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上种百棵树?记者调查发现是场误会,但百姓的责任感令记者感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6:15 辽沈晚报 | |||||||||||
树坑旁确实有些混凝土。 “快来看看吧,这地方好几百棵树都是拿混凝土种的,拿那些东西种树,树还能活吗?”昨日上午,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了读者张振家的“举报”电话。
上午10时,按照张先生的指引,记者很快找到了于洪区内名为“世纪大道”的新开道。在现场等待的张先生指着几个没填的坑和一堆鹅卵石、混凝土说:“拿这东西种树,这树还能活吗?”记者的采访引来了附近很多居民,他们也对种树者用这些石子和混凝土种树表示不解。 这条新建的“世纪大道”长2500米,每隔5米就有一个树坑,里面清一色栽着杨树,大部分树已经栽好。在现场,记者没有看到适合树木生长的黄土和黑土。 而后记者找到附近街道办事处,杨士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树木是于洪区园林绿化工程处负责栽种的,并表示绿化工程处的人员此时正在现场作业。当记者再回到“世纪大道”时,看到两辆小货车停在路边,工作人员正从车上往坑里倒黄土,并将剩下的几株树栽好。 于洪区园林绿化工程处一位徐姓工作人员指着车上的黄土说:“你看,这往里填的、挨着根的都是黄土,要是拿混凝土种树,这树不都完了吗?百姓不知道情况,光看到表层有点儿碎混凝土就误会了……” 记者感言 尽管经过一番调查是一场虚惊,但我们还是决定将此事见诸报端,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们为这些百姓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所感动;第二,我们的城市公共事业建设,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在采访时,群众的质疑和张先生十几分钟的等待,让我们感动。有这样的群众,相信公共事业的任何瑕疵都会暴露在阳光之下。 首席记者 张威 实习生 王婷婷/文 记者王迪/摄 (奖励线索提供者张先生40元) (编辑短信b19+空格+您对本文的观点 发送到95886718 参与抽奖,每条0.5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