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残疾母亲抚养脑瘫女儿20年将其送入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2:00 城市快报

  屡遭变故却仍热爱生活 20年坚持不懈教育女儿心怀感恩

  记者胡春艳 摄影 记者谷岳

  “妈妈,我考上大学了!”当先天脑瘫的女儿把这个喜讯告诉马春华时,这个饱受命运磨砺的母亲强忍了20年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缓缓起身,跛着右腿蹒跚着走到丈夫的遗像前
,点燃一根香说:“孩子他爸,锐儿给咱挣气了,我将来也有脸到下面和你团聚了。”朴素的一句话,蕴含了马春华为这个家、为脑瘫女儿付出的辛酸血泪以及20年的青春岁月。“坚强地活着,我和女儿都要活出个样儿来!”马春华坚定地说。

  马春华曾经是二轻场的统计,丈夫在效益不错的红酒厂工作。“没有孩子时,我们还被同事笑称是厂里的‘首富’呢。”马春华的幸福回忆似乎太过短暂了。女儿出生10个月后,医生的诊断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惊呆了夫妇俩——先天性脑瘫、随时可能夭折!夫妻俩商量后决定,由丈夫在外挣医药费,她则辞职回家全力抚养孩子。马春华和丈夫带着孩子跑遍了全国,做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矫正手术,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一段时间,为了带女儿去河东区一个老中医家扎针灸,家住河北区的她和丈夫寒冬腊月也要在清晨就骑车上路,结果手脚全冻坏了。后来,她听说得这病得多晒太阳,她就每天把摇篮推到马路边,并且随着日头移动不停地变换位置。

  马春华清楚地记得女儿孙锐5岁那年吃力地叫出了第一声“妈妈”,当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孩子送上大学!孩子7岁该上学了,当时很多学校都不愿意接收这个脑瘫的孩子,马春华给校长跪下了,说自己可以陪读照料女儿的一切。此后的两年育红班和4年小学,马春华是在女儿的教室外度过的,“小学几年的语文书我都能背下来”。

  1994年,丈夫患肝腹水住院了,多年的积劳成疾拖垮了丈夫的身体。马春华含着泪花说:“那时我们的工资每月只有30元钱,可给孩子做一次手术就得花3400元。丈夫生病后,我每天给孩子做完饭就往

医院跑,然后再赶回来照顾孩子。”两年后,马春华接到拆迁通知,一家人就要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过度的劳累再加上急火攻心,40岁的马春华突发半身不遂。“家里再也没有钱给我治病了,但我要是不行了,丈夫和孩子可怎么办啊!”强烈的责任感让马春华明白,一定要重新站起来。于是她每天清晨4点就起来练习走路,半年之后连医生都感到诧异——她竟然可以独立行走了。

  女儿上初二那年,丈夫去世了,万念俱灰的马春华想到了死,然而女儿的一句“妈妈,我真的特别想上学”让她立刻打消了死的念头,她告诉女儿:“我们要好好活着,妈妈要送你上大学!”

  去年,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之后,孙锐通过春季高考考上了天津市城市职业学院,这是马春华20年来最快乐的时刻。“为了家人好好活着”是马春华在绝境中奋斗的动力和勇气,她时刻教导女儿,要记住每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专家观点

  天津市城市职业学院党办主任赵文贞 女人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孙锐的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比普通的母亲付出了更多的母爱,把患有脑疾的女儿培养成一名身残志坚的大学生。她勇于直面命运的打击,并教育女儿心怀感恩,朴素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母女俩对生活的热爱也感动了孙锐的同学们,大家成立了志愿者小组,接送孙锐进校门、帮助她打热水等等,从平凡的、身边的小事做起,争相“以团结互助为荣”,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风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