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50平方米居室办起票证收藏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3:09 大连晚报

  

50平方米居室办起票证收藏馆(图)
贾楠是大连交通运输集团客运二分公司的稽查员,他是一位用毕生的心血收藏记忆的人

  50平方米居室办起票证收藏馆

  ■文/图本报记者王春燕

  贾楠何许人也?他是大连交通运输集团客运二分公司的稽查员。贾楠有何不同?他是一位用毕生的心血收藏记忆的人。贾楠说“过去我只是个保管员,今后我要成为传播者”。贾楠收藏何物?不理解他的人说,全是“废纸”。

  贾楠家在马栏街道兰丰社区的一栋普通住宅楼里,是一间仅有50平方米的斗室,可斗室虽小浓缩的却是珍贵的历史记忆。这里有近3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成的中国革命史,有由大连地区所有景观组成的大连旅游地图,有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凭票购物的历史缩影,有蕴涵在啤酒标中的大连啤酒文化发展历程,有中国现代彩票发展史,有建国以来大连地区各种公交车票、月票、乘车卡组成的交通票据发展史……在贾楠所收藏的票券票证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明清粮据,面值最小的是1958年岫岩发行的5市分油票,最能代表现代社会新事物的是中国第一张手机卡。

  如果不到贾楠家,实在很难想象他的收藏规模大到什么程度。有着近40年收藏经历的贾楠告诉记者,如今他的收藏品种在3万至5万种,总件数保守估计在10万件以上。贾楠家凡是能正经八百放点东西的地方都被他的收藏品“霸道”地占领了,甚至连丈母娘家都成了他的储藏室。

  从《旅大晚报》开始收藏之路

  得知记者来自《大连晚报》,贾楠来不及说话就跑到厨房,从一个大箱子里掏出一袋报纸,发黄的纸张翻起来有些掉渣。这是1967年7月1日出版的《旅大晚报》。贾楠兴奋地说,“这份报纸可是我的第一个收藏,当时它是一份文革报纸,由辽师大学出版。”贾楠的收藏之所以从《旅大晚报》开始,是因为12岁时他曾在大连火车站帮人派发过这份报纸。就在他结束派发报纸之前,他把一份1967年7月1日出版的《旅大晚报》当宝贝一样地收藏起来,之后,每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与纸质票证有关生活细节都成了他收集的对象。如今的贾楠在全国票证收藏界已小有名气,是国际中华收藏学会会员,也是大连职工收藏协会理事。

  寻常百姓的艰难收藏之旅

  贾楠是一名普通的客运稽查员,现在的工资收入也不过1200余元;妻子曾经是一名普通电焊工,却早在42岁时就已下岗;微薄的家庭收入除了维持日常生活还得供女儿上学。浏览过储存在家中各个角落的纸票票,不难想象他的收藏之路走得何等艰难。

  妻子说贾楠着了魔,贾楠说自己喜欢得上了瘾。上世纪70年代,买辆自行车得凭8张“工业品购买券”,贾楠辛辛苦苦攒了5张,还没等攒够一辆自行车,“工业品购买券”就被取消了。虽然这5张券成了没用的废纸,但是看着它们就会让自己想起那段苦涩的生活。从此,那些标志着生活经历的票证在贾楠眼里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从80年代开始,受票证文化的吸引,贾楠的收藏之路由随手收集变为主动的专业收藏,他开始通过电话、信件与外界进行交流,结识了全国各地的“票友”,每年“五一”、“十一”、“春节”,他都背起行囊北上南下收集全国各地的票证。

  大连市很多收废品的人都是贾楠的老相识,每天晚上贾楠都要把到处收集来的纸票亲手整理出来,并分类进行研究。贾楠说:“我已经深陷票证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极其丰富和包涵文化底蕴的。”就拿贾楠最精通的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发行的粮票、油票、生活票(包括布票、线票、棉花票,还有鸡、鸭、鱼、肉、烟、酒、糖、茶、副食等票,以及衣、鞋、袜、燃料、肥皂、灯泡等票)来说,里面的历史文化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一张小小的牲畜饲料票,经他解读为“人有粮票,牲口也有定量。”一套全国各地的烟票,贾楠就会告诉你在当时的烟民国度中烟民是有等级的。

  民间办博物馆举步维艰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贾楠还只是一名票证保管员,那么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逐渐进入了票证研究员的角色。

  在贾楠家里,有一块大展示板,上面按地理方位展示了大连所有旅游景点的门票,这些门票勾勒了大连旅游的特色和旅游全景。而每一个景点的门票都有一个纵深的发展,仅拿老虎滩公园来说,从最早的5分钱门票到今天的100余元的门票,这其间不仅渗透着旅游文化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连这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藏票由广变专,贾楠越来越不满足孤芳自赏的小天地,他需要将自己的藏品向社会展示。1999年大连建市百年,让他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许多人被他的收藏吸引了,甚至有人还被贾楠熏染得也成了票友。许多人邀请他去办展,现代博物馆、会展中心、社区、中小学校都曾留下他办展的足迹。但是外出办展之路并不那么轻松,所有的费用都要由他个人承担,这让拮据的家庭难以承受。

  贾楠是个“一根筋”的人,他认定了“独乐不如众乐”,为了节省外出办展的开支,他干脆把展览办到家里。从2003年开始,贾楠办起了家庭票证收藏馆,50平方米斗室的墙壁成了他的展示板。3年来,这个家庭票证收藏馆不知免费接纳了多少参观者。

  走上了办展之路,贾楠继而萌发了建票券博物馆的设想。“我只是不想让我一生珍爱收藏的东西烂在箱子里。”他说,“虽然我没有能力建起一个博物馆,但是我可以把所藏的所有票券贡献出来。”一直以来,贾楠好像是为女儿找婆家一样,为他的十万多件藏品找新家。

  图片说明:贾楠和他的票证收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