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天下洞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7:25 红网-湖南日报

  

天下洞庭

  ▲岳阳洞庭湖大桥雄姿。本报记者 刘建光 摄

  本报记者 赵成新

  泱泱乎,天下洞庭。壮哉,美哉!

  天下洞庭,荣光与沧桑交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触摸天下洞庭跳动的脉搏,感悟天下洞庭的宽阔胸怀和巨大奉献,更期待天下洞庭人水相依、辉煌永续的美好未来。

  洞庭一湖,吞吐长江,接纳四水,调节南北,地位和作用在长江流域举足轻重。洞庭湖,跨湘、鄂两省,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洪道面积1013平方公里。洞庭湖区的常德、益阳、岳阳三市人口1600余万。

  洞庭湖历史源远流长,古也称云梦泽。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就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来描绘洞庭湖风光。至秦汉,洞庭湖逐步扩大。唐宋元明,已是烟波浩渺,横亘八百里。明末清初,洞庭湖达到鼎盛时期,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洞庭湖以她甘甜的乳汁、富足的物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泽惠着神州大地,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湖区的大米、茶叶、丝,曾是贡品,丰富的农产品更吸引各路商贾云集洞庭。湖区平原宽广,土壤肥沃,阡陌纵横,水网交错,现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也是湖南省的工业原料基地。这里生产了全省1/3的粮食、1/2的油料和水产品、7/8的棉花和9/10的麻类。仅1950年以来,就累计上交国家商品粮近2000亿公斤,对“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作了生动诠释。

  水资源是洞庭湖区最大的资源。湖区人民傍水而居,依水生存,靠水腾飞,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竞抖风流,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上阔步奋进。岳阳的石化业、造纸业名闻遐迩,常德的金健米业、洞庭水殖、常德烟厂等企业“龙头”高昂,益阳的益鑫泰、辣妹子、粒粒晶称雄市场。依托湖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打造的常德城、岳阳城魅力四射,扬名华夏。

  穿行湖区,我们能发现洞庭湖文明的兴旺与辉煌的脉络。从沅江赤山古岛出土的距今10万年前的砾石大尖壮器,到澧县梦溪乡八十垱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古人工栽培稻谷;从距今6000年前的澧县城头山古城到楚辞、杜诗,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幅幅壮丽的文明画卷,将洞庭湖区昨天今天连接起来,并向着未来舒展。

  大江东去,四水入湖。每年夏秋汛期,洞庭湖以博大的胸怀和自我牺牲精神,调蓄着几十亿立方米甚至几百亿立方米超额洪水。

  而“沙随水来,水去沙留”,每年都有近一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在洞庭湖。“先淤后围,先围后垦”,恶性循环,导致洞庭湖严重萎缩。1949年,湖面积减为4350平方公里,此后,湖面积进一步缩小。昔日八百里洞庭的大湖景观,已被大片堤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目平(西洞庭)、南洞庭和东洞庭三个由洪道相联的湖泊。本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的洞庭湖,在面积上已退居第二。湖泊成为桑田,桑田又在涛涛洪流中变成泽国。人水相争,祸害无穷。随着洞庭湖调蓄功能的减弱,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唐代18年1次,宋代、元代6年一次,明代、清代4至5年一次,20世纪90年代3年两次,而最近出现的四次大洪水的最高洪峰水位大大超过1954年34.55米的记录。

  人类在忧患中反思,在反思中醒悟,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开始在湖区人们的心中升腾,洞庭湖治水思路从人水相争转为人水和谐相处;从单纯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堵”的传统方法,转为实施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20世纪末开始,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部署,在湖区大规模开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几年来,我省在中央的支持下,投入资金120多亿元,50多万人搬离洪水易入侵的垸子,将属于湖泊的地方还给“人家”。同时,在湖区周围和四水上游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大治理带来大变化。目前这个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已出现历史性的转折,开始长大了,开始重现大泽景观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779平方公里,增加洪水调蓄能力30多亿立方米。

  洞庭冠以“天下”二字,意喻无与伦比。正是这种大泽、大景、大气,成就了她的雄奇与壮丽。目前湖区人民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实施“4350”工程,即恢复洞庭湖新中国成立初期4350平方公里的面积,让洞庭湖重现湖内浩浩荡荡、湖外郁郁葱葱的壮观景象。

  滚滚波涛流万古,煌煌业绩数今朝。新思路、新发展、新景象。如今,促进中部崛起的号角响彻洞庭湖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吹拂湖区大地,湖区儿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意气风发,开拓奋进,正书写着天下洞庭的新的辉煌。

  1、我国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洞庭湖,北纳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长江洪水,南汇湘、资、沅、澧四水,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为3018亿立方米,相当于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比三者来水总量还多一半。

  2、我国最主要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据统计,湖区工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全省1/3,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1/3。1950年以来,累计上交国家商品粮近2000亿公斤。2005年,湖区粮食产量900多万吨,又是我省棉、麻、猪、鱼、禽、蛋等主要产区。

  3、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

  洞庭湖湿地总面积13736平方公里,占我国亚热带湿地的1/4。洞庭湖湿地为中国鸟类、尤其是水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越冬环境,是中国鸟类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水禽栖息地。该湿地已经于1992年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成为中国首批6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4、苎麻世界第一

  洞庭湖区苎麻生产源远流长,1957年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苎麻布和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苎麻布,质地优良。苎麻产业是洞庭湖区的特色与优势产业,在全球占有绝对优势,湖区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总产原麻16万吨以上,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5、世界最大淡水珍珠产地

  洞庭湖区自1969年开始发展珍珠生产,近10年开始在湖区水面大规模养殖珍珠,特别是常德市珍珠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湖区淡水珍珠年产量已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世界淡水珍珠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有名的“淡水珍珠之乡”。

  6、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

  洞庭湖湿地,由许多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组成,以湖广洲多、垸大丘沃、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而著称于世,是一座大自然迷宫和遗传基因库。2.4万公顷的湖洲芦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

  7、岳阳洞庭湖大桥是我国最长的内河公路桥

  大桥横跨东洞庭湖区,全长10174.2米,主桥梁长5747.8米,是我国第一座三塔双索面斜拉大桥。洞庭湖大桥的通车使湘、鄂间公路干线大为畅通,并为洞庭湖区运输抗洪抢险物资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

  8、全球濒危鸟类小白额雁最主要的越冬地

  小白额雁,一种来自西伯利亚苔原并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国际濒危鸟类,冬季主要依赖长江流域大面积的洲滩苔草地越冬,全球种群约有30000只。洞庭湖,集中承载了全球60%的小白额雁栖息越冬。雁类是洞庭湖出现数量最多最常见的候鸟,全球15种雁,中国有9种,都可在洞庭湖见到。(舒琴谭灵芝 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