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陶铸曾是我家老房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4:06 东南快报

  

陶铸曾是我家老房客

  4月3日,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

  年近花甲的林玉英老人带着我们在福州白马南路上细细踱步,间或一些车子在身边呼啸驶过。很难想象,在上世纪30年代,这马路中央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座院落宅子。其中一
座就是林玉英老人儿时成长的老宅,1932年,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同志曾借住这里一年,成了他们家的老房客。

  转眼70多个年头过去了,当时台江义洲下池路轮船巷3号的这些宅院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通畅的白马南路。关于这名特殊房客的故事,在老人淡淡的语气中娓娓道来。

  1932年,24岁的陶铸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在农村广泛发动武装斗争。在福安、罗源、连江、永泰、古田、莆田、仙游等县先后搞起武装,建立了福安等县的游击区,其他各县也有若干小的游击区,为闽东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陶铸和夫人曾志在福州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借住在我家楼下,因陶铸隐姓埋名,父亲只当是普通的房客。轮船巷地势低洼,一到洪水季节,老屋就要“水漫金山”。住在一楼的陶铸一家,床铺底下都是齐腿深的浑浊洪水。即便是这样,他们还开玩笑地说,要感谢洪水,这样一来蚊子就少了……

  每每洪水退后,那些被浸湿的木头就要搬到阳光下晾晒。我奶奶是“三寸金莲”,平时行走不便;我伯母患有脚气病;而我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体力活,这时就靠陶铸一家帮忙。当时也有我们帮他们的时候。当时两家的衣服都是晒在门前屋檐下,陶铸一家人经常外出,下雨时候我们就经常帮他们收衣服。

  最初唯一不适的是,父亲经常在半梦半醒中,听到通往隐蔽山路的后门传来“吱呀”的轻轻推门声。第二天,陶铸总解释说,昨晚走亲戚回来晚了。晚回家的次数多了,反而习以为常。

  他们住到我家,是通过父亲的一位警察朋友介绍的。这位警察住在大庙山(现福州四中)的消防报警塔里,经常在山脚下的延平路巡逻。父亲的店铺也开在延平路上,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好朋友。陶铸那时才24岁,瘦瘦高高的个儿与我父亲及伯父相仿,外人见了都以为是三兄弟,从不起疑心。

  父亲很老实,是个本分人,从不闲言碎语,陶铸也不多话。陶铸一家在我家住了一年多,两家人很合得来,在生活上从来不磕碰。听父亲说,当时还得挑水喝,经常要雇人家来挑水,三个人“谁在家谁出钱”,从不多支吾一声。

  1933年,陶铸搬走时,把生活用品都给我们留下了,从此音讯全无。对此,父亲只会念叨而已,从来没有想到主动打听或寻找他们。40多年过去了,直到文革后,福州市委有关部门找到我家,说要给老房子拍照留念,我们才得知这位平日不多言的老房客竟是陶铸。

讲述:林玉英 记录:记者 汪兰平 实习生 王进 摄影:记者 刘昌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