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业余生活状况调查(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9:28 河北日报 | |||||||||
城市的精彩,离他们有多远? 聊天、打扑克、睡觉……屋外是繁华的都市夜色,屋内却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近日,笔者走访了省会六七个建筑工地,发现许多农民工蜗居在狭小的“工棚”里,他们全部的业余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虽然他们身处城市,却离城市的精彩很远很远……
■“下了工就吃饭,然后睡觉” “晚上干什么?吃饭,然后睡觉。一天至少工作十来个小时,不养足精神,施工容易出危险的。”4月6日,笔者在省会青园街附近一建筑工地遇到农民工赵进生时,他正忙着搅拌水泥,经常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看上去疲惫不堪。他告诉笔者,自己从事建筑业已六七年了,转战过近十个工地,作息时间一直是“工作—吃饭—睡觉—工作”这样的“规律”。 事实上,笔者通过采访发现,这样的“三点一线”是农民工的普遍作息规律。在省会富强大街一建筑工地打工的小张说,他们宿舍16个人全都这样。“不睡觉干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挺累的。聊天?老聊也没意思了。我们现在经常是坐在床边上大眼瞪小眼,或者干脆躺在床上靠想家来打发时间。”说这话时,小张露出一丝苦笑。 有五六年工龄的小张,一个月收入仅六七百元,除了自己开销还要养家糊口。对他来说,即使买本杂志、看张报纸、在大街上唱一曲卡拉OK这样简单的休闲方式,哪一样不得至少花个一两元钱,而他根本就舍不得,而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今已在“工棚”里憋了整整一冬的他热盼着附近公园里的树儿、草儿绿得更快点,这样晚上还能出来走走看看,“丰富”一下枯燥乏味的“夜生活”。 在省会几个建筑工地,笔者一连参观了四个农民工宿舍,这些拥挤的宿舍里除了密匝匝地摆了十来张上下铺的铁床,没有电视机,没有报纸。笔者好不容易在一张床上看到一本被翻烂的小说,一看书名,竟是《风流魔女梅超风》。 “没办法,大家太无聊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成了‘宝贝’。”来自安国的农民工小刘说,两个星期前,他在地摊上花5元钱买了6本旧杂志,自己还未来得及看就被大家给“瓜分”了,现在回到他手里的只有三本,而且也同样被翻烂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与我们无关” “我们也想业余生活能丰富充实点,起码有个电视看也行。”在省会一建筑工地,25岁的徐水农民工王国涛向笔者表达了这样一个愿望。 他告诉笔者,感觉寂寞无聊时,工地上一些年轻工友常找个小摊,就着一点花生米喝酒,喝醉是经常的事。为了寻找刺激,一些工友打牌时甚至耍钱或者到网吧打游戏,本来挣的不多的钱全给花了。 按说能看上电视并是不什么奢望,可是笔者调查发现,农民工们这种最简单的愿望有时都很难得到满足。 在笔者走访的几个建筑工地上,大多农民工宿舍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其它娱乐设施了。在一些大的建筑工地,每二三百人也顶多有两三台电视,这显然也不能满足农民工业余生活的需要。在省会一建筑工地,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工人娱乐室和阅览室。不过据该工地农民工称,所谓阅览室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摆设”,而娱乐室也只是极少数工地负责人的“专利”。 而当农民工走出“工棚”时,却发现城市的精彩离他们也很远。虽然城市的许多大型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是农民工们手中创造的“精彩”,但这显然与他们的生活无关。 在笔者采访的十几名农民工中,没有一人在城市里看过一场电影、进图书馆看过一本书。他们更多的只能是到城市的广场、公园溜达闲逛,面对着市民们跳舞、唱歌的热闹,也只是远远地充当城市精彩的“看客”。 来自安国的农民工小刘就是这些“看客”中执着的一位。看着广场上跳迪斯科的人们,学过迪斯科的他的内心深处常常是跃跃欲试。不过,曾经遭遇的歧视按捺住了他内心的渴望。 “对城市我们没别的要求,不另眼相看就知足了。”以前小刘不小心撞了一位城里人,可跟人家道歉,人家连理都不理。4月5日晚,小刘在省会人民广场闲逛时,被一对滑旱冰的情侣撞了一下,两人忙不迭地道歉让他的心里很感动,而这也拉近了他与城市间的“距离”。 遇到农民工许小波时,他正接受省会首家“农民工医院”———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为他们做的免费体检,来自城市的关怀也让他对城市有了更多的期待:“要是城市能多为我们农民工做点这样有意义的事儿就好了。” ■请你自信地融入“城市精彩”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等,虽然使农民工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的某种隔膜中,但是他们强烈的自卑心理也让他们难以更快地融入城市。 “出去反正也会遭城里人的白眼,还不如窝在工棚里。”“博物馆、科技馆,那不是我们农民工去的地方。”“我们农民工素质就是低”……笔者采访的十几位农民工,无一例外地表示在城市面前感觉挺自卑,感觉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农民工一味地认为自己‘土’、‘脏’的自卑心理会让他们把自己包裹起来,并导致缺乏与城里人交往的主动性和对城市生活的参与热情。”省总工会原副主席、省政协委员赵明晨认为,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和融入程度,一方面需要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各项权利,另一方面农民工自身的心理调整也很重要。“自食其力的我们没必要在城市人面前自卑”,“同为城市建设者的我们理应与城市人共享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走出自卑,树立自信,这才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应有的心态。 本报记者 翟楠楠、叶娟娟 实习生 马红云、李长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