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韩国为何有那么多电视剧、歌星,而且成批地出现?余秋雨:人文精神也需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6:56 舜网-济南日报

  “‘人文’这两个字,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对人有很好的提醒作用。”学者余秋雨近日应邀在“浙江人文大讲堂”开讲时,直言中国在通向人文精神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障碍和误区。

  不要让童真变成“两脚书架”

  “我们一直有个误解——把积累人文知识当作人文精神,而且这个误解极其普遍。”余秋雨说:“我们认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天天在积累知识,一个好学生就是一个知识非常丰富的学生。最有趣的是我们认为最高水平的学者也是满腹经纶的学者,他随时可以讲出曹操打仗时双方的兵死了多少,随时能说出哪一点历史知识出现在《二十四史》的哪一卷的哪一页。”

  “知识能不能堆垒出人文精神?我说堆垒不出来,因为它是人文精神一个基础的部件,但不是最重要的部件。”余秋雨说。

  “中国文化长年以来的弊病,就是重记忆而轻创造。”余秋雨曾对比过中国编撰《四库全书》时西方发生了什么,“一对比就大吃一惊,瓦特的蒸汽机、美国的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我们在整理、在注释,他们在探索、在创造;我们在咬文嚼字,他们在挖掘;我们在书房中看书,他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对待学生和子女的教育中,“记忆功能”与“创造才情”孰重孰轻?余秋雨说,不要把历史知识的记忆作为主要目标,“我们不能让天才勃发的童真变成鲁迅笔下的只会记忆的‘两脚书架’。”

  文艺复兴与文化产业

  文艺复兴时期有着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深深的烙印,而余秋雨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影子,“这个家族在米开朗基罗13岁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孩子可以培养,后来又发现了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建筑、雕塑等要花很长的时间,这些文艺复兴艺术的创作要冒巨大的风险,如果没有一个大的企业经营,是不可能发展的。”

  从韩国文化近年来的巨变中,余秋雨直接感受到了“产业化”的力量。“一个小小的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电视剧、歌星,而且完全是成批地出现?只有一个答案:他们产业化,有一种巨大的整合力量,而不是某一个优秀的编剧得了一个什么奖,正是一个企业和产业的经营的机制,使得韩国的文化突然出现了一个惊人的面貌。”

  余秋雨说,任何文化创新如果离开了产业结构,很难做成大事情。“一首小诗,几笔竹竿,也会很美丽,但毕竟不能大幅度地改变中国人的审美集体心理,我们要做比较大的事情。”(据新华社杭州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