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第一亩绿色田 最后一亩绿色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1:36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薛婧 来玉良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在居民迁出前,发展绿色农业是磨盘山水源免遭污染的最有效办法。三人班村农民张春涛有幸成为第一个践行者:2005年种了一亩绿色水稻;他也不幸成为第一个受害者:300公斤绿色大米至今窝在手中

  如今仍在磨盘山水源地汇水区域内耕种的农民,都很理解为哈尔滨市400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他们应该搬离汇水区域或发展绿色农业。然而,这种善意的理解却无法仅仅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变成现实。

  张春涛,五常市沙河子镇三人班村村民,该村惟一一个尝试种绿色水稻的农民。阳春三月,当村民们都在为春耕做准备时,他却还在为上一年精心种植的至今还未售出的绿色大米发愁。

  3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张春涛家。听说记者要了解他家种植的绿色水稻情况时,还未等张春涛开口,家里人就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到现在还没卖出去呢!有啥好说的。”憨厚的张春涛急忙披上衣服走出屋外,在院子里和记者聊起了他的绿色大米。

  2005年春天,张春涛家住大庆的亲戚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帮朋友种些不上化肥的绿色大米,并定好4元钱一斤。把这一电话联络作为订单执行的张春涛,选了一亩地,购进了200元钱马粪,精心侍弄,人工除草,没上一点儿化肥和农药。到秋儿,一亩地水稻磨出了300公斤纯正的绿色大米,比上化肥的一亩地整整少了200公斤。“而且种植绿色水稻成本还要高呢。”张春涛算给记者听:种绿色水稻一亩地要用200元钱的粪肥,种普通水稻用100元钱的化肥就够了;种普通水稻除草时,除草剂一洒,用一个人工就够了,种绿色水稻得用三个工,用人工一点点拔,比种普通水稻累多了。“再加上产量低,如果不卖上高价,根本就不合算。”秋天收获时,张春涛按商定价钱算了算,还是比种普通水稻赚钱。于是他把这一亩地产的稻子精心磨成了300公斤大米,高高兴兴地等着收获惊喜。

  然而,冬去春来,张春涛其他7亩地的4000多公斤普通稻子早已销售一空,这300公斤绿色大米还堆在家中。为了不让家中的老鼠糟蹋了这些米,张春涛将这300公斤大米装袋寄放在了屯长家整洁的库房里。剩下的又是无尽的等待和电话催促,在电话那头,亲戚替朋友满口答应肯定要这300公斤大米,并说给了500元订金,可至今还没有看到钱的张春涛心里仍是没底,“眼看天热了,过了伏天就是陈米了。”一想起这300公斤大米,张春涛心中就积起一块愁云。“不过好在种的少,就一亩。”如今,面对300公斤绿色大米和家人时,这是张春涛惟一的心理安慰。当然,张春涛还收获了一个教训:没签订单,绝对不再种绿色水稻。

  如今,张春涛种绿色水稻迟迟没有卖出去的故事在三人班村已经家喻户晓。张春涛收获的教训也成了三人班村民共同的教训,并波及到如今仍在磨盘山水源地里耕种的所有农户。

  屯长张宝玉说,今年哈尔滨人就能喝上磨盘山水了,我们也都想应该发展绿色农业,保护水源,可是这样成本高,投入大,如果不卖高价根本不行,可是卖给谁呢?你看张春涛,亲戚联系的还没谱呢,谁还敢种?三人班村村支部书记吴典江和福太村村支部书记徐文秀更了解农民的心声和苦衷:现在这里的农民都知道为保护水源地应发展绿色农业,但由于没有订单,也没有政府的指导,谁都不愿冒这个险,如果卖不出去,一赔就是一年的收入,农民赔不起。

  为了哈尔滨市民喝上安全纯净的山泉水,整个沙河子镇已经有1036户、4444名位于水库淹没区的村民毫无怨言地离开故土,剩下的仍在汇水区域内的村民也曾被要搬迁的“说法”搅乱了内心的平静。当这一“说法”至今已无声息时,他们内心仍时时惦念着尽量不要污染到磨盘山水源,然而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张春涛的故事对农民来说不是教训而是激励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