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封信引来一段异国奇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近日“俄罗斯年”活动勾起市民严嘉汉的回忆:半世纪前他与一名前苏联女生成为“笔友”互促进步

  本报讯记者戚耀琪、实习生王超君摄影报道:象征中俄友好的“俄罗斯年”活动近日在北京启动。市民严嘉汉老先生昨日向本报披露,他曾有过一份跨越中俄的鸿雁友谊。

  自学俄文写回信

  现年64岁的严嘉汉是广东省气象局的退休干部,提起半个世纪前收到书信的情景,他记忆犹新:“1959年9月5日,我在广州七中读高中,英语老师拿来一封从苏联寄来的信。”那是来自前苏联伊万捷耶夫卡第七中学学生的书信,写信的高中女生叫科尼科沃依·安东尼娅·冬尼娅。当时中苏友好,两国青年书信往来成了一种潮流,冬尼娅也想交一位中国笔友。俄文的信件让大多数同学退却,而一直对俄罗斯文化感兴趣的严嘉汉主动请缨,做了冬尼娅的笔友。

  第一封回信就难住了只学过英文的严嘉汉。他不气馁,开始自学俄文,听广播、借阅资料,琢磨俄文艰涩的语法,尝试着给冬尼娅回信。他们把练习本当信纸,把很少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作为邮费。严嘉汉还记得,国内寄信是八分钱,而寄到莫斯科就要一元多,相当昂贵。

  她寄来珍贵字典

  “我们少先队组织以列宁的名字命名,这一天我们在城里庆祝,有音乐会,有群众的表演。”“亲爱的朋友,你好……我已经在纺织厂工作了,生活很愉快,经常听俄罗斯民歌。”三年里,冬尼娅和严嘉汉在信中谈学习,谈两国的风俗习惯。她寄来与母亲的合影、异国风情的卡片,他也回赠明信片和相片。每封信要花半年时间,其中还多次发生邮寄丢失的遗憾,但两个高中生都十分珍惜这互不谋面的友谊。

  1961年1月9日,冬尼娅寄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1953年版的俄华字典,价值16卢布10戈比。1000多页的厚厚字典对严嘉汉来说简直是珍宝。半个世纪后,这本字典上发黄的纸页仍留着冬尼娅的笔迹。

  好景不长,随后中苏关系恶化,他们的通信最终弦音断绝。1992年,他再给冬尼娅信件按原地址“伊万捷耶夫卡城儿童街18号2楼”去信,可惜仍无回信。如今退休在家的严嘉汉,每当翻开俄华字典,不免感慨:“还是当年中俄两个民族的青年友谊让人感动!”(报料人:严先生,三等奖100元)

  

一封信引来一段异国奇缘

  图:冬尼娅寄来的照片已发黄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