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渔家日子别样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7:26 红网-湖南日报

  

渔家日子别样甜

  水上人家以鱼为生本报记者 韩世祺 摄

  □本报记者 郭云飞 实习生 周洁

  3月31日清晨6时许,沅江市万子湖乡万子湖村渔民王小平和儿子一道,驾着机动木船驶入苍茫的南洞庭,借着晨光收网起鱼。上午10时,父子俩将渔船泊岸,早已等候在此的鱼贩将满舱活蹦乱跳的鳜鱼、翘嘴鲌等一收而空,价格比人工养殖的同类鱼每公斤贵4元以上。

  忙着收拾渔具的王小平告诉记者,4月1日开始,洞庭湖禁渔3个月,实行“船进港,人上岸,网入仓”。“你认为禁渔好不好?”老王回答:“近年来洞庭湖渔业资源减少,比如凤尾鱼、鳗鱼就很难看到了。每年禁渔几个月保护了生态平衡,从长远来看也保住了渔民的饭碗,再说这段时间我们还领了低保,政府想得蛮周到。”

  年近六旬的王小平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日守孤舟,夜宿河滩,风吹浪打,饱尝生活的艰辛。15岁那年,刚刚小学毕业的王小平便随父捕鱼,无论酷暑寒冬,常年出没于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尤其对万子湖、东南湖、卤马湖、白沙河等水域的鱼情了然于心。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渔民已驱散了往日的辛酸和苦涩。地处城郊、毗邻南洞庭的万子湖村是一个专业捕捞村,渔民们大都过得殷实。走进王小平的两层小楼房,只见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一家人脸上写满了笑意。屋场前,儿子儿媳一边说说笑笑,一边修补渔网、虾笼,孙子和外孙女嬉戏于旁,其乐融融。谈及生活的变化,老王说起来滔滔不绝:“旧社会渔民苦啊。那时行船靠摇桨,吃住都在船上,挣几个小钱糊口还免不了被水霸欺侮。现在我们都是开的机动船,捕鱼的秩序也好,一年能挣好几万块钱。政府还给我们划拨了土地,村里几百户都建了楼房,家家还有鱼塘、菜土,小孩进城上学也方便。”正说着,老王的手机响了,一个鱼贩问他还有没有活鳜鱼,老王说早就卖完了。看来,外湖的鲜鱼很紧俏。

  尽管野生鱼畅销,但大部分渔民并不见利忘义,除了禁渔期间收网上岸,平时捕到国家明令保护的鱼类,自觉放生。老王就曾放生了一条中华鲟。

  随着社会的变迁,渔民的生活呈现多元化的色彩。像老王的儿子平时也找点其他副业,如联系厂家跑跑销售,成为“两栖”渔民。一些积蓄丰厚的渔民干脆洗脚上岸,办厂子、开酒店、跑运输。该村大大小小的绳网厂、泡沫厂、塑料制品厂就有8个,一年的产值上5000万元。村里还组织了8支远程捕捞队,赴湖北、新疆捕鱼,每人一年的劳务收入有3万元左右。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村里几乎家家有手机、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小汽车。说到这里,老王黝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渔民的日子如今不一样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