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孙路春:19岁的小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9:37 云南日报

  

孙路春:19岁的小学生

  因为不识字,他配错农药导致农作物减产;因为不识字,他不能为客人点餐而无法在餐馆打工;因为不识字,他看不懂路牌,害怕一个人上街……面对一次次尴尬,这位青年农民工毅然辞掉月薪1000多元的工作,走进梦寐以求的课堂——孙路春:19岁的小学生

  走进昆明炎皇学校,寻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来到一年级教室,一个身穿黑色背心的男青年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如果不是有人提醒,他就是刚辞去保安工作来读书的孙路春,记者还以为是学校的老师在听课。

  因贫辍学饱尝不识字的苦

  孙路春是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北大村乡天生关村人。儿时,因母亲去世,孙路春才读了半学期的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劳动和料理家务。

  那时的小路春每天上山放牛,只要一听到学校的钟声,就立即把牛赶到学校附近,听听同学们的读书声,他是多么渴望走进教室。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上学。

  13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让小路春去购买农药给谷子和烤烟除病,到了烟地里,小路春就把黄颜色的袋装农药配制成水打在烟叶上。第二天,又把塑料瓶装的农药打到稻田里。过了几天,父亲发现烟叶枯萎,稻谷枯瘟。原来,由于孙路春不识字,把农药配错了。他家那年烟叶和谷子大减产。

  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父亲一筹莫展。懂事的孙路春在安石公路边的一家餐馆找到了工作。这个餐馆主要是接待夜间路过的班车,离北大村中心学校仅有3公里。他想依靠这个餐馆,白天上学,晚上工作,但他的想法还是没有实现。在餐馆里孙路春不但经常端错菜,就连哪是鸡精、哪是味精、哪是五香粉都不知道,最后只好离开了这家餐馆。

  孙路春说,“我最怕一个人进城,看不懂公交车站牌,不知道在哪儿下车。到处都是路牌,可我却什么也看不懂。”有一次,孙路春想到螺蛳湾,可因为车上人非常拥挤,没有听清楚车上广播报站名,下车后已过了一个站。他不敢再坐公交车,又花钱打了一辆摩托车回到螺蛳湾。孙路春无奈地告诉记者:“有人还以为我穷讲究,上街都要打车,其实我是‘睁眼瞎’。”

  孙路春不想再留在这座“看不懂”的城市,回了老家,在家里呆了10多天后,父亲又催促他外出务工。自己不识字,还能出去打工吗?在朋友的再三鼓励下,他又跟着朋友回到昆明,找到了当保安的工作。上班第一天,孙路春坐在监控室,看不懂电脑报警,只好用对讲机呼叫班长。下班时,要对上班情况作一个记录,他也只好请同事帮他写,而进出的车辆和人员登记,对于他则成了“天书”,只能拿去问班长。

  辞职上学渴望知识改变命运

  去年,孙路春再一次动了读书的念头:“我想到学校去读书!”同事们被他的念头吓了一跳,还以为他在说“疯话”,有一位同事对他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跟几岁的娃娃坐在一起读书,你丢不丢人呀!”可孙路春再也忍受不了不识字的尴尬,强烈的自卑感让他渴望改变命运。春节前夕,孙路春来到炎皇学校,正巧遇上校长张克琳值班,他便问道:

  “老师,你们学校还报名招生吗?”

  “哪个想上学?”

  “是我。”

  “你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想读书?”

  “因为我不识字,没有文化被人瞧不起。”

  “那谁来资助你读书?”

  “我家里以前帮不了我,现在他们同意帮我了。”

  “你读书就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我一定能坚持下去。”

  孙路春毫不犹豫地辞去月薪1000多元的保安工作,选择了读书。今年2月13日,他来到学校,迈出了“改变命运”计划的第一步,圆了十余年的读书梦。

  孙路春读书的理想和将来的打算非常质朴:“没有文化,想学驾驶、电工和农村种养技术都难上难,我想用6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和初中,回去找个媳妇,买辆车跑运输,把我们那里的山沙拉出来卖大价钱。等我挣到钱后,我也要像现在关心我的人一样,关心其他人,特别是像我一样不识字的人,让他们摆脱‘睁眼瞎’的痛苦。”

  “这个年轻小伙很有志气,也很有进取心,学校的大门不会拒绝这样的人。我们不仅欢迎他来,还要针对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计划。比如给他上法制课、教他学会理财等。”张克琳校长对孙路春辞职求学的行为很感动。学校不但免除了他的部分学习生活费用,而且还专门安排老师为他“开小灶”。 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说:“这个大哥哥很有勇气,他的行为鼓励着我们要好好学习。”一年级的两名学生家长异口同声地说:“他的经历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珍惜学习机会的典型,他的勇气和决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专家呼吁社会需要补偿教育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人质疑孙路春的选择是否明智,几年之后,即使拿到一张初中文凭却青春不在的他,能否找到不错的工作?而有人则认为,“孙路春现象”说明了农民工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目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虽然高于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水平,但由于包含转移劳动力在内的农村劳动力总体水平不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仍然低于城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只能局限于对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要求不高的行业或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就业的质量。炎皇学校校长张克琳一语道破目前农民工求学的尴尬:很多缺乏基本文化知识的民工,为求生存跑进城市打工,他们本该得到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然而,他们却听不懂也接受不了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课程。如果都按照孙路春的办法,按部就班读完小学和初中,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农民工不仅需要扫盲教育,更需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补偿教育。

  但目前,社会上各种技能和培训学校多以赢利为目的,又偏重理论,对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不实用,并且学费过高。尽管政府为进城务工人员建立了集体扫盲的公益学校,但仅仅只是扫盲,农民工获取的知识非常有限,更谈不上针对性。

  专家指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今天,城市应该出台相应举措,依托社区或私立学校兴建成人教育,把农民工吸纳进来开展补偿教育。

  现在,炎皇学校已有将近50名社会人前来报名读书,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准备尝试性地为进城务工农民举办基础教育的补偿教育。

  记者尤祥能 文/图(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