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镇江亲人苦寻烈士遗子 烈士生前用化名,其子寻父终未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9:03 扬子晚报

  本报讯几天前,镇江谷阳新村一位74岁的朱梅英老太,携子女来到镇江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后,请求该园帮助寻找烈士倪福寿的遗子。昨天,陵园主任吴晓霞打电话给本报记者,请本报协助查找。

  烈士弟媳朱梅英告诉记者,他们老家在镇江东郊姚桥,前不久房屋拆迁时,从阁楼的墙洞中发现了已故婆婆珍藏的“烈属证”,方知大伯子参加革命时化名“倪荷中”,而他
真正的名字是“倪福寿”。清明节前,倪家人在向当地有关部门查询倪福寿烈士史料时,得知两年前倪福寿的遗子和后人曾几次来镇江,寻找其生父的下落,由于烈士生前用的是化名,查询不到,其子每次只能含着泪失望而去,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法。

  据朱老太回忆,倪福寿个头1.76米,1938年8月,他从姚桥镇(原伏漕乡)漕丰东埭村参加新四军,牺牲前担任镇丹区政治部第二股股长。1947年农历正月十八,由于敌乡长告密,部队在丹阳市埤城镇以南的白龙寺开会时突遭敌包围,倪福寿将随身携带的作战方案、军用地图和机密文件一一烧毁,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恼羞成怒的敌人将倪福寿的头颅砍下,轮流挂在埤城和丹阳一带的门楼上示众一周。1950年11月,当时的丹徒县政府将苏南行政公署核发的“烈属证”送到倪家时,婆婆向倪家人公开了一个秘密,说福寿在解放区还有“一条根”,要求家里人一定要设法找到他。

  朱老太说,1942年左右,倪福寿在一次战斗中被手榴弹炸伤,组织上安排他去解放区养伤,在那里他与一寡妇相爱,两人打破世俗偏见结婚并生有一子。伤愈归队后,福寿曾几次请假送粮食给妻儿,头天晚上动身,第二天下午即可到达。每次回来还带些杏子等食品给侄儿们吃,凭她的直觉,离姚桥也就百十里路远近。朱老太还告诉记者,受倪福寿的影响,倪福寿的4个弟弟解放前后也都参加了革命工作,目前老弟兄们都先后去世,但侄儿和侄孙辈都生活得很好。

  朱老太说,按照时间推算,倪福寿的遗子今年可能64岁左右了。她希望知情者能够提供情况,尽快帮烈士之子与倪家团圆。(鞠永平王致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