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新闻 > 正文

警官眼里的少年犯们:不健康心理是犯罪根本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14:38 法制早报

  提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单亲家庭、独生子女、任性、孤僻、缺乏爱心等客观因素,但是我们很少去关注家庭学校引导教育的不足。我们惊讶于在“不好意思”和“触犯法律”之间,孩子们做出的这种选择。也许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面子”远远要比法律的底线来得重要。——题记

  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和吸毒、艾滋病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因此,家庭、学校、
社会如何共筑防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不健康心理是犯罪的根本原因

  逞强好胜和报复心理

  穿过重重铁门,来到谈话教育室,坐在笔者面前的是一个满脸稚气的面孔。她叫文文,15岁,一个轮奸案中的共犯。

  她说:我本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妈妈眼中的乖乖女,两年前,因为一点小事和一名女同学发生了摩擦,打在了一起,她吃亏了,第二天的下午放学时,她纠集了社会上的几个女的,在校门口将我狠狠地打了一顿。我暗暗发誓,今天你羞辱了我,终有一天我要让你知道我“文文”是谁!

  从那以后,我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了一起,在学校我成了无人敢惹的人。有一天,他们让我喊个女孩子玩,我也没多想什么,就把那个“仇人”叫去了。叫去的这个女孩子平时也好和男孩子混在一起,我带着她去了几个地方,和多个男孩子发生了性关系。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轮奸,我也为我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成了阶下囚。

  14至18岁,被犯罪心理学家们称为“危险年龄段”,其危险性来源于他们的情感具有极端不稳定性和强烈好胜,容易偏激,只为显示自己,证明自己,不考虑后果如何。

  自私偏激和崇尚暴力的心理

  小雪的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就分开了,父亲因为生意经常外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雪受到的教育少之又少。15岁时,她不再上学,和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还煞有其事地和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过起了“小夫妻”生活,案发时已经怀孕 8个月。

  她

同居的男青年的父亲经常酗酒,醉酒后就打骂儿子。案发那天,又开始了打骂,厮打中她拿起了丝巾,在男朋友的授意下,两人勒死了他的父亲,又拉出去焚尸掩埋。后来,扒出父亲拉回了家,投案自首。

  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在给他们灌输以暴制暴的思想,等到十几岁了,你告诉他受点委屈不要紧,不要再打时,已经晚了,儿时的教育已经深入脑中,扎根了。

  另外,父母离异等不健全的家庭,使孩子们得不到正确的关爱、引导和帮助。也容易形成他们性格中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暴躁偏激,缺乏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一件小事或者一点不如意,就容易引发他们的暴力,不计后果,铤而走险。

  好奇和模仿心理

  跃跃今年16岁,他参与了轮奸和抢劫。爸妈是做生意的,条件优越,不缺他吃不缺他穿甚至不缺他钱花,他的父母肯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决不会为了钱而去抢劫的。然而家里给的钱挥霍殆尽后,知道再跟父母要根本不可能的情况下,跃跃纠集几个伙伴持刀抢劫,将受害人砍伤,抢得两部手机。

  问他为什么会想起要去抢劫,他说电视里都这样,钱来得快,还不忘买个帽子准备罩脸。为什么电影电视里有那么多积极上进的东西不学,偏偏就盯着阴暗面呢,回答是好玩刺激!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差,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对色情暴力不能正确认识,而是出于好奇而模仿、尝试。

  所谓的“面子”心理

  琳琳是另一个轮奸团伙中的共犯。这个充满稚气的女孩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十几个人轮奸自己的同伴。

  琳琳说:“要我去喊女孩子的时候,我也犹豫过,可是我怕他们不理我,平时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我一起玩,有事找他们也帮我出气,他们找我,也不好驳他们的面子。”

  其实,我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看到女孩子们被轮奸后可怜巴巴哭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很难过,可我又阻止不了他们,我就只有帮女孩子们擦擦眼泪劝劝她们。

  平时,他们大都通过上网聊天去钓女孩子,有的女孩子聊上一两次就跟人出来,有的谨慎点,聊过几次后感觉彼此信任了,就出来见面。其实现在的女孩子很轻率,根本就不考虑有没有危险,认识不认识的一喊就一块出去玩,或者她们想到了,也把这样的事情看的很淡。

  我们惊讶于在“不好意思”和“触犯法律”之间,孩子们做出的这种选择。也许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面子”远远要比法律的底线来得重要。

  从众心理

  小利,16岁,某学校体育生。一天中午,同学喊他去打架,说是在网上被人骂,他二话没说,抄起西瓜刀就走,几个人把对方砍成重伤,数他厉害,砍的多,砍中要害。

  “认识受害人吗?”

  “不认识,大家喊一块去也就去了。”

  “害怕吗?”

  “怕什么,这么多人哪!”

