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7岁的“顶梁柱” 17年的别样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0:43 新华网

  和绝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她是一朵“苦菜花”:一出生就遭遗弃,与年迈养父相依为命,从上小学开始就承担繁重家务、挣钱贴补家用,12岁至今5年来,她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一边上学一边挣生活费、学费,全心赡养瘫痪在床的老父亲。

  但认识她的人,都说爱笑的她更是一朵向阳的“苦菜花”:坚强、自信、乐观、富有爱心,不幸的经历、生活的重压不仅没在她心底留下阴影,反而让她成长的更为茁壮、健
康。

  她叫王兆华,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居仁学校初三年级学生。

  ●学龄前承担全部家务上小学成为“顶梁柱”

  1989年王兆华出生后被遗弃,农民王志全夫妇收养了她。4个月后,养母病逝了。当时已年近60岁的王志全卖菜为生,经营门道不精,收入微薄,有时还赔点本。

  

17岁的“顶梁柱”17年的别样人生
在安徽淮南市居仁中学就读的17岁的学生王兆华。(新华社记者戴浩摄)

  

17岁的“顶梁柱”17年的别样人生
早晨,王兆华骑着三轮车来到花鸟市场卖金鱼。(新华社记者戴浩摄)

  在父亲的架子车上、菜摊边,王兆华度过了童年。父亲对她很好。“俺爸很疼我,别人给他点吃的东西,他不舍得吃,总是留给我”。

  王兆华七岁的一天,要父亲教她称称,父亲不答应,她就在一旁留神看,过了一段时间,居然被她学会了。今年74岁、瘫痪在床的王志全告诉记者,她“偷学”这,是看父亲太苦太累,想给父亲分担些。

  记者请王兆华讲一讲她最高兴的事,她想了想,说:我学会称称后不久,有一次父亲的小白菜卖不动,我就让父亲给了我20把,提到街对面,大声叫卖,路过的人都看着笑,不大一会儿卖光了,我和父亲都很高兴,那天他给我买了两颗小糖球,对别人夸“我家女儿真懂事”。这是她第一次帮父亲挣钱糊口。

  在同龄的孩子们还在上幼儿园大班时,王兆华学会了做饭、烧菜、洗衣服,她8岁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几乎承担起全部家务。切菜切破手,就找块布自己包扎一下,个子太矮够不着炉子,就站在小凳子上,担水摔跤了,偷偷抹眼泪,不敢告诉父亲,怕他伤心。

  孙秋芳老师是王兆华的小学班主任。一个星期天,她看见又瘦又小的王兆华把一辆三轮车踩得飞快,很奇怪,拦下来一问,才知道她去拾煤渣卖。“她笑嘻嘻的,挺自豪,看不出一点悲观。”第二个星期天,孙秋芳在街上听到有人喊“孙老师”,四下张望,几堆黄裱纸中露出张小脸,是王兆华,她坐在路边卖杂货。“那时她不过10岁多一点,卖东西很熟练,我这时才知道她没妈妈,父亲也快70岁了,她得在周末帮爸爸挣钱,可在学校,没看出她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王兆华卖过小兔子、劈材、水果,行情摸得透熟,谈起生意经头头是道。对卖了一辈子菜的父亲她这样评价,“俺爸做生意不行,计划性不强,进货为图便宜一次进很多,结果当天卖不掉,第二天菜不新鲜就卖不上价了”。她这几年,替父亲还清了几百元旧账。“父债子还吗”,她笑着说。这些钱是她从牙缝里一分一分省下来的。

  从12岁、上小学四年级开始,一老一小两口人的日常开支,基本靠王兆华周末、暑假在公园门口卖金鱼。生意好时,她两天能挣二、三十元。学费、父亲的医药费等大项开支,靠她清明节、春节卖黄裱纸、水果,一个寒假能挣几百元。

  王兆华的初中班主任陶文红告诉记者,尽管生活负担很重,王兆华从没旷过课,“到清明节那几天,她会请假卖祭祀用品,我们都准假,她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中等以上,这已经太不容易了。”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