村各方面工作。

  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大体分三个阶段,今年主要是制定规划,启动1000个左右村开展试点;2007到2008年,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每年新增200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2009到2010年,大面积推开新农村建设。在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中,一定要按照“两个趋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从眼前到长远,从生产到生活,从基础设施到公共事业,都要整体谋划,科学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五要五不”的原则和要求,就是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那么,新农村究竟怎么建?我们起码应从三个“尊重”起步———

  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尊重发展规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调研是规划的前提,基础性的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长远发展,做到农村建设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乃至中长期规划相衔接,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衔接,与搬迁扶贫开发工作相衔接,与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要求相衔接等等。具体到每一步,比如新村的规划建设起点一定要高,房舍、绿化、村容村貌和医疗、文化、教育等设施尽量要有超前意识,体现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尽量少拆房子,少占用耕地,切忌树典型、搞样板,一哄而上。

  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尊重农民意愿,切实考虑农民的利益和心理承受能力。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直接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有农民自己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一方面要从农民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有条件做好的事情入手,关心农民、依靠农民,与农民进行充分的协商,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而不能靠行政命令的办法,去搞形象工程,突出个人政绩,做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另一方面,从整个村庄的发展到一家一户的建设,都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有序进行,尽量少走弯路,减少建设成本,让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实效。

  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尊重客观实际,以适应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城乡差距在短期内是很难弥合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方面,农村和城市之间还存在着较深的鸿沟。而我们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宗旨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这种发展差距,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建设新农村绝对不能齐步走,不同类型的村庄应有不同的建设步骤、方法、目标和要求,分类指导,协调推进。

  发展不能总盯着别人,建设更不能盲目跟风。建设新农村不光是建“新村”,更不能搞成拆建运动;建设新农村也不能简单追求高楼大厦,变成完全城市化的“新村”。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好节奏,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庄的治理改造、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本报记者康梅芗(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