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人文]“忽悠”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07: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张祥茂(北京)

  说及“忽悠”,人们自然会想起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演的小品《卖拐》。那真是一个把“忽悠”演绎到极致的经典之作。每每想起其中的情节都令人忍俊不禁。再加上后来的《卖轮椅》,原本是东北民间俗语的“忽悠”,一时间竟成了大江南北无人不晓的流行语。甚至还出现了什么“忽悠网”、“忽悠联盟”!

  何谓“忽悠”?遍查典籍,少有诠释,来个自我定义,似乎应当是通过扑朔迷离的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使人就范的意思。这“忽悠”的历史大概就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了。当时侯门显贵家豢养的“食客”、“门客”们,十有八九都是些游说四方、能言善辩之徒。像《史记》记载的“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吕不韦“食客三千人”等,八成都是些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忽悠”!

  “忽悠”之所以流行,赵本山们的智慧和幽默自是功不可没,但根本上还是因为当今社会上爱“忽悠”和被“忽悠”的人太多了,“忽悠”的威力也早已超越了戏剧小品中的幽默调侃,而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民间传说《皇帝的新衣》里有人能把皇帝“忽悠”得赤身裸体游街示众,现代社会就有人“忽悠”能劈开喜马拉雅山,引进东南亚温暖的海洋季风;更有人“忽悠”能把海水统统变成汽油。除去这些“大忽悠”,更有数不胜数的“中忽悠”和”小忽悠”。君不见,那卖莱的,卖药的,卖服装的,哪个不会忽悠?个个都能把你忽悠得头昏脑涨,仿佛他卖的都是天下最好的东西,遇见他就是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若不买,那才是天下最不识货的笨蛋。但当你兴冲冲地买下来,回家欣赏、品味的时候,却往往发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时,肠子都悔青了,那股恼火和懊丧就别提了!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最可怕的是这“忽悠”居然进了官场。

  某公为了提拔,极尽巧言之能事,对领导大加吹捧。明明是三分成绩,却吹嘘成了不朽业绩,明明是篇极为一般的文章,也成了充满真知灼见的经典,甚至连领导的举手投足,也要赋予不寻常的含义,直到把这领导“忽悠”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以为遇到了知己。

  某地为了争得某个项目,使审批部门得以通过,便不顾实际,把本来尚不具备的条件也拿将过来,任意夸大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得天花乱坠,写得金光四射,赶上审批部门再有点官僚主义,经不住“忽悠”,于是大笔一挥,又出了一个“豆腐渣工程”。

  细想起来,这“忽悠”还真是门学问,远不是谁都能“忽悠”得起来的。“忽悠”的手法不外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顾事实,歪曲夸大,闪烁其词,请君入瓮。但“忽悠”来“忽悠”去,最终也难不被揭穿。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人看不透“忽悠”者的用心,稀里糊涂就进了圈套。其实要防止被“忽悠”也不难,一是不要想入非非,贪图意外之利;二是要保持自信,循着正常思路思考问题;三是要头脑清醒,对花言巧语者保持足够的警惕。有了这三条,任他怎样“忽悠”,无论在市场还是官场,也奈何不得你的。

  学贯中西的“杂家”

  周明(北京)

  当我走进国际展览中心2006北京书展大厅,这里是数百家国内外出版社琳琅满目的展台,人山人海,热气腾腾。我来,是为了出席哈尔滨出版社在此举办的季羡林回忆文集———《此情犹思》一书的出版发布会。没有豪华的布置,没有特殊的礼物,没有虚夸的讲话,有的则只是这近200万字的厚重五卷本文集,以及会场周围墙壁上所悬挂的十几幅季先生各个时期的放大照片。这使人有一种亲切感、温馨感。

  能出季老的文集,多么不容易。季老为人平易、谦和、朴实、厚道,但他对于出书,却要求严谨。事后我才知道,该书的两位主编:胡光利、梁志刚原是季老北大的门生,毕业后一直和师长保持着密切来往。他们苦心说服老师能允诺他们编这么一套有意义的选本。季老却说:现在出书要讲经济效益,要挣钱的。我的书能有那么多好效益吗?你们要慎重考虑。他还说:要是赔钱就不要稿费了。季老就是这样,从来凡事要为别人着想,为他人考虑。在两位弟子的坚持和哈尔滨出版社的决心与诚意感动下,季老同意了。

