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络时代,云中谁寄锦书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9:28 温州都市报

  笔者近日从市区某高校的收发室看到,前些年“备受宠爱”的信箱如今已渐遭冷遇,一个大信箱横竖排列着八十多个小信箱,其中有三分之一已经荒废不用。其他一些小信箱里多数是订阅的杂志、书籍以及银行的对账单、广告宣传单等,私人书信却寥寥无几,小信箱里有些私人信件甚至是好几个星期以前的,一直没人过问。

  选择书信交流不到10%%

  现在,你还会写信吗?笔者近日面向我市高校学生做了一番调查,受访的50名大学生中,选择手机短信交流、上网聊天的占90%%多,选择传统书信交流不到10%%。近年来,从电话到E-mail,从ICQ到OICQ(网络聊天工具简称),从语音到视频,从短信到彩铃,不时有新东西需要人们去了解和使用。

  据某高校收发室的老伯介绍,前些年,该收发室每天收到400多封教师和学生的私人信件,如今一天平均只能收到50封左右。市区龟湖路邮政所的有关人员介绍,近年来快递邮件和包裹呈上升的趋势,而私人书信与往年相比却减少很多。该邮局过去一天能收到400封左右的私人信件,而现在平均一天只有40封左右。

  偶尔写信更爱看信

  而受访的大学生中,80%%人认可鸿雁传书是一种古老的情感交流方式,更是浪漫的感情表达形式。如果有空,他们表示也愿意和亲朋好友以写信的方式联络感情。温州大学化学专业的小李说,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大多以写信的形式沟通感情,有一天她收到了4封信,同学看了非常羡慕,特别是等待来信过程的那份期待以及收到书信时的那份激动,最令她难以忘怀。现在她还把这些书信好好地保留着,有些比较有意义的会分档、归类保存起来,共有满满的两大箱,等到空闲时就翻出来看看。

  很多人在采访中表示,很喜欢向别人倾诉写下自己心情的感觉,喜欢收到别人信件时慢慢回味的感动。但是要做的事情很多,大部分时候时间不允许。也许在现代社会,我们真的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却没有时间和心情;更希望“云中谁寄锦书来”,可别人也同样没有时间和心情。

  “最温柔的艺术”会消失吗

  书信,被称为“一种最温柔的艺术”,是一种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一幕幕感人肺腑的鸿雁传情故事,曾在以往的岁月里不断地演绎着。但在如今通讯手段千变万化的年代,书信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吗?在高科技通讯的冲击下,书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淘汰吗?

  有专家表示,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态,书信不会被淘汰,它会继续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存在。书信有自己的优点,一方面有很好的保存价值,另一方面它所表达的感情会更真挚。但也暴露出其缺点,投递太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化程度的增强,传统书信必然会让位于现代通讯,但绝对不会从我们身边淘汰。

  “抢救民间家书”备受关注

  去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书信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思考。该项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自从去年4月10日在北京启动以来,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积极响应,目前已征集到来自民间的家书3万余封。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新华出版社精心打造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2006年1月隆重推出第一辑《家书抵万金》。实习生林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