  未成年人有极强的集体归属感,在学校很自然地形成各种“团体”,在受到外面的欺压时,就会依附团体助威、报复。也可以说是凭借群威群胆,互相依存。

  人多势众,凭借群胆群威,打群架,这种从众心理控制着我们的未成年人,扭曲着他们的灵魂,以加入帮派为荣,暴力充斥着校园。

  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做表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经意的一些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影响了子女的品行和成长的方向。有的家长有钱了就去包二奶三奶,造成了子女的性观念淡薄;有的家长本身就是个小混混,自身素质很差,盗窃抢劫,孩子怎能不效仿?比如有些父母他们本身就有一些不良的嗜好,孩子就不驯服了,你既然可以打

麻将,为什么我不可以打游戏机?你可以随便到别人家里通宵地玩,为什么我不可以上网包夜?他们就会觉得父母讲的道理很空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注重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文艺才能,开发智力,却忽视了伦理道德的教育。

  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以家庭的温暖

  琳琳说,当我第一次在外面贪玩晚回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既觉得愧疚,又希望父母不要太严厉的责备我。进了家门等待我的是一顿打骂,在疼痛中我觉得我的愧疚没有了,我回来晚了你们也打我了,我们扯平了。第二次贪玩忘了时间的时候,一想到回去要挨打,我捱着时间不想回去,终于回家了,挨到的又是一顿毒打。再有第三次的时候,我不敢回家了,终于有了第一次的夜不归宿,我借住同学家,不能老是借住呀,就去网吧包夜。其实还是家里的饭菜香床铺温暖,可是我老是控制不住自己,惹爸爸妈妈生气。如果我回去晚的时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打骂,或许我今天不会待在这里,而是教室。教室平时是我多么讨厌去的地方,可我现在渴望坐在里面,和我的同学一起听老师讲课。

  家长应该与自己的孩子多交流,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不能固守长辈的角色和地位,缺乏与孩子交朋友的意识。父母要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学校教育不足

  法制教育要增加性教育的内容

  学校应该引进“性课堂”。现在大多学校的法制教育课是开了,但对学生性的教育内容却是一项空白。现在,普遍存在着“性早熟”现象,十四五岁的少年对性意识朦朦胧胧,他们又不能从家长或老师那里得到答案,所以就自己尝试。学校就算是看到问题了,也没有正确去面对这个问题而是多选择回避。就像是一个水球,它浮在水面上,你用手把它按下去,它会漂起来,你按的劲越大它反弹越厉害,一味的压制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正确面对加以引导。

  家庭学校好像都羞于提性方面的知识,你们怕提、不提,它就不存在了吗?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方面的知识,而现在身体的早熟,又迫切地让我们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网吧成了我们找寻答案的地方,加上不良网站的诱惑,我们没有足够的识别能力,色情暴力便成了时尚。

  做好心理咨询

  进入中学的孩子们,他们的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他们喜欢被尊重的平等的人际关系,不喜欢父母老师把他们当做小孩子。他们喜欢交友,喜欢聚群,好表现自己,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所有的生活阅历,使得他们在处理事情时,经常感情用事,做出简单、武断、甚至脱离实际的结论。

  针对孩子们出现的实际问题,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设心理辅导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就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要细心,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孩子们,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正。缓解孩子们的压力,家庭和学校都要善观其变,及早地发现和解决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让这种问题演变成报复伤害或者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加强对边缘学生的管理

  边缘学生是在校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边缘学生的大部分不良行为都来源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未成年人由于年轻幼稚,缺乏生活经验,却有一种装成熟的意向,所以极易受年龄相仿的人的影响。而有恶习和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互相传授犯罪经验,有的以大带小,一茬接一茬,使他们的违法犯罪活动像瘟疫一样的蔓延。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杜绝不良文化娱乐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刺激。现在大部分片子都要沾点暴力、色情、恐怖,不然没人看,尤其是一些不良网站,专门用这些东西吸引点击,这些垃圾文化驱使孩子们从想入非非到好奇、模仿,最终走向罪恶。连孩子们自己都说,《古惑仔》、《流星花园》带给孩子们的没有多少积极上进的东西,只有盲目地效仿暴力,却毁掉了不知多少个孩子。

  网吧里容易滋生罪恶。以网络为媒介,在网上选择作案对象;个别心存不良者有意在网吧内物色作案对象,伺机在外实施抢劫;一些长期泡吧的孩子,非常熟悉网吧及经常出入人员的情况,就将网吧选为作案地点,将网迷定为实施对象。当网迷们正沉迷游戏世界,正聊得兴奋时,身边的手机已悄悄地不见了,等到天已大亮,带着睡意的双眼,走出网吧,不知什么时候车子早已无影无踪。(郭晓红)

  相关专题:法治新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