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要轻易说他“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8:12 潇湘晨报

  本报讯“孩子老是拿家里的钱,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劝更不听,该怎么办?”本报4月11日报道《网瘾少年拿着一万元出走》之后,让许多遇到过类似情况的家长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教育这种孩子。

  昨日上午,记者在街上进行了随机采访,有一部分孩子曾有过拿家长钱的行为,有的家长承认他们小时候也有过拿父母钱的经历,但与“学坏”、“犯罪”没必然联系。

  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咨询指导中心的肖老师介绍,有的孩子拿钱只是偶尔行为,带有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有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和拿钱成恶性循环;有的孩子明明自己有零花钱,但是还是喜欢偷偷地拿,不拿就觉得不舒服,成了一种“癖”。当孩子上网玩游戏,买玩具等,不能以正当方式从家长那里要到钱时,只好“私拿”。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不要轻易用‘偷’这个字。”肖老师说,年龄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

  她介绍,在教育这些孩子时,家长要注意,发现问题后不要打骂,而应尽量控制情绪。坐下来和孩子认真交谈,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要给孩子讲清,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还要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孩子要钱就给,这样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家长做好理财榜样,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肖老师提醒家长,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同时,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要尊重孩子,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这件事,更不要把孩子曾经偷偷拿钱的事情挂在嘴边,时不时“揭孩子的短”,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记得小时候,我也常常拿家里的钱。爸妈很有办法,隔壁邻居来串门,说到自己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总是拿家里钱。每到这时候,爸妈就夸我:‘我们家的钱都是随便放的,儿子从来都不拿。’他们每次夸起来,我都以为他们不知道,但是心里很惭愧。夸的次数多了,我的坏习惯也就改了。”在采访时,长沙市开福区的李小姐这样说。

  如果广大市民在“孩子拿家里钱”的问题上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731-5571188或1605055,为其支招。记者龚芳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