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明天,我们在哪里养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1:58 哈尔滨日报

  新的家庭格局挑战传统孝道,养老之忧随之而来。谁将为我们养老,政府?企业?子女?还是我们自己?今天我们关注养老问题,就是在关注我们自身的未来。

  本报记者张巍

  一些“空巢”老人的事故经常见诸报端:烟厂社区75岁的王大娘白天一人在家,因
抽烟时打起了盹儿,不慎烟头燃着了棉裤,被熏死家中;家住经纬街的一位独居老人,平时身体挺好,有天晚上可能在家摔了一跤,突然去世,几天后才被人发现,子女便匆匆赶来;有个老人自己到市福利院养老公寓居住,儿子却说别人会因此说他不孝,老人不情愿地回了家,几个月后老人孤单地死在家中……老人悲凉的离去,令人怜悯,但悲剧向我们提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老年人需要怎样的生活?

  家庭难承养老之重

  哈尔滨市没有儿女、有儿女不与儿女共处、独自留守“空巢”的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记者从市老龄委了解到,哈尔滨市有60岁以上老人110多万,占户籍人口的11.47%,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其中老两口单住的有32.5万人、独居老人7万余人,占哈尔滨市老年人口的1/3。虽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4-2-1”的家庭模式到来,一对夫妇要同时供养4位老人和1个孩子成为现实,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72岁的杨淑珍大娘,已经在老年公寓住了4年,她说:“年轻人是没法体会老年人的寂寞。白天一个人守着空房子,太难受了。儿子再孝顺也不能天天陪着我在家说话呀!”目前哈尔滨大部分居家老人的状态就是“独守空房”。老人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上午看会儿电视,天暖和就到院子里转转,中午回家,经常就不吃饭了,忘了关水龙头,忘了关煤气的事儿时有发生,老年人越来越害怕独居家中。

  在银行工作的张女士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4位老人的养老成了压在小两口心头的石头。张女士说:“虽然双方老人都有退休金,经济上可以独立,但一旦有病,我们的精力显然不够。”高小姐是家中的独女,在上海外企工作近10年,收入很高,但在哈尔滨的父母让她放心不下。父母收入很高,但父母一天天老了,需要生活和情感上的照顾和慰藉,她真是鞭长莫及。

  家住大方里的刘阿姨61岁,退休后,她就成了“家庭保姆”,小孙子上学、放学都得她去接;老母亲86岁高龄,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晚上起夜都得她照料。她的退休生活并没有“老有所乐”,还让高血压更严重了。

  市民政局福利处郑处长说:“现在有财力的子女无精力照顾老人,而下了岗有精力的子女又无财力供养老人。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双重压力。而家庭养老离不开儿女足够的财力、精力和时间。年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与老年人传统的行为方式不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有时也会对家庭和睦造成影响。 ”

  公办老年公寓排队

  新型的家庭结构让老人在家养老越来越不现实,与此同时一部分老人开始走出家庭选择社会养老,这让社会养老也面临着挑战。

  “现在老人进老年公寓比孩子入托还难。”这是正在给父亲找老年公寓的刘先生发出的感慨。他已经走了五六家老年公寓了。他说:“公办的老年公寓条件好,但中低档床位爆满,必须提前预订。而有些相对便宜的民办老年公寓的条件太差,服务不到位。我们都是工薪层,价格太高消费不起,条件太差的又怕老人遭罪受屈。”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哈尔滨市市区注册登记的社会福利院(养老院)3家老年公寓及托老所65家,床位1万多张,加上没有登记的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估计共有两万多张。以哈尔滨市第一福利院为例,有床位500余张,入住率在95%,5%空床均为高档床位。养老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觉得孤单或不愿拖累子女的;生了病找不到保姆或者保姆不会护理的;与子女关系不和的。

  公办养老公寓对老人提供以住养服务为主,辅以一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由于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年龄都较大,六七十岁是少年,七八十岁是中年,九十岁以上才算老年,老年公寓的护理和医疗条件就成为老人选择公寓的首要条件。

