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83人被钻石骗了277.84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0:12 三秦都市报

  140余颗闪闪发亮的钻石,迷惑了很多人的双眼,没想到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83名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上当受骗,眼看着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付诸东流…… 幸亏司法机关发现并及时介入,为83名受骗群众追回了所有被骗款277.84万元。

  以营利为目的,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情况下,在新闻媒体上大肆刊登虚假广告,以出售钻石承诺给予高额回报的方式与不特定对象签订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8.8
万元,先后有83名群众认购钻石140余颗。4月3日记者获悉,西安市中院一审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朱柏杨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佟恩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免予刑事处罚。

  诱 惑

  11%的高额年收益率

  朱柏杨现年32岁,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文化,原系陕西金鼎钻石投资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鼎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佟恩32岁,西安市人,大专文化,原系陕西金鼎钻石投资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经西安市中院审理查明, 2004年10月13日,朱柏杨为经营钻石投资交易业务,采取虚报注册资本的手段,成立了金鼎公司。后以其父亲朱某承包经营的西安市黄金工业公司金店的名义,欲购买钻石,并与深圳市长宁珠宝有限公司及其他珠宝公司进行商议,长宁珠宝有限公司及其他珠宝公司即携带钻石到达西安,在交易过程中,委托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320颗成品钻石进行了鉴定,朱柏杨实际购买钻石145颗,但其却获得了320颗钻石的鉴定证书,并根据鉴定证书编制了“成品钻发售清单”,确定了每一颗钻石的评估价格和认购价格,为公开发售钻石吸收公众存款做好准备。

  在此期间,朱柏杨又聘用佟恩为金鼎公司总经理。双方签订协议,约定由佟恩负责钻石公开发售的策划与广告宣传。随后,二人以金鼎钻石公司的名义,联系有关广告公司代为制作大量宣传资料,在西安相关媒体发布广告,宣称“西安投资型钻石隆重发售”,引导公众将钱换个“存”法,并谎称金鼎公司是上海交易所会员,西安市黄金公司为其上级主管单位。另外还假冒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的名义恭贺其钻石发售活动。同时向投资者承诺一年期收益率11%,到期返还本金。

  后 果

  非法吸收公众资金308万元

  从2004年11月18日至11月23日,朱柏杨、佟恩以西安市黄金公司金店的名义与投资者签订“成品钻认购书”,同时又要求投资者与金鼎公司签订“委托销售合同”,将所购钻石交由该公司保管和销售。多数投资者在始终未见钻石实物的情况下,仅凭被告人提供的“成品钻发售清单”和钻石鉴定证书交款认购钻石。先后有83名群众认购钻石140余颗。朱柏杨、佟恩共计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人民币308.8万元,给投资者支付收益款28.722万元。案发后,公安机关追回赃款277.84万元。

  此案庭审中,朱柏杨未作辩解。其辩护人辩称罪名不能成立。佟恩认为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属实,但他在本案中没有实施任何犯罪行为。

  判 决

  主犯被判三年缓刑三年

  法院认为,朱柏杨、佟恩以营利为目的,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情况下,在新闻媒体上大肆刊登虚假广告,以出售钻石承诺给予高额回报的方式与不特定对象签订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其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朱柏杨系本案主犯,依法应从严惩处,惟考虑其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且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已全部追回,可从轻处罚。佟恩帮助朱柏杨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在犯罪中属辅助作用,系本案从犯,犯罪情节轻微,可免予刑事处罚。

  法院一审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朱柏杨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佟恩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免予刑事处罚;扣押在案的1355667元依法发还给本案的受害人。同时,冻结相关银行朱柏杨名下的140多万元款项,依法发还本案受害人。

  首席记者 郭红文

  受骗人领钱时用物品遮脸

  本报讯(首席记者 郭红文)“我想在此告诫那些犯罪分子,多行不义必自毙,做违法犯罪的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不要盲目地轻信他人,从这件事上真正地吸取教训……”4月3日,西安市中院召开发还大会,法官语重心长地给到场的77名群众讲道。

  此案中共有83名群众受骗,部分群众因电话未联系上,昨天早上,其中77名受骗群众来到西安市中院大法庭,等着拿回他们被骗的钱。案件审理终结后,审判人员根据公安机关追缴的赃款情况,与被骗群众逐一联系,认真核实每一个购买钻石人员的情况,核实被骗财物的数额,并登记造册,经过近两个月的大量工作,委托银行分发被骗款项,专门给每个受害群众开了一个账户。

  记者看到,受骗群众中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据了解,为认购钻石,他们交纳钱数多在万元以上,最多的人交纳了20多万元。“哎,太轻信了,被骗了觉得很没面子,还是不要拍了吧。”看到记者的镜头,许多前来领钱的人都对记者这样说。一位老人在领钱时,还特意用一把淡红色的雨伞遮住了自己的面部,许多人也用物品挡住自己。

  看到这么多的群众在此案中上当受骗,差点将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赔进去。审判长张琳明当场诚恳地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告诫那些犯罪分子,做违法的事必将受到法律制裁。但这件事也应引起广大群众的深思,你们在投资时法律意识太淡薄,缺乏投资经验,不能正确判断合法与非法的投资,往往很容易轻信他人,最终上当受骗。这些钱都是你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是你们的养老钱、治病钱,虽然最终追回来了,但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从这件事上吸取深刻的教训……”

  据悉,追回的277.84万元将全部返还受骗群众。

  猜题不能凭空想象

  《2006中、高考试题猜想》一经上市,就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有人买到此书,如获至宝;有人则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它,说是“有了高考秘笈,那考生还有必要日日勤勉,苦心备考吗还有人质疑:高考试题怎么可能‘破解’呢”

  对此,教育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广大考生:高考不单是考学生的做题能力。而且同时考验考生的做题技巧、分析题目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然而,高考的出题规律不能绝对说可以破解,但是高考出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数学高级教师王燕谋老师对外界称“猜题是偶然中的必然性,这是需要多达几十年的知识沉淀和实践基础,而且要根据当地的考试大纲,结合各学科特点、命题规律、出题趋势、考试内容的比重分配等复杂因素,综合考虑,把握命脉,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试题猜想》一书则是集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出版技术为一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考生一种对考试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如何读题,解题过程;乃至于对考生考前心理的调整,以及在考试中做题的切入点。它并不仅仅是一套假想的高考题,更不是一套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能力的备考资料,而是贯穿着历年高考中考的出题规律,并结合108位命题、阅卷专家对考生的指导,让考生了解到2006年度命题趋势、难易分配比例、应试技巧。

  本报记者曹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