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洞庭湖湿地:天赐湖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7:26 红网-湖南日报

  

洞庭湖湿地:天赐湖南

  候鸟归来。 本报记者韩世祺 摄

  本报记者 柳德新 李光华

  水中,罗纹鸭在戏水;地上,白琵鹭在觅食;天空,白鹤在飞翔……

  4月初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观测站,鸟叫声打破了寂静。尽管候鸟开始北飞,但这里依然是鸟的天堂。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丁树雄告诉记者:“去冬今春,来洞庭湖越冬的天鹅、罗纹鸭明显增加,鸟与人的距离也更近了。”

  东洞庭湖万鸟齐飞的景象,得益于天赐湖南的礼物———洞庭湖湿地。

  湿地,是指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存、具有较强生态调控功能的潮湿地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三角洲、滩涂、沼泽、湿草甸等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的地域。湿地是野生生物生存的载体,具有较强的生态调控功能,可以降解污染物。

  我省有湿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6.47%。到目前为止,共建立了7处湿地类型保护区,总面积45万公顷,其中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均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作为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的繁殖栖息地和重要迁徙停歇地,洞庭湖湿地濒危物种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主要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3种。

  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依赖其生存。从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等,可以清楚地看到,湿地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它作为多种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湿地不断被占用、淤积,面积愈来愈小;湿地野生动植物被猎捕、采集,数量越来越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污染严重,水质恶化;鱼类资源也不断减少,严重威胁到天然基因库。

  近年来,人们对湿地保护意识增强,我省还专门出台了《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条例,今年起对处于核心保护区内的大小西湖和壕沟实行封闭管理,还将公告禁猎区、禁渔区、禁采区和禁猎期、禁渔期、禁采期。但是,对湿地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如果说植树造林是在修补地球之“肺”,保护湿地则是在滋润地球之“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