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年收留流浪儿抚养10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5:1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双流县一男子含辛茹苦将一流浪孩子拉扯大,如今孩子因“黑户”求学无门 站在学校门口,望着“儿子”有些孤零零的背影,29岁的张小海百感交集。10年前,19岁的张小海收留了仅4岁的流浪儿,并给他取名叫张鸿。10年过去了,当年19岁的小伙子现在即将30而立,“儿子”张鸿却一直没有身份证明无法继续学业。父子深情,为了让儿子继续上学张小海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10年前流浪挨打19岁少年带他回家 在双流县正兴镇,张氏父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1996年,年仅19岁的张小海独自一人来到成都闯荡,天天以蹬三轮车为生。8月的一天,天气炎热,累得满头大汗的张小海刚拉客到九眼桥准备买西瓜解渴,突然,他听见桥头有人大喊:“抓贼娃子呀,有人偷西瓜!”他回头一看,一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约四五岁的孩子拼命逃跑,一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追上来,一把卡住男孩的脖子一阵拳打脚踢。“住手,我帮他给钱!”看着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张小海动了恻隐之心,上前护着男孩。 这时,那个受伤的小男孩一把抱住他的双腿,跪着苦求:“哥哥求求你,带我走吧!”男孩说自己是流浪儿,从小被小偷带大,以偷车为生,如果每天没钱上交就要挨打,他两年逃了10多次都被抓回去毒打。望着孩子眼里噙满的泪水,心地善良的张小海将孩子带回了双流正兴镇家中,取名张鸿。从此,他与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父子生活。 一声“父亲”堂堂男儿流下热泪 张小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张鸿的命运。他不再担惊受怕过偷儿生活,还被“父亲”送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张小海说,刚刚收养张鸿时,他完全是另一种性格,刚上幼儿园时,小小的他便在班上以大哥自称,哪个小朋友惹他不高兴,就得挨他的拳头。但善良的张小海,并没想过要放弃教育孩子。张小海将张鸿带回家后,张鸿一直叫他干爹。直到两年后,有一天,张鸿突然问张小海,自己能不能叫他一声爸爸,听到这堂堂男儿流下了眼泪,感慨万分。 10年中带“子”结婚 恩爱夫妻无奈分手 张小海善良的心深深地打动10年前还是浪漫少女的同村姑娘李素芳,她与张结成夫妻。7年前,他们的女儿张琪出生了。然而,看到张小海对捡来的儿子张鸿比对自己亲生女儿还要亲,李素芳难免会有怨言。夫妻俩的感情也随之亮起红灯。2004年11月,张小海和李素芳在频繁的争执中离婚了。由于经济原因,李素芳带着女儿张琪仍同张小海和张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两个人的感情因张鸿而渐行渐远,但平静下来以后他们发现:如果抛开张鸿不谈,两人其实还是很恩爱的。对妻子的选择,善良的张小海没有丝毫的责怪。 10年后意外变故爱子“黑户”读书无门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这个平静家庭的生活。2006年4月底,正兴中学白茹雪老师、张鸿的班主任匆匆来到张家,她告诉“父亲”张小海,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张鸿最近心事重重,上课常常走神,以为孩子家里发生什么变故。张小海在一番交谈后,才得知“症结”在于学校新贴出来的那张升学启示。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从2006年起,双流县初中生报考高中时都必须出具户口本、父母证明材料等资料,张鸿却是全校唯一的“黑户”初中生。白老师叹息着说,张鸿很爱写作文,小小年纪就常常给杂志社投稿,最近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的作文大赛。 民政部门“事实性收养”无定论 14日,为了给捡来的儿子办户口,张小海赶到双流县民政局,他得到的答复是,他现在根本就不具备收养张鸿的资格。“收养人必须要30周岁,你只有29岁;要求无子女,你虽然离了婚,但你有孩子。照法律要求,你的条件都不具备呵!”双流县民政局办公室季老师表示,退一步说,即便是认可他们现在这种事实上的收养关系,但这种“事实性收养”在我国《收养法》中也尚无定论。季老师说,张小海可以到他当年捡到张鸿的九眼桥当地派出所,出具张鸿确实是从那里捡来的证明。 但管辖九眼桥一带的水井坊派出所的杨副所长表示,如果没人能证明当年是张小海“捡到”的孩子,公安机关也不能随便开具材料。 路过九眼桥时,张小海变得有些伤感。他忽然想,将孩子送到拥有户口的福利院。但成都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张鸿现在15岁了,已超过了福利院收养孩子的年龄(14岁以下),更重要的是,福利院收养的弃婴或孤儿,必须由公安机关出证明送养。 弄巧成拙不懂法律造成尴尬 带着迷茫和困惑的张小海父子,记者随后走访了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分管收养登记的副处长胡鸿表示,张鸿目前的状况,是他养父张小海十年前不懂法造成的,法律要求公安机关不能随意给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开具证明,是对被收养的孩子负责任的做法。严格的法律法规,是为了避免被拐卖和走失的儿童被收养,同时也防止了将自己超生的子女冒充弃婴,自己再收养的种种违法行为。 最新进展公安部门特事特办 昨日,在了解了张小海父子的特殊情况后,成都市公安局办证中心的毛主任感到既惊讶又棘手,他说没想到一个19岁的少年竟开了个这么大的“玩笑”:“只要是中国境内的公民都该有户口,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当了10年黑户!”毛主任说,考虑到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明,张鸿今后就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立足。他们表示可以考虑特事特办,先让父子俩去镇上开具有关证明,同时他们将委托双流县公安局正式调查此事,确定张鸿的监护权,“如果他们的事情属实,孩子最终还是会有自己的身份证明的!” 记者周燃实习生徐洁莹摄影报道 主持人阿贵 昨天央视《人与社会》一节目看得我泪水直流:10年前,一农家女孩玩耍时不慎掉进江里,她姐姐跳江救妹时也被恶浪卷走。一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路过,二话不说跳下救人。眼看三人都将葬身滚滚浊流,一艘鱼船幸好驶来……10年来,姐妹俩的母亲揣着丈夫遗愿,遍访10多个市县苦寻当年的救命男子;江流有声,一个偶然机会,她终于打听到那名叫周树奇的退休老人。 感动是这样一种情愫: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激情澎湃,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感恩之情。可这年头,“感动”一词似乎已从很多人心头抹去,很难有人、很难有事,能让我们能感受到心灵的震颤和共鸣。上面这一新闻,我想,撇开张小海10年前在收养流浪少年张鸿时,由于不懂法没履行相关收养手续这一“过失”,他辛辛苦苦甚至“得罪”妻子独自抚养小张鸿的善心、爱心,却扎扎实实让人感受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但愿平凡的日子里,那一张张平平常常的脸、一件件似曾相识的事,真正牵动我们压抑已久的情愫,改变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