  试想,要从季老几十年辛勤耕耘的一千多万字著作中选出近两百万字的文字,谈何容易?我们真得感谢两位主编和责编们付出的心血和艰辛的劳动。

  这五卷本的大著中,从时间上讲自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体裁有诗歌、散文、日记、回忆录。涉及语言学、比较文字、佛学、印度学等等。季先生曾说“自己是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等也有浓厚的兴趣”,因而他谦逊地说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地地道道的‘杂家’。”好一个学贯中西的“杂家”!一个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学术大师!这里,据主编介绍,关于日记部分,时有错字,漏字或词不达意的地方,他们曾和季老商量过要不要改正。季老明确地说:不动。要实事求是。当时怎么记的就得留原样,不必加工。其实,要我们一般人来想,几十年前的日记了,若有错字、漏字或不妥,改改、加加无关大局,也并非作假,却也被一向做学问严谨而严格的季先生回绝了。季老还叮嘱:书出之后,如果人家说好,那是鼓励;若是批评,那是帮助。要是有人讲的意见不对,也要感谢人家。

  新书发布会上,来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记者,还有季老的学生。虽然会场简单、简朴,气氛却热烈、隆重。不过,会场上有人悄声议论怎么没有见有关领导同志光临?会场上也未见张贴季老和领导人的合影———我们知道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曾专程去医院探望过季先生。原来,出版社负责人和主编、责编曾经去医院专门看望季老,向他汇报了将要举办发布会的事,并提出一些关于会场布置及会议开法的设想。季老嘱咐:一、不请领导同志,领导同志工作忙;二、不要挂我和领导同志的合影,不能借领导人的光宣传自己;三、不放录像,放几张照片可以,季羡林是个普通作者而已。听到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我心为之深深感动。老人这种虚怀若谷的境界,使我们对季老愈发敬重和爱戴。

  一张处方的信任度

  解玉华(新疆)

  人总是怕什么来什么,最近,弟弟最漂亮因此也最珍爱的眼睛得了红眼病。这下弟弟如临大敌一般:既警惕又谨慎,因为这不是别处生病,而是让他引以为豪的眼睛。

  刚出现红眼病的苗头,弟弟就去药店买来许多昂贵的药,如果生病的不是眼睛,他肯定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吃了几天,症状丝毫没有得到缓解。尽管他也懂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个理儿,可他还是很心急,于是去了全市眼科最好的医院看医生。

  医生的服务态度是无可挑剔的。他用了一种弟弟叫不出名字的先进诊疗仪先认真检查了弟弟的病情,接着仔细询问了病史,最后洋洋洒洒地开了张处方递给弟弟。

  走出诊室,弟弟往划价处走去,准备划价交费然后取药。可就在弟弟低头看手中处方的那一刹那,弟弟犹豫了。

  原来处方上那“龙飞凤舞”的笔迹弟弟一个也不认识,他想:医生和病人之间应该是完全信任的关系,所以医生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有百分之百的透明度,可偏偏就是这张至关重要的处方让弟弟对医生的信任度大打了折扣后,直至降为零。于是,弟弟撕了那张处方。

  这也怪不得弟弟多思多虑。试想:一个连处方上的字都不能让病人认识的医生,他的行为性质和欺骗有什么区别!这可不是什么小题大做的事,也许医生本没有丝毫欺瞒的动机,仅仅是字体习惯潦草所致,那么再试问:一个连写字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能做到一丝不苟的人,病人又怎么敢把关乎性命的大事交给你去做呢?

