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广州故事:仁威庙里探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5:3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 邓琼 通讯员 王峥 彭淑芳 图/本报记者 郑迅

  牌匾曾作阁楼楼板,石碑上面刷上石灰,文物、建筑和华南仅有的观前华表,让人目不暇接

  昨天在荔湾地区开幕的“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上,镇庙之宝“北帝神杯”的回
归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仁威庙的浓厚兴趣。许多游人身处其间细细观赏,倾听住持道长娓娓介绍,惊喜地发现:经过政府几年来的修葺和文物归还工作,这座千年古道观已经重现光彩,其部分建筑装饰艺术堪与陈家祠媲美。

  珍贵文物躲过浩劫

  广州的老人们,大都知道有座仁威庙,是以前香火鼎盛的道观。但是中青年的广州人,有许多已不知仁威庙为何物了,因为自1949年以后,这座道观就熄了香火,而且曾经改为学校和工厂,再加上年久失修,日渐寂寂无闻。

  据仁威庙住持黄崇良道长介绍,仁威庙建于宋朝1052年,明清数次大修,最近的一次维修始自2002年。这次维修让人们发现,仁威庙的建筑装饰艺术水平很高,某些部分堪与陈家祠媲美。荔湾区政府还投资扩建了比仁威庙面积大了数倍的广场,清拆了拥挤的民居,使得这座原先湮没于拥挤闹市的千年古道观重放光彩。

  随后,政府陆续收集、归还了一些观中原有的文物,昨天刚刚请还的一只“北帝神杯”就是由荔湾区文物部门收回来的。黄崇良道长说,一些靠“伪装”躲过“文革”的珍贵文物也得以重见天日,现在正殿里的一块“播液发灵”匾就是清朝同治年间的珍品,当年被人们翻过来用作阁楼楼板才得以幸存;而庙中保存的4块明代石碑、20多块清代石碑,有不少是靠当时的道众与信士用石灰伪装才没被毁掉。不少观中文物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例如一块明碑的碑文就显示,此地初建时称“真武庙”,明末改为“北帝庙”,现名应该最早也是从清朝用起的。

  建筑细节美轮美奂

  人们还发现,仁威庙最特别之处是庙前竖立的两根花岗岩石雕龙华表。据介绍,在道观前竖起华表,为华南地区所仅见,在全国最多也就另有一两处。因为古时华表不可随意竖立,必须经过朝廷批准,而仁威庙能有此物,说明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很高。

  仁威庙前的这两根华表为清朝道光年间所立,但据当地老人们说,这还并非最早时的那一对,而是在旧华表风化后重新竖立的。这一对华表是广州现存不可多得的古雕刻精品,柱顶各雄踞一只昂首挺胸的石狮,柱身雕刻两条戏珠巨龙,上下翻飞于祥云之间,栩栩如生。

  此外,庙中的建筑雕饰,集丹青、木刻、砖雕、灰雕、陶塑等各种艺术于一体,其雕饰物形象生动,有三国故事,有岭南风俗,集中了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整座庙宇造型各异,有方形,有八角形,也有覆盆状的。石柱、木柱的截面也分为方形、八角形、圆形、转角等,游人看去,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广州故事:仁威庙里探宝贝

  图:昨天上午,仁威庙里,一众道长们正举行北帝宝莲双龙戏珠酹重光仪式。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