  据市第一福利院的康院长介绍,入住率是养老机构运营的一项重要指标。政府开办的养老机构,规模大,人气很旺,近年入住率持续增长。公办的养老院一个老人起码要600-700元/月,而在民办老年公寓一个老人只需450元/月。尽管民办养老机构便宜,但是软硬件都无法和公办养老机构相比,因此入住率始终不及公办养老机构,甚至有些经营不善的老年公寓面临倒闭。

  经济、观念决定在哪儿养老

  虽然公办养老公寓排起队,但是毕竟到养老公寓老年的老人还是少数。75岁的李文才老人,是哈尔滨橡胶厂的退休职工,每月有600多元的

养老金,6个儿女的家庭条件都不宽裕。刚住进市第一福利院一个月的他对记者说:“我下个月就回家,不在这儿住了,太贵了。”李大爷住的房间是两张床、有电视、有
卫生间
、带厨房的中档房间,每月的花销近800元。李大爷说他自己负担不起,儿女添补他又不忍心。李大爷说其实我身体挺好,白天在家还可以看门,根本不用到这儿花这份钱。我还是愿意在家里住,白天逛逛公园,晚上我还能买菜做饭。据记者调查,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都倾向于家庭养老方式,并且还有不少年轻人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不负责任和不孝之举,会被看作是家庭失和的表现。另外,不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与目前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导致老年人在社会养老机构面前,感到可望而不可及。

  佘万泉和徐燕是一对夫妻,他们是去年9月份住进福利院的。佘大爷82岁,老伴儿70多岁,他们都是农垦总局的离休干部,儿女都不在身边,去年他们住到了哈尔滨的大儿子家。可是儿子家住在5楼,上下楼非常不便,白天儿孙们一上班,二老就在家里打转。在儿子家住了28天,他们就强烈要求住老年公寓。亲戚朋友都不同意,牡丹江的女儿还特意来老年公寓看,儿子更是一百个不愿意,说是只有不孝的子女才让老人住老年公寓。“其实我们觉得这里非常好,我们俩包一间房才980元/月,连一个人的工资都花不完,而且什么都不用自己干,儿孙每周都来看我们,这里还有许多老人一起玩,每天都过得很快乐。”老二笑着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条件较好的老年公寓受到离退休老人的认可。这部分老人,收入高,有知识,观念新。他们觉得老了进老年公寓是趋势,既不给儿女添负担,又可以在公寓里安度晚年,但对居住条件要求较高。往往阻碍这批老人选择社会养老的,是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

  养老需家庭社会共同承担

  近年来,哈尔滨市虽建起上百家老年公寓,但是面对上百万老人这个数字,老年公寓的床位不过是“毛毛雨”,我们需要更多的养老形式供老人选择,也需要更多人关注养老这一社会问题。

  工大老年公寓的徐院长说,办好社会养老机构,必须要有热爱老龄事业、懂得本行业管理的领导人员,还需要有一批受过专业培训,懂得医疗护理知识和老人心理的护理人员而哈尔滨市目前护工几乎是空白。像工大老年公寓这种医疗养老一体的公寓并不多,但是毕竟有专业护理人员的养老公寓的收费相对较高,只能适应高端消费群。所以市场大量需求的还是既经济又体贴的老年公寓。

  市老龄委认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存的压力增大,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们并不是很多。因此,如何善待老人、如何让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不仅仅是老人和子女们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个社会要关注的一件大事。目前,我国提倡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国家和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而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方式也是一种新趋势,但目前还不够完善,针对居住在社区中的老年人家庭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如家务劳动、送餐、医疗服务、购物等,既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资源,也缺乏必要的

政策法规保障。因此,子女的支持至少在目前对家庭养老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儿女,要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不要等“子欲孝而亲不在”酿成遗憾。对老年人来说,要早做打算,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购买保险、定期检查身体等,制定适合的养老计划。此外,整个社会还要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和扶老的社会风气。据悉,今年哈尔滨市已经在南岗区开展社区养老试点工作。而且南方已经有倒按揭的形式供老人“以房养老”之用。这些都在为养老提供新的形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