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堆废物被变成沉甸甸“金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4:33 深圳特区报

  一堆废物被变成沉甸甸“金子”

  ——市危险废物处理站环保专家陈昌铭陈志传的故事

  本报记者滑翔

  污黑刺鼻、含有重金属的有毒废液,经过沉淀、分离、蒸发、结晶等10几道处理工序,自动分离出无毒无味的达标废水和晶莹剔透的硫酸铜资源……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的生产车间里,每天都在上演这令人称奇的一幕。凭借这项专利技术,这里每年可以使近8万吨含铜工业废液“变废为宝”。

  福田区下梅林靠近山边有一片幽静的工业区,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便坐落于此,全市每年有超过10万吨危险废物在这里得到安全处置或循环利用。作为全国第一家工业废物处理机构,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成立近20年来,处理危险废物品种从1种扩展到22种,处理能力扩大130倍。屡屡突破的技术工艺和工业化生产水平,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昨天走进处理站,发现了大量科研成果背后两位默默无闻的环保专家和他们的环保故事。

  陈昌铭“变废为宝”的科研“掌门人”

  今年50岁的陈昌铭,1994年到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担任总工程师,主持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在他看来,那些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有毒废物,只要想办法就能变成沉甸甸的“黄金”:“搞危险废物处理就是两个目的:第一是把那些毒害性、腐蚀性极强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妥善的处理处置,第二就是想办法把危险废物里的有用资源提炼出来,进行循环利用。”

  为了这两个目标,陈昌铭在12年时间里牵头组织了20多项技术工艺改进和发明项目,其中线路板行业氨蚀板废液再生利用、环保型铜饲料添加剂等多项技术先后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使深圳的危险废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跻身全国领先地位。

  用离子交换技术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铜、镍资源,是最令陈昌铭“得意”的成果之一。“深圳是全球的硬盘基地,然而每生产一个硬盘就会产生100ml镀镍废液,一年下来全市因加工硬盘而产生的镀镍废液多达数千吨,早期的处理工艺技术落后,不但回收物的利用价值低,对环境的危害更是相当大。”

  要使硬盘加工行业能够走上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道路,改进镀镍废液提取工艺、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势在必行。2002年,陈昌铭带着一班科研人员,展开了艰苦的技术攻坚。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各种资料和文件,反复挑选材料试验对比,他们成功将以前主要用于水净化领域的树脂吸附技术首次引入到废物处理领域。半年后,国内第一个化学镀镍废液处理及资源回收工业化装置在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的生产车间里开工运转,新工艺不但处理成本低,化学镀镍废液的回收率更是一举提高到95%。现在,处理站每年可以处理3000吨化学镀镍废液,在大大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回收的镍资源实现产值数百万元。

  陈志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废物”

  “以环保为己任,化腐朽为神奇”——走进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的办公区,这句“站训”随处可见。作为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的创站元老之一,陈志传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用数十项技术成果和多次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累累硕果,成为这句“站训”最执着的践行者。

  投身环保事业近20年,陈志传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危险废物打交道,他笑称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废物”。1987年,危险废物处理在国内尚属一片空白,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的陈志传从市环保局借款5万元,租地、建厂、买设备……开始筹建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创业之初异常艰苦,他带着8、9个人每天蹬着三轮车,跑遍深圳各个工业区拉废液,忙碌一年下来,处理站的处理能力仅为1000吨含铜废液。如今近20年过去了,处理站的处理能力已经发展到每年13万吨,处理类型也从单一的含铜废液扩展到22大类上千种,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在国内名列前茅。身为处理站副站长的他,也凭借一系列科研成果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环保专家。

  “技术进步对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废物价值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志传深有体会地说。由他主持研制的“蚀刻含铜废液综合利用”技术,可以从电脑主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铜腐蚀液中提炼回收出用途十分广泛的硫酸铜等有用资源,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凭借他的这项研究成果成为国内最早利用这项技术开展含铜腐蚀液回收生产的处理机构。近年来,随着陈志传和其他科研伙伴不断研究改进处理工艺,处理站从含铜腐蚀液中提炼硫酸铜的纯度在国内首屈一指,产品每年大量出口到欧美和亚洲市场。

  从1993年至今,陈志传先后带领处理站技术人员完成大小科研课题40余项,申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次。除了硫酸铜提炼技术外,“硫酸铜生产线扩建改造”、“含镍三氯化铁废液综合利用”、“铜盐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科研项目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