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学生为何不扫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2:5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不该忽略爱国主义教育 昨日本报《又是一年清明时多少人相约祭烈士》一文,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数十名读者致电本报或在网上留言,发表对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的看法。 成都一机关干部林先生打来电话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念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
李女士留言:今年开展网上缅怀先烈活动,可以在网上为烈士敬献鲜花,上传怀念文章,这种形式很好。不过如条件允许,还是应该组织扫墓。 对于近年来不热心组织祭扫烈士陵园,记者对一些学校作了调查。 扫墓就要走出校园,现在社会复杂,在校外出了事故责任如何界定,学校往往脱不了干系,家长总认为学校应该承担所有责任,这也是近年来很少有组织春游的原因,而过去春游经常同扫墓并行。 学校现在更多的是在个人品德、传统美德方面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即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是些日程化的,学生反映空洞,不能入脑入心。同时,目前社会风气重智轻德,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最重要,可以花钱让孩子学这学那,却忽视了对孩子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等品德的培养。 以为扫墓就是给亲人上坟 记者采访了成都双林小学大队辅导员唐学亭老师,她是该校扫墓活动组织者。她说,学校就是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进行扫墓活动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 她提到,许多学生以前认为扫墓就是给亲人上坟,出去吃一顿,大人趁机相约打麻将;对烈士陵园更是完全陌生,开始态度并不严肃,以为是出去游山玩水,很新奇,但又怕苦怕累。学校于是特意安排学生步行3公里到烈士陵园,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 扫墓下来,学生很受教育,他们说,“正是因为烈士的行为,才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 唐学亭说,怎样让革命传统教育跟上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发展步伐,让孩子们从中真正受益,值得探讨。 烈士陵园普遍陈旧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国家级、省级烈士陵园条件尚可,一些市县级陵园往往因为经费缺乏而显得陈旧破败。据了解,省财政近年来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烈士陵园的管理维护,今年增加到180万元,但几乎所有市级财政都没有将烈士陵园的维护管理经费列入预算。 由于经费原因,烈士陵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一些县级烈士陵园的陈设及资料展览甚至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起来后,几乎就没有更改过。 南充烈士陵园是我省3个国家级烈士陵园之一,在各级烈士陵园中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年久失修,烈士事迹陈列馆屋顶渗水严重,屋顶开裂。同时陈列馆内的展墙和资料展示是根据当时情况因陋就简制作,现已不适应新时期宣传教育需要,目前大部分图、文资料已发霉、文字材料褪色。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省烈士陵园均有扩大社会影响、提高服务质量的打算。南充烈士陵园已计划进一步收集和发掘烈士事迹资料,不断丰富和充实展陈内容。遂宁烈士陵园近两年来共筹措维修资金130万元,对烈士墓区等烈士纪念建筑物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完成了烈士遗物布展工作,每年还投入资金5万余元,制作革命事迹展览,供各界人士参观学习。 遂宁市民政局副局长师瑞昶说,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方式应该继续,并且全社会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支持。■本报记者宋开文江芸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