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骗局黑手伸向大学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15:20 法制早报 | |||||||||
□本报记者 张娜 “男主人公开着大卡车,满载摄影机、灯光和过期的胶片,奔波于穷乡僻壤。他自称是罗马电影制片公司派出的星探,任何人只要到他的摄影机前试镜,都有机会成为明星。当然,洗印底片需要成本,因此,前来试镜的人必须交纳少量的里拉。”这是电影《星探》里的场景。
也不知从何时起,“星探”出现在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中。他们会突然突然出现,然后告诉你,“你很适合做演员”,但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是真是假。 假星探真骗子 小李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一天,她正在校园里溜达,忽然,一个女青年走过来搭讪说:“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叫李静,现在在校内找外景,你长得特别像我们剧组里的一个女演员,正好她不来了,我们还在发愁找人,真是巧,看到你了,你能去替演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事”,小李自是欣喜,连忙表示同意。 “今天晚上剧组就有个新闻发布会,你也去吧。”李静煞有介事地说道。 小李更加坚信好运气砸到自己了,又是连忙同意。 “参加新闻发布会你这衣服可不行,要穿套像样的衣服。”在李静的说服下,小李跟她来到了朝阳门外大街的丰联广场挑选衣服。很快就挑中了一件李静认为“可以拿出手”的衣服。 小李乐滋滋的进了试衣间,但当她穿着新衣服出来时,却傻了眼。李静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她所有的随身物品,包括一部索爱K700C手机,一个MP3,一个U盘,一个电子词典,还有400元现金和身份证、信用卡等物品。她原本是把那些东西交给李静保管的。 无独有偶,北京理工大学的小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也是这个叫李静的女人,更甚的是她还顺手带走了小王的笔记本电脑。小王说,当时李静告诉她要用笔记本电脑做道具,她才跑回宿舍拿过来的。 中医药大学的小张更是把信用卡的密码都告诉了这个她非常信任的导演。同前者一样,李静经过一阵口舌之后,问小张有没有信用卡,她说排戏要用信用卡证明身份,单纯的小张就不光说自己有信用卡,而且还表示自己有两张。为表示诚意,在李静的引导下,连信用卡的密码都和盘托出。 这几起案例不是偶然的,行骗者均为同一个人,但受骗的却不止他们3人,有案可查的就有26人,而这26人中有20多名都是在校女大学生。 3月中旬,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了这起诈骗案。 “被害人竟然无一幸免,全部受骗。”北京市海淀区的王云光检察官对记者说道:“办这个案子的时候很让人吃惊,受骗的都是高学历的人,而且案发前没有一个人报案。其实骗子也没什么技巧,总是那一套。” 刘梅本来是个无业女性,2004年10月起,她摇身一变,成了“电视台的导演”,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单、海淀区的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地做“星探”,开始她的诈骗活动。 真星探 陷阱也多多 一位资深的影视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正规的“星探”公司在中国内地起步不久,正规的专业星探人员少之又少,整个北京或上海,也超不过两位数。 某专业模特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为有关单位推荐的演员,都是他们的会员,而这些会员都是模特行业中人,他们从来不在街上“扫星”。一些广告公司和传媒公司也表示,他们的模特都是由有模特经营权的公司推荐的。如果需要外国模特,他们一般会到网上去找外国公司,也绝不会在街上“扫星”。而且,不管是通过哪种途径引进公司的演员,公司与之签订合同时,绝不收取任何费用。 在北京,走在西单、王府井大街上,只要你稍有一些姿色,就会冒出一些“星探”来跟你搭讪,而且不止一家。上海的一位女士曾经说,一天中,她被11个“星探”给选中了,但她一家也没去。“星探”的数目真是令人吃惊。 一时间冒出这么多非正规的“星探”公司是有利益的支撑吗? 据广州一家媒体称,某星探公司的知情者自曝内幕:公司80%的艺员交纳不菲费用签约后“杳无音信”。即便有回音的,不少也是公司员工假冒导演让新人试镜:“之前公司准备一些对白,用DV的方式录下来,然后给艺员看,好像很专业的样子,但实际上人一走,下个试镜的来时,前面一个人拍的就被洗掉了”。 目前与该星探公司签约的共有6000—7000名艺员。而星探公司的老板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们有合法营业执照;合同上有他们的签名,拒不退款,他们爱上哪儿告就到哪儿告去。”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是介绍某星探公司的7个“赚钱攻略流程”,其中有:“星探”扫街,“梦者”上钩;电话邀约;试镜;主管级接见;软硬兼施;逢场作戏;软磨硬泡。总结就是:长长的T台,漫长的等待…… 而对于这遍地开花的“星探”公司,相关部门也在调查,但却无可奈何,因为这些公司证照齐全,并且从其与被骗者所签的合同上看,很难找出他们的问题。而且,极个别的“星探”公司的确捧出一二个名模。 星探行业急需法律规范 王云光检察官说:“‘星探’公司是存在的,但很多打着‘星探’公司的名义招摇撞骗的现象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虽然有些人受骗上当,至少在我还没有发现一起告‘星探’公司的案子。” 虽然在星探公司受骗的人少有拿起法律武器的,但这个行业的混乱已经急需法律来规范。 法律界的人士分析,某些“星探公司”利用一些含混不清的合同条款打“擦边球”,因此,当事人在与这类公司签合同时,应附加一些表达明确的条款,比如“多长时间内提供多少次什么等级的演出机会,否则全额退款”等。而且当事人一定要将收据、合同甚至在该公司获得的“公司介绍”之类的相关文字资料妥善保管,这些都是向有关管理、执法部门举报的依据,也是寻求法律帮助的重要证据。 王云光表示:“刘梅的案子中受骗的都是年轻女孩,主要是目前社会上的‘明星效应’在作怪。故‘星探’公司正是利用大学生急于出名和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近几年,随着“星探”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当务之急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则来规范“星探”公司的行为。 广州市社科院专家李江涛认为:主管部门可用资质和资格这点来规范“星探”公司,即凡从事“星探”的公司,都应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效期可作为一至二年,凡是有涉嫌诈骗问题或屡遭投诉的,主管部门有权吊销其资格。 星探公司毕竟是舶来品,在我国的起步才刚开始,期待着市场的混乱早日用法律来规范。 相关专题:法治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