  所以,在人与人相互接触中,你的每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你能否取信于别人的指标。

  田野里的春天

  荆墨(山东)

  春天像做了一个冬季的梦,梦醒了,梦里的柳烟繁花就在你的眼前。不远处的田野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丽影婀娜。恍惚间,仿佛置身于云雾飘渺的仙境,徜徉其中,顿觉神清气爽。

  田野静静地装扮起了自己,小草连招呼都不打就偷偷地探出头来,急着要看看这欢闹的世界,很似多情美丽的村姑,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使人陶醉。旷野里,小河边,院落里,柳芽儿生了出来,尖尖的,参差不齐,嫩得透明,成行成片便有了一种气势,重叠了无数次的淡绿变得浓郁葱茏起来。春风如细长的手指,轻轻柔柔,在那新枝上、嫩芽里,弹奏出一片明媚。

  村头的那条小河,水汽似乎暗淡了些,但河水的反射仍像那明快的镜面一样,给你好的心情。你想,河水里孕育的是生命和活力,是这里融融的源泉。河面上那微微的涟漪,是纤弱的风随意轻拂的琴弦,是生命的流淌;像心脏的跳动,默默地转动生命的齿轮,那规则的脉搏,无私的心胸,是河里全部生命的归宿。河畔边的那条小路,偶尔有人走过,留下的脚印,在变了形的线谱上,弹奏出一曲富有韵律的劳作之歌。

  静等了一些时日,槐花开放了。那一串串的花穗,其实早就含苞着了。只是一直都害羞似地含着,不肯绽放。这时候终于忍不住,扑哧一声就笑了。这时节走进槐林中,你永远也别想弄明白,那些并不粗硕的枝桠,咋会开出那么多花来。摘一穗,再摘一穗,轻握手中,掌心里便满是微微的柔凉、滑腻。那感受,是再舒适不过的。若还有闲致,剥开花瓣,便会有细嫩、浅黄的花蕊绽出来。有时用长长的竹竿伸上去,钩子别住枝丫用力一拧,成串的槐花就卡了下来,捋在篮子里,洗了拌些好面和玉米面上笼蒸,蒸好后再浇些蒜汁和香油,看着就嘴馋。几乎同一时间,桐花开了,榆钱蹿了梢儿,满树繁花,满村繁花,如一片片红的绿的云彩,飘在村庄上空。

  很显然,此时无论是春意,青山,还是绿意,都走近了你;莺歌燕舞也走近了你;新鲜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走近了你,清风扑面而来,你心中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畅然!你想,春天给予你的是希望与活力,只要有了希望,有了追求,你人生的纸上便不会空白,也不会孤独;无论在人海中,还是在孤独时,总有一缕阳光照耀在你要走的路上,时时刻刻陪伴着你,让你感到生活的充实。

  珍惜你的承诺

  王涛(山东)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他的《生活经济学》中曾对承诺做了一个很好的解读:当你说了一句话,给别人带来了一种希望的时候,就是承诺;当你随后的所作所为让别人失望甚至绝望了,那你就违背了承诺。一句话就是一个承诺,那么,这句话的分量是可想而知的。

  在我们这里有一个曾经被誉为“崛起的新星”的私企,以经营服装业务为主,在几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上千万的资产,然而,正是这样一颗“新星”,却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陨落了。

  这个私企的老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不会亏待你的。”在公司的创业之初,员工们都深知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并没有想要他兑现承诺。相反,见到老板很豪爽的样子,员工们都很感动。尽管工资很低,任务也很重,他们依然极其努力地工作。而且,在有时间的时候,还总是主动帮公司到处去推销产品。

  后来,公司在所有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极大的发展,每年都有非常可观的盈利。然而,员工们的工资却依然不见有什么变动,也没有什么奖金福利。可是,老板依然经常说着:“我不会亏待你的”。但是,员工们不再为这句话感动了,工作起来也总是无精打采的,后来陆续地有一些人辞职离开了公司。这以后,老板又开始整日指责这些人不讲义气。公司原来和谐的气氛更是荡然无存了。最后他的几个最得力的助手也失望地离开了公司,并带走了公司一些主要业务关系。公司顿时陷入了困境。

  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不对他人承诺,但是每当做出一个承诺,你就需要用你的全部力量去兑现。因为任何一张空头支票毁去的可能是你的全部信誉,是你的整个事业,甚至是你的人生。

  不要把诺言当成华丽的道具,整日挂在嘴边,承诺了就要做到,不论过程多么不易。承诺是美丽的誓言;愿所有的承诺都有实现的一天;为此,给你的承诺加个期限吧,别让它成为你我一生都无法兑现的诺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